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貧道趙誌敬,弟子遍諸天 > 第3章 多學習才能進步

第3章 多學習才能進步(1 / 1)

推荐阅读:

到得第二天,趙誌敬起了個大早,洗漱乾淨,將象征著三代弟子的道袍、道冠穿戴整齊。

拂曉時,重陽宮內第一聲鐘聲傳來,趙誌敬推開房門,跟隨著眾多同門、弟子前往正殿。

趙誌敬是王處一門下的大弟子,養傷幾日,除了同門之中師弟一一主動問候,旁人最多有個禮數,至於更小一輩的弟子則是懼怕多過尊敬,能躲多遠躲多遠。

看來原本的人緣真不怎麼樣。

除了前身生性暴躁、心胸狹窄外,這裡麵還有些彆的原因。

此時全真教內,要屬丘處機一支的弟子最為得勢。

如果把全真七子比作親兄弟姐妹,那如趙誌敬、甄誌丙、申誌凡這樣的三代弟子,就是堂兄弟,再下麵的弟子,就是遠房兄弟。

各支各派的門人眾多,互相之間難免存在競爭,如今的全真教掌教馬鈺真人生性淡泊且潛心修道,不管門中有什麼大事小情,多是選擇無為而治。

這樣一來,七子之中武功最高又常年在江湖上走動的丘處機,名望便越來越高,連帶著他的門人,在全真教中也隱隱的高人一等。

他的弟子甄誌丙,行事作風也是一樣,豪邁直爽、心高氣傲,而且更受掌教馬鈺看重,頗有眾望所歸的感覺。

王處一一脈的趙誌敬則是三代弟子中武功最高,也是下一任掌教之位的人選,自然與他不對付。

如此一來,心向丘處機與甄誌丙那邊的門人,自然要主動跟趙誌敬劃清界限。

時間不長,來到三清大殿,以掌教馬鈺為首,並丘處機、王處一坐在最前,三代弟子緊隨其後,再往後便是四代弟子。

眾道士先是齊誦了《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後又由掌教馬鈺說了些經書中的注解。

趙誌敬夾在裡麵,像是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隻張嘴不出音。

就這樣摸魚到早課尾聲,丘處機雙手擊了三下,朗聲道:“長生真人(劉處玄)與清淨散人(孫不二)傳來消息,在河東處遇上了那赤練仙子李莫愁,極為棘手。”

“掌教與我等商議,由我和玉陽真人(王處一)領十名弟子,即刻前去支援。”

聽了這個消息,殿內的眾道人都有些驚疑和憤然,這些年“赤練仙子”李莫愁的名號確實不小,卻沒想到全真七子中的兩子,都拿不下她。

而且全真教開山祖師王重陽,與古墓派那位開山祖師之間的糾葛,門中年長的弟子多少知道一些。

如今鬥不過李莫愁,豈不是全真教傳人輸給了古墓派傳人?

眾道士議論紛紛,丘處機也不去管,他做事一向雷厲風行,既然已經定下計劃,當時便在眾弟子中選出十名好手,最後又看向趙誌敬。

“本要帶你同去,但一來你中的蜂毒剛好,還需調養;二來過兒才入門,需要你多多儘心調教。”

“所以還是留在山上罷。”

若是換作以前,趙誌敬聽了這番話心裡肯定怨恨,憑什麼出風頭的事都讓你丘處機一脈占了?

再者我師父王處一都未發話,你怎能越俎代庖,直接來發號施令?

但此時的趙誌敬,隻是拱手施禮道:“弟子遵命。”

衷心的謝謝你,機兄。

眾道士將丘處機、王處一等人送出山門後,這才去齋房用飯。

早飯很快結束,趙誌敬也不急著去偏殿,出了放飯的齋房後,不快不慢的在重陽宮中行走。

雖然記憶中對整個重陽宮都很熟悉,但親眼所見後,對這道教祖庭更有一番不同的感悟。

此時日頭已經完全升起,又值盛夏,十餘幢疏疏落落散處山間的道觀屋宇在蒼鬆翠柏間,蒸騰的霧氣繚繞,猶如仙境。

再聯想到此時蒙元南侵,行屍橫行,山下江河以北那十室九空、赤地千裡的慘絕景象,真是恍如隔世。

趙誌敬心中感慨,不知不覺已經來到傳業授藝所在的偏殿。

昨日讓鹿清篤去把所有弟子叫來,今天要考教功課,此時手下的十五名弟子已經全部在場恭候。

算上新入門的楊過,一共十六人。

趙誌敬看了看楊過,自己昨天發了話,一直穿著常服的楊過也終於換上了道袍,看著還算合身。

不止如此,想來是因為知道師父要考教,這些弟子手裡各持著擅長的兵刃,護手綁腿、刀槍棍棒,就連小楊過手中也拿了一把木劍充數。

趙誌敬心中好笑,這些弟子中年齡最大的不過二十歲,小一些的如楊過,十三四歲,正是願意舞刀弄棒的年紀。

但你們要是認為為師隻考武藝,那可是大大的錯了。

“清篤,你們師兄弟一個個的佩劍帶刀,要去做什麼?”

鹿清篤被問得一愣,昨日明明是師父吩咐,今天要考教武藝,怎麼現在卻反問起來?

“答話。”

趙誌敬語氣加重兩分,鹿清篤趕忙答道:“師父,您昨日說要考教弟子們的武藝,所以”

“你倒是會歪解,清行,你來說,我昨天是如何吩咐的?”

比起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鹿清篤,劉清行顯然要伶俐一些,當即答道:“師父說,今日要在偏殿考教弟子們的功課。”

鹿清篤疑惑的眨眨眼,心說考教功課,不就是考教武藝,以往明明每次都是如此。

趙誌敬點頭道:“沒錯,正是要考教你們的功課。”

“隻是我全真教的功課,何時隻剩拳腳兵刃,內功外功了?”

一番話說得一眾弟子更加摸不著頭腦,全真教乃是道教一脈,除了武功號稱“天下武學正宗”外,煉丹繪符、講經傳法、祈福禳災乃至岐黃之術等等皆有專擅。

隻不過亂世之中,要想立住根本,自然要以武功為首,旁的都是小道。

尤其是趙誌敬,他本人武功是三代弟子中的第一,常常以此為傲並訓誡眾弟子,武學一道如逆水行舟,必需勤修苦練,不可有一日鬆懈。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趙誌敬一本正經,將搜腸刮肚準備了一夜的說詞緩緩道出。

“如今亂世,練武自是重要,但也不可忘了我輩的初衷,本末倒置,舍棄了求道之人修真的根本。”

“你們祖師爺日日都要行早課,還要講經釋義,如此簡單的道理你們可有認真想過?”

趙誌敬越說越順,借著現代人從幾千年曆史中總結出的智慧結晶,旁征博引,甚至把自己道教學院的畢業論文都加了進去。

直把一眾弟子說得瞠目結舌,一個個都瞪大了眼睛。

便是存著戒心的楊過,都不由得承認,“這道士武功不見得多高明,這番話卻是叫人歎服,比起我那學識淵博的郭伯母,似乎還要高出幾分。”

而趙誌敬要的便是這種效果,前身因著郭靖,在全教麵前栽了跟頭。

這麵子如果不找回來,如何能讓徒弟們信服,心甘情願的好好練功?

他們不好好練功,自己怎麼安心摸魚?

隻是武功一道,短時間內想趕上郭靖那種絕頂高手怕是不太現實,但也要讓這些弟子知道,為師能拿出手的,可不隻有武功!

更重要的是,黃裳通過《道藏》悟出天下武學總綱的九陰真經;鬥酒神僧托《楞伽經》而出九陽真經;逍遙派至高武學北冥神功出自於《逍遙遊》,原著中類似的情節不在少數。

所以多學習,多讀書,肯定不是壞事!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