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燃微笑著握住他的手,回應道:多謝,林肯爵士。我久聞香江大學的學術活力,希望我的到來能夠為這裡帶來新的活力
林燃的英語早就被調成了最標準的美式英語。
數學係主任張天澤則迫不及待地上前一步,用夾雜著粵語口音的普通話說道:
“林教授,您好,您關於費馬猜想證明的論文,我們香江大學數學係之前組織了為期一個月的研討班進行討論。
其中還有一些疑點希望能夠得到您的親自解答。
而您關於飛鳥和青蛙的描述,也深得大家的認可,我們也希望能夠聽到您關於數學學習的看法,以及做數學研究的看法
另外我們的學生都非常期待您的研討班。”
他語氣中帶著一絲崇拜,數學就是這樣的學科,強者和弱者之間的界限非常清晰。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於,數學係是最看傳承的學科。
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裡,數學仿佛僅僅依托紙筆書本,就能開展學術研究,實際上它非常非常看傳承。
明尼蘇達州立大學搞過一個叫y roject的項目,這是一個專門用於收集數學家學術譜係的網絡數據庫,由harry b once發起,始於1997年秋天。
該項目用於彙集全世界所有數學家的信息,包括所有獲得數學博士學位的人。
其中絕大多數出名的數學家,你都能往上找到有師承關係的祖師。
哥廷根大學因為有高斯而成為數學中心,蘇俄的數學強的不行因為有大神歐拉,巴黎能成為數學中心是因為有格羅滕迪克等一眾大神。
後來普林斯頓成為數學中心,是因為二戰後德意誌科學家都從哥廷根跑普林斯頓去了。
有著倫道夫綱領在的林燃,在張天澤看來,對方是那種能夠帶著香江大學一起飛升的數學家。
林燃轉向他,略帶笑意地用標準普通話回答道:“張教授過獎了。我這次來,是想和香港的學生一起探討數學,希望他們也能有所啟發。”
隨後,他又補了一句粵語:“多謝你嘅歡迎。”
這句粵語雖不甚流利,卻引來在場本地人一陣善意的笑聲和掌聲。
校董會成員,一位名叫黃先生的富商,走上前插話道:“林教授,您是華人的驕傲,能夠證明數百年未曾證明過的猜想,這次回到香港,真是揚我華人之威啊!”他聲音洪亮,滿臉堆笑。
因為林燃的來訪,香江人覺得相當振奮,一方麵是因為對方重要,是享譽全球的數學家,另外一方麵是因為據說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也向林燃發出了客座教授的要求,而林燃拒絕了劍橋和牛津卻答應了香江大學。
儘管有大家都是華人的緣故,但也很給香江人漲士氣。
尤其在場華人富商們,更是通過自己在港府的人脈,知道林燃拒絕劍橋和牛津不是傳聞而是事實。
林燃微微點頭,謙遜地回應:“黃先生言重了。我隻是一個研究數學的人,能為華人爭光是意外之喜。這次在香江,我更希望能夠幫助華人的年輕一代共同成長。”
他的語氣平和,卻透著一股堅定,讓黃先生連連點頭。
這時,周圍的記者們憋不住了。
先是《南華早報》的記者擠上前,手中的筆幾乎要戳到林燃臉上:“林教授,您對研討班有什麼計劃?會向我們的學生傳授哪些知識?”
他的語氣急切,英語卻是異常標準的倫敦腔。
林燃輕笑一聲,回答道:“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教他們一些思考方法和一些有意思的數學問題,希望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
林燃的回答滴水不漏。
他總不能說,我來這是為了教洲際彈道導彈軌跡優化相關的變分法和最優控製理論吧。
錢學森是搞控製論的固然沒錯,他寫的工程控製論一直到今天都有應用場景。
可最優控製論一直要到1960年11月,莫斯科召開的第一屆國際自動控製聯合會上,貝爾曼提出的動態規劃方法、龐特裡亞金提出的極大值原理和卡爾曼提出的lq理論出現後,才算是正式登場。
林燃要教給研討班學生的還不是這個粗略的變分法,而是未來將在航天競賽中廣泛被驗證過的算法。
更進一步說,是考慮到華國缺乏計算機的現狀,隻能依賴人工計算情況下,專門針對性優化後的算法。
以龐特裡亞金提出的極大值原理為例,他在1956年的時候提出的極值原理,阿美莉卡的紅石火箭和蘇俄的r7火箭設計中用到了這一原理。
但為什麼華國沒辦法用,因為華國沒有ib計算機提供算力。
隻靠手算,極大值原理過於困難了。
而林燃要想在眾目睽睽之中,教這些理論,還不能被人看出來這和航天有關。
如何用未來的數學語言,把導彈軌跡偽裝成純學術的遊戲?
林燃目前還不知道華國方麵派來的是誰,不過他已經提前和《美洲華僑日報》的社長黃運基無意間提到過,自己喜歡和真正的天才打交道。
“希望派過來的是個真天才。”林燃在人頭攢動的現場暗自思忖:“不然我把最優飛行路徑的目標函數重新定義為泛函的極值問題,說這研究的是抽象空間中的極值性質。
把空氣阻力和推進力包裝進擾動算子,多體引力偽裝為對稱群的作用,他要是聽不懂那可就完蛋了。”
隨著對話展開,周圍的學生越聚越多。幾個穿白色校服的年輕人舉著自製的標牌,上麵寫著“wele, drl!”
還有人用粉筆在地上畫了個大大的“∞”符號,象征數學的無窮魅力。
教學樓的窗口探出不少腦袋,女學生們拿著望遠鏡在眺望這裡,她們則在討論:
“看到沒,看到沒?”
“帥不帥?”
“勞拉,你把望遠鏡給我看一下!”
“還真挺帥,又年輕,在這兩個月,不知道誰能抓住機會。”
“聽說林教授一開口就能把愛因斯坦講暈!”
“他是數學家,不是物理學家!”
“你考得上他的班嗎?我連報名表都沒敢拿!”
笑聲和談話交織,空氣中彌漫著對大數學家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