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朱慈烺又看向了另外一個小太監,滿臉的平靜。
仿佛剛才什麼事兒也沒發生過。
小太監這會兒簡直都要被嚇尿了,趕忙顫顫巍巍的爬了起來。
然後從死去的那個太監身上摸出了鑰匙,直接打開了內帑的大門。
“在這裡等著!”
隨口吩咐了一句,朱慈烺直接走了進去。
緊接著,映入眼簾便是幾箱黃金和白銀。
除此之外,還有數不儘的古董字畫和奇珍異寶。
朱慈烺估算了一下,黃金和銀子沒有多少,加起來也就三百多萬兩。
但各種古董字畫、奇珍異寶卻是多的有點超乎意料了,幾乎占了大半個內帑。
不過想想也是,這裡麵的東西都是大明朝將近300年積攢下來的,能不多嗎?
也就是現在恰逢亂世,這些東西不怎麼好賣錢。
要是恰逢盛世的話,把這裡的東西賣一賣,怎麼著也有個幾千萬兩銀子了。
當然,這些東西在他手裡則是會換來更多的銀子!
朱慈烺不再廢話,心念一動,除了金子和銀子之外,所有的古董字畫和奇珍異寶瞬間消失不見。
與此同時,他的麵前出現了一道虛擬麵板。
上麵的信息顯示增加了850萬的係統貨幣。
850萬的係統貨幣可以兌換850萬斤銀子,折合下來的話就是一億一千萬兩銀子。
看起來似乎挺多的,但要知道這可是大明朝16位皇帝積攢了將近300年的所有寶貝賣出的價錢啊!
300年才一億一千萬兩銀子,平均算下來一年也就30多萬兩銀子而已。
老實說,還是太少了,朱慈烺多少有點失望,隻恨他的那些祖宗們沒多搞點寶貝留給他。
要是有個十億二十億的,拿銀子砸也能把李自成和建奴砸死!
這些係統貨幣他暫時不打算換成銀子,因為馬上要用到的東西可不隻是銀子。
除此之外,他知道明天肯定會有人主動來給他送銀子的。
微微一笑,朱慈烺隨即便轉身離開了。
等他再次回到承德殿的時候,殿內已經有幾個太監滿臉惶恐的跪在了那裡。
看到他來,連大氣也不敢喘一下,隻是口中高呼道:
“奴婢參見太子殿下!”
人沒到齊,朱慈烺懶得搭理他們,走到龍椅麵前,一屁股就坐了下來,然後拿起桌上的兩份奏折看了起來。
彆說什麼龍椅太子不能坐,都特麼的造反了,誰還在乎這點小事啊?
眼見太子爺根本懶得搭理他們,跪在地上的太監們也不敢打擾他,隻能再次將頭埋了下去,依舊規規矩矩的跪在了地上。
能在皇宮這個吃人的地方活下來、並且身居高位的,無一例外都不是傻子。
他們早在被人從睡夢中揪起來的時候,就知道宮裡肯定是出了天大的大事兒。
更何況之前進門的時候,門前的屍體都快堆成一座小山了,滿地都是鮮血。
就連空氣裡都彌漫著一股血腥味。
此情此景,他們哪裡還敢多說什麼?
與此同時,龍椅上,朱慈烺的臉色開始有些凝重了起來。
他手中的這兩份奏折,一份是關於張獻忠和李自成攻打河南的奏折。
一份是關於祖大壽求援的奏折。
朱慈烺暫時不怎麼關心張獻忠和李自成這兩個家夥,因此將這份奏折扔在了禦案上。
然後拿起祖大壽的奏折仔細查看了起來。
奏折中,祖大壽表明自己已經被建奴圍困在了錦州,而且城內的糧草已經不多了,最多也就隻能維持一個月。
請求朝廷即刻支援,不然不久之後錦州就會被建奴攻破。
朱慈烺合上奏折,有些頭疼的捏了捏額頭。
因為他知道,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鬆錦之戰已經開始了!
鬆錦之戰是崇禎十三年到崇禎十五年期間,建奴皇太極發動的消滅明朝關外最後一支明軍鐵騎、以及徹底打通關寧錦防線的戰役。
鬆錦之戰開始於建奴圍困錦州,然後結束於鬆山城被建奴攻陷。
在這場戰役中,明軍主帥洪承疇被俘!
鬆錦之戰總共經曆了兩年,最終以明軍慘敗而告終。
在此之後,明朝傾儘舉國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損失殆儘。
隻剩三萬殘兵敗將跟隨吳三桂退守寧遠,也就是最後吳三桂鎮守山海關的關寧鐵騎。
在這之後,明朝在關外的城池全部陷落,徹底失去了對關外的控製。
鬆錦之戰幾乎可以說是建奴皇太極一生中軍事生涯中最精彩之作了,幾乎和薩爾滸之戰差不多。
如果說萬曆年間的薩爾滸之戰是大明衰落的開始,那麼鬆錦之戰就是終結大明的最後一擊了。
朱慈烺閉上眼神,心情頗為複雜。
雖然寫這份奏折的祖大壽之前就投降過建奴,並且這次最終也投降了建奴,但說實話,朱慈烺其實並不怎麼恨祖大壽。
因為他知道,祖大壽是在彈儘糧絕、援軍儘滅、看不到一絲希望的情況下這才選擇投降建奴的。
而且投降建奴之後,祖大壽也沒有參與過其他針對明朝的行動。
但是,洪承疇可就不一樣了!
這家夥在《貳臣傳》裡那可是名列前茅!
一想到這個名字,朱慈烺猛地睜開了眼睛,滿眼皆是殺意!
因為洪承疇可不單單隻是投降建奴那麼簡單,他在投降建奴之後,不斷為建奴謀劃奪取大明江山。
甚至還帶頭策反起了那些原本就忠於大明的將領們。
而崇禎呢?
他還天真的以為洪承疇戰死在了鬆錦之戰,甚至還在京城專門為他祈福禱告!
這是多麼可笑的事情啊?
洪承疇簡直就是大明第一賣國賊!
一想到這些,朱慈烺心中的殺意又盛了幾分。
如果他穿越的時間早點,或許還有機會阻止這一切的發生,但可惜現在已經太晚了
鬆錦之戰已經開始了。
早在今年正月,駐紮寧遠的洪承疇給崇禎上了個奏折。
說是他在鬆山一帶巡視的時候,發現鬆山兵力單薄,不足抵抗建奴的攻擊。
因此需要調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山海關總兵馬科、密雲總兵唐通各率所部前來防守。
這些人加上他麾下本來就有的寧遠總兵吳三桂、遼東總兵王廷臣、東協總兵曹變蛟、援剿總兵白廣恩等將領,共計八位總兵。
最終兵力直接超過了十三萬!
按理說崇禎這麼一個神經質的人,應該是不會把這麼多的軍隊交給一個人掌控的,可他偏偏就同意了
再然後,鬆錦之戰大敗,洪承疇投降建奴,大明十三萬可戰之兵儘數覆滅
當然,這其中也有崇禎的一大半責任,要是崇禎不那麼逼迫洪承疇出戰的話,事情未必會發展成這樣。
不過,還好在這最為關鍵的時候,他來了!
如果作為一個穿越,自己還不能改變鬆錦之戰的結局,那麼他豈不是白穿越了?
無論付出怎樣的代價,這場仗大明都一定要贏!
而且崇禎目前還沒有下達讓洪承疇去支援錦州的命令,以洪承疇的性格,他也隻會據守寧遠城,不會主動出擊。
總的來說,一切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