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知道作為作者,寫好自己的就好了,不應該和讀者解釋太多,因為能聽進去的我不說也能理解我,聽不進去的我說了也沒用。
但我還是想解釋兩句
就確實在過去歐洲一直有給了華國商業航天訂單,但這背後的邏輯和過去華為能夠吃歐洲的通信設備訂單,現在吃不了了一樣。
你弱的時候,會因為商業行為,因為你物美價廉而給你訂單,當你強大到要從老美那搶蛋糕的時候,各種幺蛾子就來了。
在書裡主角已經是一個不亞於sacex的大型航天企業了,搞定了可回收火箭,然後也搞定了阿美利肯沒能搞定的土星五號,加上其實書裡背景阿波羅科技已經被zc了,壓根拿不到歐洲訂單。
所以才要和俄國合作,這也是純商業行為。
我再講一個故事吧,這個故事從側麵能夠反應阿美利肯是如何操控歐洲的。
這個故事發生在塞爾維亞,然後故事的主角叫斯梅戴雷沃鋼廠。
(華國官方網站上)
這座工廠成立於1913年,以前的名字叫斯梅代雷沃鋼廠,在鼎盛時期,鋼廠貢獻了斯梅代雷沃市40的財政收入,雇用了5000多名職工;另外,還有1600餘家當地供貨商,間接提供了16000多個崗位。許多家庭幾代人都在這座鋼廠工作。
走進工廠大門,就能看到外牆上巨大的標語——“塞爾維亞的驕傲”。
“鋼廠是這座城市的經濟命脈,鋼廠的生死決定著這座城市興衰。”
2003年的時候,鋼鐵廠被以23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阿美利肯鋼鐵公司,為什麼?因為南斯拉夫戰爭期間,整個塞爾維亞都被zc了,斯梅戴雷沃鋼廠經營不下去。
最開始經營狀況還算不錯。
因為戰爭後需要重建。
結果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鋼廠很快就走了下坡路。訂單不斷減少,開始連年虧損,日子越來越難過,甚至到了隻有一個高爐運行、勉強維持生產的地步。
2012年,情況變得更糟。這家外國企業宣布撤資,塞爾維亞政府以1美元重新收回鋼廠所有權,一邊維持鋼廠運營,一邊尋找新的投資者。
鋼廠雖然恢複了生產,但由於設備老化等原因,連續多年產鋼量不足設計能力的13。
再加上產品單一,附加值低,一年至少虧損12億歐元。為了維持鋼廠的生存,職工的工資被降了兩次。
工人們心裡都知道降薪是不可避免的,隻能無可奈何地接受。
一直到2016年4月,華國的河鋼集團有限公司與塞爾維亞政府簽約,以4600萬歐元的價格收購了斯梅代雷沃鋼廠,更名為“河鋼塞爾維亞公司”。
為什麼河鋼有信心收購,因為說白了鋼鐵行業的本質就是銷售,你能夠把鋼鐵銷售出去,你就不用擔心企業的運營,而正好華國在整個塞爾維亞所在的巴爾乾半島有著接近一千億歐元的投資,建港口、公路和鐵路。
這些基建項目就不缺鋼鐵沒有銷路。
所以阿美利肯也沒動心思要搞鬼。
一直到2022年戰爭開打,戰爭開打後,歐洲最大的鋼鐵廠之一的亞速鋼鐵廠毀於一旦,那麼這種時候斯梅代雷沃鋼廠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沒有華國,我也能運營下去,而且這座鋼鐵廠在華國手裡已經完成了改造。
於是乎,從2023年開始,塞爾維亞本地各種各樣的環保n組織冒出來,指責斯梅代雷沃鋼廠存在環境汙染問題。
這是去年7月5日,來自法新社的一篇相關報道。
“非政府組織堡壘的活動人士尼古拉·克爾斯蒂奇表示,自從華國接管以來,汙染急劇增加。
他說:我們不知道原因……是產量過高、技術故障、缺乏維護還是不合規。
tvrdjava與國家環境協會科學組織一起對2021年工廠產生的灰塵進行了分析。
法新社看到的分析結果發現,水中含有高濃度的重金屬,包括砷、鉻和鉛,報告警告說,這些重金屬存在於環境空氣中時,毒性最強,致癌性最強。
河鋼從經濟角度拯救了這家鋼廠,但從環境角度來說,他們卻給這座城市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克裡斯蒂奇說。
國營斯梅代雷沃健康中心的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9年間,癌症病例增加了四倍,活動人士認為這是由於汙染加劇造成的。
該組織在斯梅代雷沃對該公司提起刑事訴訟,但因證據不足而被駁回。
他們現在計劃將案件提交歐洲法院。”
尤其戰後二毛的重建同樣需要用到海量鋼鐵,當斯梅代雷沃鋼廠價值恢複之後,你能看到各種牛鬼蛇神冒了出來。
有了這樣的案例,這還是塞爾維亞。
現在之所以歐洲會給華國商業航天發射訂單,是因為我們還不夠強,等到我們夠強之後,你會發現越強越拿不到訂單。
以前我也和很多讀者一樣,覺得商業歸商業,這個故事之後,我覺得商業從來就不是商業。
鴉想說的都包含在這個故事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