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遊戲競技 > 科技入侵現代 > 第187章 在線招人年薪百萬

第187章 在線招人年薪百萬(1 / 1)

推荐阅读:

在某知名網文中有這麼一句話很適合形容當下二人的感受。

“如今你才是飛升境,眼界還窄,見我如井底之蛙抬頭見月;等你哪天僥幸躋身十四境了,見我就如一粒蜉蝣見青天。”

越是外行,像記者這些,壓根捕捉不到這句話的信息量。

不就是指揮了一下要怎麼變軌嗎,這和其他的控製中心有差嗎?

他們對林燃牛逼程度的判斷來自整個龐大登月工程本身,居然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就搞定了。

從宏觀層麵意識到,林燃在航天工程領域是不亞於數學領域的天才。

外行能看到的也就止步於這個層次了,他們捕捉不到這樣的細節。

越是內行,像張朝陽這種物理學博士,聽到之後以為是有現成代碼計算出來之後再由林燃來念出來,做個轉述,雖說指揮的井井有條也挺牛逼的,但也就這樣了。

但內行到吳偉仁這個地步,那麼光是這一句話所帶來的衝擊,遠遠大於複刻阿波羅登月工程本身。

這簡直就像是一座冰山,冰山下蘊含著更為恐怖的利維坦怪獸。

“我說怎麼我們說好提供我們的軌道計算軟件給他們用,他們說暫時不用,我還特意找了林教授,說nasa開源的那套通用任務分析工具,做事後分析還行,你要真想拿來在地月軌道變軌裡用上,它的風險很高。

我們的分析工具好歹也用了這麼多年,當時林教授婉拒了,說暫時不需要。

我以為是他們基於gat做了二次開發,結果沒想到”

吳偉仁話都沒說完,他已經不知道要怎麼來形容這件事了。

nasa有一套名為gat的多任務開源係統,支持從低地球軌道到深空任務的軌道計算,它包含了真實世界對象的模型:飛船和推進器。

然後還有名為stk的商業軟件,絕大部分的nasa任務使用stk進行軌道規劃和模擬,結合gat和其他工具。

很明顯開源的能用,但程度有限,像登月這麼重要的任務,依賴開源等於找死。

吳偉仁之前不知道林燃他們的底氣從何而來,是打算自己在gat的基礎上重新造輪子嗎?

可問題在於,你連我們現成的鵲橋都不願意用,覺得會耽誤時間,那重新造軌道計算軟件不是更費時間?

這玩意不經過充分的測試驗證,那還不如開源呢。

像歐洲的阿麗亞娜5號首次飛行就因為軌道計算的軟件錯誤而以失敗告終。

1999年nasa的火星氣候軌道器變軌失敗,同樣是因為軌道計算軟件錯誤,而這的錯誤更低級,因為老美用的是英製。

地麵計算機軟件的輸出結果用的是磅每秒為單位,而非nasa與洛克希德公司簽訂的合同中規定的牛頓秒。

最終導致航天器距離火星太近,穿過大氣層並解體。

正是因為軌道計算軟件如此容易出問題,所以其實很大程度依然依賴於宇航員的經驗。

華國航天方麵本來以為阿波羅科技在變軌過程中,依賴的是奧爾德林的個人經驗。

奧爾德林親手訓練出來的兩位宇航員,結合現代強悍得多的地麵計算能力,至少地麵環節,包括設計任務軌跡、跟蹤實際位置、軌道確定、創建變軌機動這些,肯定比60年代完善得多,結合宇航員的個人素質和奧爾德林獨一份的登月經驗。

之前華國航天的專家們覺得阿波羅科技仰仗的是這些。

結果今天親眼見過之後,才知道壓根不是,人家靠的是變態大腦,直接給出結果。

隨著奔月號順利變軌,更恐怖的是,人家大腦計算的結果還是對的。

吳偉仁喃喃道:“你說換我們去,就這短短半分鐘時間,能把大屏幕上的參數在大腦裡有個完整概念麼?”

他身旁的同僚盯著屏幕試了下:“做不到,我們就不是乾這工作的。

這純純為難人,我試了一下,數字鑽進我的大腦就粘在一起了,壓根分不清哪是哪。”

“如何評價阿波羅科技順利完成繞月工程?”

“瀉藥,老外已經破防了,我今天刷了一天的推特,主要就看老外破防,基本上阿美莉卡人都破防了,然後歐洲人都在看笑話。

大家都很清楚,冷戰中的登月競賽阿美莉卡贏了,為什麼嘛噶的口號如此有吸引力,如此能騙紅脖子們的選票,就是因為60年代對阿美莉卡人來說太美好了。

刨去越戰不看的話,一個工人能夠養活夫妻雙方帶三個小孩還能養個狗,一個大豪斯加兩條狗,天天新聞裡看的都是阿美莉卡人登上了月球這種新聞。

可以這麼說,登月是最能喚醒老美黃金時代記憶的一件事,甚至沒有之一。

而現在華國人提前幫他們做到了,無論是親身經曆過60年代還是說聽父輩口述過60年代阿美莉卡輝煌的白男們都非常破防。

一家華國的民營航天科技公司,在短短一年半時間裡,做完了60年代從水星計劃到雙子座計劃再到阿波羅登月測試的全過程。

儘管這次錢飛和趙建國兩位宇航員沒有踏上月球的土地,但和上去了沒有差彆。

因為從流程上來說,沒有半點難度,全過程都完美進行了,下次就是再來一遍。

這麼說吧,但凡今天換阿美莉卡人在奔月號上,他高低得不聽指揮,上登月艙完成著陸。

所以在認識到華國公司用阿波羅登月的火箭和登月器完成了登月,推特上的白男們清一色破防,都在控訴白宮和nasa為什麼這麼廢物。

然後也有覺醒派,認為阿美莉卡的登月就是陰謀,他們當年就是攝影棚登月,結果沒想到華國人居然把他們紙麵上計算的玩意給造出來了。

這部分人的意思是,當年壓根就沒有土星五號,都是搭出來的模型,然後找特攝公司拍的照片,參數啥的都是編的,具體的工程圖也隻是圖,壓根沒造出來。

華國能造出來,不是因為複刻了阿美莉卡的技術,而是因為華國人牛逼。

這種觀點就屬於牛頭人非要說在視頻裡看到的妻子不是自己的妻子,隻是和自己妻子長得像而已,至於為什麼自己妻子沒在家,那是因為妻子在加班。

這種我把它叫做ntr破防派。

還有一種,則在號召白宮,一定不能讓華國人先上去,說哪怕恢複給華國的英偉達顯卡供應,也得阻止華國人的登月,認為這會嚴重打擊阿美莉卡的國際形象,這種屬於垂死掙紮派。

哦對了,忘了說,還有一派lgbt派,這派認為過去隻有白人上過月球,現在黃種人也要上去,但不夠多元,意思是華國方麵應該帶一名黑人女性。

大家都知道,燃神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過,要讓奧爾德林上去,看這架勢,這兩次載人航天執行任務都是錢飛和趙建國兩位宇航員,和阿波羅登月比還少了一位。

奧爾德林這高齡肯定經不起連著來加速減速,他肯定最後一次正式登月才會加進去。

所以擺明了缺的這位就是奧爾德林。

外網也這麼認為,所以大把人號召,奧爾德林都年紀這麼大了,就彆去了,把最後一個位置讓給西安·普羅克特,這是一位70年出生的阿美莉卡黑人女性。

e她的頭銜很多,是首位在地球軌道上進行藝術創作的黑人女性,總之創造了很多第一,當前綴加上黑人女性的時候。

而且叫的最凶的不是黑人,而是白人,在推特上號召應該要讓西安·普羅克特上去的,叫的最凶的是白人。

這幫人魔怔到,認為白宮哪怕花錢也應該把西安·普羅克特給一起送上去。

過去老美破防都是假破防,這回燃神屬於是打出真實傷害了。

我從來沒有見過,推特上關於航天有這麼高的熱度,之前因為度假辭職的nasa高官們又被拉出來鞭屍了一輪。”

在知乎上大家都在狂歡,ora(美版知乎)上則清一色的反思。

反思nasa出了問題,反思阿美莉卡出了問題,甚至反思白人是不是就是不行,過去兩百年隻是偶然的意外。

“我是sacex的工程師傑拉德,點我主頁可以看到我的認證,我想說的是在阿波羅科技出現之前,一家公司在短短一年半時間內複刻阿波羅計劃,並且實現登月,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或者說,就是不可能。

在華國航天宣布研發名為月球一號實為f1發動機成功的時候,阿波羅科技這家公司進入了我們的視野範圍內,但當時新聞裡吵的很凶,都在討論華國人造的是f1,是可恥的小偷。

但當時我們內部的反應,普遍是不可能,他們在撒謊,要麼公布的參數是假的,要麼他們複刻了f1這件事本身是假的。

沒人相信華國能夠複刻f1火箭發動機,即便這是一款距離今天六十年的產品。

當華國的繞月計劃完成後,我想沒有人再會去質疑f1的真實性,土星五號都是真的,就算土星五號下麵那五個發動機不是f1,肯定也是絲毫不亞於f1的火箭發動機。

考慮到阿波羅科技,隻用了短短一年半時間,這實在是太驚人,太驚人,太驚人了!

無論從時間、成本還是參與人數,都是人類工程史上不折不扣的一次奇跡。

根據行星學會的預測,阿波羅計劃1961年啟動,1969年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該計劃從1961年持續到1972年,總耗資約254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1820億至2570億美元。

在高峰期,涉及超過34000名nasa員工和375000名供應商員工,展示了大規模協作的努力。

華國的這個數字是多少?阿波羅科技的員工數根據林教授接受公開采訪時所說的不超過2000人,供應商人數預計也不會超過2萬人,也就是說他們用到的人數不足阿波羅登月的十分之一,用到的時間是五分之一,中間還叫摻雜著燃燒一號這樣富有含金量的工作。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快速構思工程極其複雜的係統,從f1到j2再到結構組件和導航係統,彆說複刻可以節約時間,複刻如果真的能節約時間,阿爾忒彌斯就應該複刻,而不是重新造輪子。

複刻能節約時間的本質在於你真的對工程的每一個節點都非常非常了解,工程領域的複刻它是物質的複刻,而不是信息的複刻,一篇論文複刻,我隻需要背下來,我重複一遍,彆人花1年寫的論文,我背加抄記憶力好點可能三天就夠了。

信息的複刻是很簡單的。

工程上的複刻,以很基礎的工程,生物學領域論文實驗的複現,你要花的時間和論文發表者從設計到實現全部加起來的時間都相差不了多少。

所以林教授絕對有著超出尋常的設計和開發能力。

其次是製造和測試,對於載人任務而言,製造和測試顯得尤為關鍵,從采購到製造到測試整個過程都需要嚴格把控,這一點我估計是華國航天的功勞,他們能夠做到把這一個流程進行嚴格把關。

最後是基礎設施,基礎設施上他們同樣能夠借助華國航天的現有設施,包括發射、任務控製中心和訓練設施,在過去二十年,華國航天在這方麵迅速完善。

然後再反駁一下陰謀論,華國想複刻阿波羅登月為此準備了數十年,現在才最終成功。

還是那句話,數十年什麼概念,登月是需要花錢的,數十年以前的華國沒有這個資本,以及在關鍵工程的攻克麵前,有錢也沒用。

如果有錢就能登月,俄國、霓虹和印度在登月上的嘗試也不至於屢屢失敗。

如果華國早就能造出f1發動機和土星五號,華國的空間站可以設計的更激進,而不是現在這樣隻有90噸。

最後總結一下,林教授在技術創新、資源調動、項目管理和風險管理上都展現出了超出尋常的能力,阿美莉卡把他放回國很可能是一次不亞於錢的致命錯誤。”

傳國玉璽在60時空沒能回國,在2020年壓根沒有展現出任何工程領域的能力,怎麼可能不放回國。

在知乎和ora上討論熱烈,在微博、b站抖音等平台也同樣討論的不亦樂乎。

雷君已經開始了自己人生中最後一次創業,自己聲稱的最後一次,也許還能再來幾次,他發了條微博聲稱:

“在看了阿波羅科技的繞月測試後,我對我們團隊的造車又多了幾分信心。我宣布造車後,很多朋友都來勸我,說人家造車幾十年,哪怕其他新勢力也走在我們前麵,我們憑什麼和彆人競爭,我們的優勢是什麼。

阿波羅科技和林教授告訴我們,靠的是科技創新、團隊協作和足夠優秀的團隊帶頭人,當然我在技術創新上可能不如我們的林教授那麼優秀,但我相信我們的底蘊要比阿波羅科技在登月上的底蘊還是要強一些的。

他們能夠把登月從十年縮短到一年,我們同樣能夠把彆人幾十年的造車路,縮短到三年,我已經迫不及待希望能夠把小米團隊造的車推向市場,讓消費者也體驗到科技不再高高在上後,給普通人帶來的樂趣!

最後,我也會響應米粉們的呼聲,儘快和阿波羅科技合作,今年的小米12推出登月探索版的聯名,以及到時候小米汽車也給大家搞個登月探索版!”

雷君微博一經發出,下麵評論都是:

“很急,登月探索版能不能趕緊出?”

“能不能要個燃神的簽名,登月探索版出不了,聯名總能先出吧。”

“看好雷總!已經在期待了,已經訂了的特斯拉我都給退了。”

“雷總能不能給阿波羅科技投點錢?我怕他們現金流告急,能不能把騰訊給趕出去?小米和阿波羅科技的基因才更貼近,騰訊一個做遊戲的,摻和什麼登月啊!”

輿論從未如此關注航天過。

錢飛和趙建國的故事被扒出來,作為前華國航天的宇航員後備役,現在出走半生,兜兜轉轉又踏上了登月之旅,這樣的故事關於夢想和努力、堅持與運氣,是自媒體們的最愛。

繞月測試的三天後,在燕大校園裡,消失了一整個白天的李宜清回到宿舍後,拍了拍徐賢的床:

“臥槽,什麼變態麵試啊。”

徐賢連忙把最近爆火的手遊原神放在一邊,自從林燃幫他解決了他畢業麵臨的大問題之後,他就開始了頹廢生涯。

至於多做點成果,大腦是這樣想的,但實際上壓根沒有動力。

屬於是間歇性躊躇滿誌,習慣性混吃等死。

“怎麼了!怎麼了!”他連忙把頭探出去。

李宜清說:“你沒看群嗎?群裡不是了所有人麼。”

徐賢這才點開看了下:“臥槽,100萬的年薪?專門招數學專業?還是國企解決戶口?學曆不限,經曆不限,本碩博都行,隻看能力不看履曆,不要求經驗?

要求精通分析和代數?

臥槽這不說的就是我嗎!”

他又看了眼時間:“還好還好,差點玩原神錯過了大事!還好沒過截止日期。”

李宜清聽完後欲言又止,然後說道:“是啊,機會難得,你可不能錯過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