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遊戲競技 > 科技入侵現代 > 第170章 民營航天的重大突破

第170章 民營航天的重大突破(1 / 1)

推荐阅读:

火箭的整流罩上貼滿了圖標。

嗶哩嗶哩、、王者榮耀。

ti指著廣告問道:“錢哥,這是?”

錢飛說:“哦,你說這個,這是我們和b站、騰訊合作的一部分。

我去打聽過,這應該叫做廣告冠名。

也就是說這次燃燒一號的發射是由b站和騰訊冠名的。

像火箭打廣告由來已久,蘇俄時期索尼就在蘇俄的火箭上打過廣告,後來俄國也在火箭上印必勝客的lo。”

(1999年必勝客廣告在俄國火箭上,花費100萬美元)

(微博在穀神星一號上打廣告)

畢導看著火箭陷入了沉思,他問道:“錢哥,你說為什麼廣告要印在整流罩上呢?

整流罩在初級飛行階段就會脫落,曝光時間很有限啊,不如在一級側麵吧,那樣持續的時間還要更長一些。”

錢飛解釋道:“一般來說是這樣,火箭廣告一般印在第一級側麵,因為這一位置在發射過程中比較顯眼、最持久,且最符合廣告的可見性需求。

必勝客的火箭廣告和sacex的獵鷹九號都是如此。

但整流罩也不是不行,畢竟整流罩最顯眼。

我們和馬總溝通之後,騰訊的馬總拍板定的,說就放整流罩上。”

正當他們聊著的時候,林燃和ony也正好走進車間。

不過他們不在觀看走廊,而是直接在一樓,走到火箭底下去觀摩。

ti示意攝影師趕快把鏡頭對準下麵的林燃和ony。

“為什麼它沒有助推器?”ony問道,“我看很多火箭都有助推器,包括我們國內的長征係列火箭都有助推器”

林燃說:“其實現在華國航天在研發的重型運載火箭也沒有助推器了。

助推器更像是時代產物。

齊奧爾科夫斯基的理想火箭方程其實是針對無並列、無半級的光杆多級火箭的,火箭工程師在設計的時候從直觀角度也應該設計成光杆的。

當年我們發展帶助推器的火箭,為的是解決液體火箭發動機高空點火不可靠的問題。

阿美利肯和蘇俄解決了發動機高空點火問題,都不會在運力需求明確的火箭上放助推器了。

阿美利肯第二代洲際彈道導彈泰坦i、泰坦ii,蘇俄那邊的第二代洲際r9、r16,全部回歸單杆構型。

因為這才是對的。

再往後發展的主力運載火箭,蘇俄的質子、n1,阿美利肯的土星1,土星5等都是單杆。

當然你還是會有疑問,今天發動機點火可靠性早已經解決,但市麵上還是能看到綁助推器方案的運載火箭。

德爾塔係列、宇宙神係列,sls以及未來的u火神,俄國的重型火箭能源、祝融星、安加拉三兄弟,華國的原長征係列。

這裡麵主要由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從最初設計時就有助推器,通過加減助推器,或改變助推器數量,來實現運力範圍的覆蓋,以便儘可能減小因為運力不匹配帶來的浪費。

上麵提到的美俄火箭基本上都是這個目的。

比如毛子預期中於1990年代大量投入使用的重型運載火箭能源號為例,綁2個助推器是安加拉,綁2個助推器並且串聯載荷是能源,綁4個助推是能源,綁8個助推是祝融星。

我們的長征係列火箭的原計劃也是模塊化發展,甚至規劃了225米和335米兩型助推器,但因為一些原因,放棄了模塊化。

另外一個原因,以長征2e、2f,長征3b、3c,阿美利肯泰坦3c火箭為例,後期大運力型號是在前期的單杆上改進而來,通過加助推器提升運力。其實也相當於一種另類的模塊化,隻是不在最初規劃的範圍內而已。

但一般由於級間比不夠合理,所以這種會導致運載效率的損失,最為典型的例子是長征六號甲。

但到了今天,我們現在再去規劃新火箭的時候,有了獵鷹九號在前,我們再去設計都是以回收為目標時,模塊化匹配運力節省的成本顯然要低於搞模塊化的複雜性帶來的成本增加。

有明確運力需求的火箭,當然不會再見到助推器。

雖說燃燒一號不會執行登月任務,但它在加以改造之後,能發展成和獵鷹九號類似的火箭。

我們現在的運載量大概是獵鷹九號的三分之一,同樣是二級結構,同樣一級多台發動機,二級一台發動機。”

ony感覺很是新奇,畢竟現在華國無助推器的重型火箭還在研發當中,這款就是當下很罕見的重型火箭。

雖然之前已經看過了,但無論看多少遍,巨型機械帶來的新奇感和壓迫感還是那麼強烈。

“好,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看到火箭發射了。

林生,入軌成功的那一刻,我的心情估計會和你一樣激動。”幾天相處下來,ony態度轉變的很快。

這麼說吧,林燃隻要這次入軌能成功,半年時間搞定運載量8噸的中型火箭入軌。

采用的技術路線還是7台發動機並聯的無助推器方式,林燃就是華國民營航天的頭號人物,沒有之一。

比其他做小火箭的同行快了不止一倍,這是什麼概念。

相當於做數學試卷,彆人做一百二十分鐘做出來一個九十分(滿分150),你半個小時就做完了,做出來一張130分的答卷。

如何考150,在資本的視角裡還是得搞定可回收火箭。

畢竟從獵鷹九號開始,這麼多年過去,除了sacex之外沒人搞定。

對於ony來說,一旦成功,那投資林燃就有著天然的正當性。

他本人就喜歡天文是一方麵,另外一方麵投這類企業,就是對國家號召最大的響應,而且林燃還同為粵省老鄉。

ony的態度從稱呼上都已經出現了轉變,從最開始的林教授變成現在的林生,語氣中多了一些對後輩的期許。

正當他們戴著頭盔在一層邊走邊觀看的時候,阿波羅航天的工作人員走了過來,低聲在林燃耳邊說了幾句。

林燃扭頭問道:“ony,b站那邊的u主想過來簡單采訪兩句,你方便出境嗎?”

ony想了想,然後點頭道:“讓他們過來吧。”

畢導和ti知道他們能過去之後,內心難掩激動。

這可都是流量啊。

活生生的流量。

林燃本身就是輿論焦點。

要是這次發射成功,那就是華國的馬斯克,民營航天頭號人物,迭加菲爾茲獎的光環,妥妥的華國科技新星。

而另外的ony那更是老牌流量了。

在互聯網上ony聲量不如雷子,那是因為雷子拚命營銷,微博、抖音都有賬號還一直堅持輸出視頻。

ony純靠網民們自發玩梗。

熱度差就差在雙方運營與否,要是ony也運營,那熱度不會比雷子差。

當然,黑紅也是紅。

“馬總,林總,兩位大佬好,我是”

ti和畢導自我介紹之後,ti率先提問:“馬總,我最好奇的是您是林總的投資方嗎?”

ony指了指火箭上騰訊係a的圖標,說道:“我投資了一點,所以我們的圖標印在了燃燒一號上。

然後b站的合作,我們也是跟著投了讚成票的。”

ti接著問道:“那馬總,我們都知道阿波羅科技的目標是登月,您是否看好林總能完成這個目標呢?”

ony微笑著說道:“看好,當然看好,怎麼可能不看好。

我和林生說過,說我再打12個億美元給他,他都不要。

林生是我見過年輕一輩創業者裡對自己最有信心的。

不過想來也是,換其他人要是在23歲的年齡就能證明孿生素數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那隻會比他還更自信。

我很看好林生,做事高調做人低調。”

ti繼續問道:“林總,對於登月,您的規劃是怎麼樣的?在五年內還是十年內完成登月?”

林燃搖了搖頭:“如果順利的話,我們今年年底就會上去,現在的科技已經足夠發達,發達到一年時間就能完成登月。”

一年內登月這話一出,ony、畢導和ti眼神中都流露出一絲驚駭。

這太誇張了。

“真的嗎?”畢導情不自禁地說道。

林燃點了點頭:“當然是真的,我們從去年開始立項,但我的準備從我高中畢業就開始了。”

林燃心想,在1960時空,我還籌備了足足七年之久,沒人比我更懂阿波羅登月。

“我們會通過一年登月告訴世界,登月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困難,人類步入宇宙時代,同樣會比大家所想的更快。

之所以我們還被困在小小的地球上,這從某種意義上是人為塑造的陰謀。”

第一天參觀後,ti和畢導壓根就睡不著,因為得到了太多爆炸性消息,本來想著參觀完之後一起剪一期視頻出來。

現在的想法變了,他們想要立刻馬上就把視頻剪出來發出去。

一年登月這件事他們完全能夠想到會引起怎樣的軒然大波。

不僅僅是這件事本身聽上去駭人聽聞,更是因為阿美莉卡喊重返月球喊了這麼多年,結果一家華國民營航天公司成立一年半時間就做到了。

這會造成怎樣的山呼海嘯。

他們已經想到這件事會引起的轟動效應了。

如他們所料,ti當天深夜三點發的,畢導則是上午九點半發的視頻。

兩人的視頻和林燃登月有關的熱搜遍布了所有你能看到的社交媒體。

“一年登月?燃神拿了菲爾茲之後就瘋了?真以為自己是神了是吧,這是把老中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還是準備把nasa的臉來回抽啊!”

“臥槽這麼狂,當著ony的麵這麼說,ony還投了錢,年底的時候做不到,大家再見麵不尷尬嗎?”

“這未免太誇張了,一年登月,馬斯克來也做不到啊。”

“之前關於燃神拿菲爾茲獎的賭我輸了,2022年的時候我肯定得倒立洗頭,但這回我還要賭!我真不信他能在今年年底登月,這會我賭倒立吃粑粑!”

人在燕大的徐賢感覺鍋從天上來,林燃口出狂言,結果現在要他來擔責。

因為他之前在知乎的那個回答,現在大把人湧入,說要和他再賭一次,本來如果是賭倒立洗頭接了就接了,但現在這幫人要賭大的,吃粑粑他是真不敢賭。

而且林燃的贏麵實在太小。

甚至在推特上也有大量的討論。

這主要得益於,馬斯克轉發新聞並配上了一個大笑的表情。

互聯網空間的討論沒能影響到燃燒一號按照既定步驟的發射。

在發射場,二級火箭矗立於發射台上,陽光下反射著金屬的光澤。

工作人員在周圍忙碌地進行最後的檢查。

控製中心內,大屏幕顯示著火箭的實時狀態和倒計時。

林燃帶著ony坐在控製台前,快速瀏覽著係統數據,工程師們則緊盯推進係統的參數,確保一切正常。

ony能到給媒體、嘉賓專門準備的觀看台觀看發射。

畢竟b站全程直播,b站和申海國資方麵都派人來了。

當林燃提出可以選擇在控製台之後,ony幾乎一秒鐘都沒有猶豫就選擇了控製台,畢竟自己還沒在控製台觀看過。

林燃問道:“張工,最後的係統檢查怎麼樣了?”

張工程師回答道:“所有係統綠燈,推進劑裝載完成,發動機預冷正常。”

其他工程師分彆回答道:“控製中心,各部門報告狀態!”

“推進係統正常,壓力穩定。”

“媒體區和直播信號已就位,隨時可以開始。”

林燃說:“好,準備開始,數據沒問題,設計沒問題,大家放輕鬆。”

ony問道:“緊張嗎?老實講我感覺航天就是這點緊張,一發火箭就是一個億,失敗了一個億就沒了。

我心跳都開始加速了。”

林燃笑了笑:“當然不,緊張是不自信的行為。”

ony啞然失笑,“林生,在這種方麵你還是有年輕氣盛的一麵啊。”

林燃心想,不是年輕氣盛,是我確實從來沒有失敗過。

倒計時進入最後10分鐘,控製中心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空前安靜,隻有呼吸聲和機器的聲音。

林燃站在指揮台前,聲音沉穩:“t10分鐘,啟動自動發射程序。”

大屏幕上,火箭的噴口下方熱浪湧動,工作人員撤離發射區。

林燃的目光鎖定在發動機參數上,張工則反複檢查推進係統的壓力曲線。

“t5分鐘,各係統複查。”

“推進劑溫度正常,推力準備就緒。”

“姿態控製係統穩定,軌跡預設完成。”

“t0!”林燃果斷下達指令:“點火!”

火箭底部噴出耀眼的烈焰,巨大的轟鳴聲震撼著整個發射場。

火箭緩緩離開發射台,穿過發射塔,加速衝向天空。

控製中心的大屏幕顯示著火箭的實時高度和速度。

“火箭升空,姿態正常!”

“發動機推力穩定,溫度在安全範圍內。”

林燃看了眼屏幕:“軌跡偏差小於001度,一切按計劃進行。”

屏幕上的軌跡曲線和預計的一模一樣。

有工程師進行講解,ony也知道這次發射很順利。

他嘴角不自覺地上揚:“林生,第一步成功了,接下來看分離。”

火箭飛行至預定高度,第一級燃料即將耗儘。

林燃冷靜地下達指令:“準備級間分離。”

隨著一聲輕微的震動,第一級與第二級順利分離。

第二級發動機隨即點火,繼續推動火箭向目標軌道前進。

“級間分離成功,第二級點火正常。”

“第二級推進係統運行良好,推力輸出穩定。”

林燃說:“軌跡微調完成,進入預定軌道。”

隨後林燃對ony解釋道:“分離是整個過程最危險的一步,很多火箭就失敗在這一步。”

ony鼓掌道:“林生,你們團隊的努力沒白費。”

火箭進入低地球軌道,第二級準備釋放載荷。

林燃下令:“準備載荷分離。”

幾秒後,載荷順利脫離火箭,進入預定軌道。大屏幕上顯示出軌道參數,完全符合預期。

“載荷分離成功,軌道參數正常!”林燃的聲音在控製室響起:“任務完成,我們成功了!”

控製中心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阿波羅科技的工作人員們紛紛鼓掌。

對大家而言,這一步成功,那就是實打實的成功。

自己履曆上能夠寫上一筆,參與了燃燒一號的研發工作,這是國內民營企業自研的第一款中型火箭,曆時半年時間研發成功。

這筆履曆換去任何一家民營航天公司都能獲得一份不錯的offer。

大家會被阿波羅科技挖來,很多人都是被裁或者失業跑來的。

這份履曆就是翻身的資本。

當然光是阿波羅科技展現出來的潛力,林燃所展現出來的能力,能一直在阿波羅科技乾當然最好不過。

任務完成後,林燃接受b站官方的采訪,他麵向攝像頭說道:

“今天,我們成功將8噸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

這是華國民營航天的一次重大突破,感謝團隊的付出和所有支持我們的人。

半年時間,外界會認為這是一次奇跡,但我很清楚,這不過是我們的。

教授的人生從來沒有失敗。”

林燃伸出一根手指在鏡頭前揮了揮。

b站阿波羅航天的官方直播間彈幕瞬間爆炸,一下湧進來了超過十萬人。

“66666”

6的彈幕刷個不停。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