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野特意將麵試時間寫在了5天以後。
一方麵是為了給自己租賃廠房留有一定時間,二也是為了給那些應招的知青們一些考慮的時間。
國家政策眼下雖然鼓勵返鄉知青自力更生,可是工人主導一切的思想,仍然紮根在普羅大眾的腦子裡。
進廠當工人,端起鐵飯碗,既光榮又體麵,那才是王道。
知青自行組成勞動合作團體,在大部分人眼裡都是不靠譜的代名詞。
小集體也往往被人說瞧不起。
這種並‘不體麵’的工作,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得了的。
陸野寫字的時候,李明珠已經給陸野泡好了茶水,送到了陸野旁邊。
經過半年的不懈學習,李明珠在認字方麵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尋常的漢字她都已經認識了。
看著大紅紙李明珠在心裡默默念著。
“陸大哥,你寫的可真好,我看了都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呢。”李明珠很是捧場的說道。
“我再多寫幾份。”
陸野提起毛筆,再次書寫起來。
一連寫了十五張大紅紙,陸野這才感覺差不多。
“行了,就先這樣吧。”
“我去熬點漿糊,下午我就去貼。”李明珠很是積極。
“先不急。”
陸野拉開自己的公文包,從裡麵拿出一遝鈔票,遞向李明珠。
“這裡有200塊錢,你拿著去買幾套像樣點的衣服,咱們以後的工作每天都要和人打交道,著裝和形象都很重要。”
“不用,我自己有錢,我自己能買。”
李明珠連連推辭,不肯接受陸野給的鈔票。
陸野板著臉,略帶不悅的表情輕聲道:“你忘了之前怎麼答應我的,要跟我做事,那就得聽我的,我讓你拿著你就拿著。”
陸野再次把手裡的錢往前一送。
陸野很清楚,李明珠生活節儉,即便是有錢也不怎麼舍得花,想要讓她聽話,唯有強硬的去要求才行。
“記住了要買好的,貴的,彆買那些便宜貨,讓人看了,還以為咱們銷售站沒實力,到時讓人質疑咱們銷售站,那可就得不償失了,知道嗎?”陸野輕聲道。
先敬羅衣後敬人。
總有人說不要以貌取人,可是現實中真正能做到的又能有多少。
尤其是生意場上,在這一方麵更是突出。
看你開什麼車,看你戴什麼表,看你穿什麼衣服背什麼包。
很多時候,不把外麵的這些麵子上的東西做足,兩邊光是一見麵,生意還沒談就已經失敗了。
而往往奇怪的是,卻很少有人去關心你欠了多少錢,背了多少債。
李明珠沒想過那麼多,隻覺得陸野的話很有道理。
當即很是認真的點頭道:“嗯,我知道了,你放心陸大哥,我肯定不給咱們銷售站丟人。”
陸野將錢塞進李明珠的手裡,隨後又道:“貼完這些告示以後,你再去買一些常用的東西,我等下給列賬清單給你。”
“嗯,好。”
陸野大致擬了一個物品清單,都是一些常用的辦公用品,又交給李明珠一些錢。
這次李明珠倒是沒有再拒絕。
第二天。
李明珠按照陸野交代的,提著漿糊和告示,去了一個又一個街道。
將陸野寫的告示貼在了街道的告示欄上。
陸野之所以選擇這樣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街道的人流量大,而且往來的知青也比較密集。
用一句廣告裡的專業用語,這就叫‘精準投放’。
果然,在李明珠張貼完這些告示不久之後,就有很多人發現了告示上的信息。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待業知青,都知道了這個眾城銷售站的名字。
另一邊。
秦主任也向廠長做了彙報,一年2000塊錢的租金,對於偌大的三機廠來說,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但這畢竟是創收得來的資金,有就總比沒有的好。
“你是物管主任,這些事你更了解,你怎麼看?”廠長愁眉苦臉的反問向秦主任。
“我覺得這個租金還是比較合理的,咱們的那排舊廠說大不算太大,而且限製這麼多年了,年久失修,想租更高也不太可能。”秦主任道。
“那就租吧。”廠長一錘定音。
三機廠的設備陳舊,產品單一,其所生產的產品早已經遠遠地落後於其他同類企業。
隻是因為身在計劃經濟體係內,有國家派下來的部分訂單勉強維持著生存。
彆人不知道,但是他們這些廠領導各個心裡都很清楚,三機廠已經到了外強中乾的地步了,所有的資金全都靠上麵撥款。
沒錢更新設備,他們就無法迭代新產品。
沒有新成品,他們就沒有錢。
三機廠已經陷入了死循環中。
“那我就按廠裡的意思辦了。”秦主任應聲道。
沒讓陸野等太久,秦主任這邊很快就將領導同意出租的好消息,通過電話的方式轉達給了陸野。
當陸野再次來到三機廠的物管部。
秦主任早已經給他準備好了租賃合同。
沒有那麼多的條款,陸野以眾城銷售站的名義,以每年2000元的租金承租下了三機廠的那排舊廠房。
簽字蓋章。
陸野將自己提前準備好的2000塊錢,直接交給了三機廠的財務室,並換到了一張收據單子。
“這是廠房的鑰匙,我都給你準備好了,看來以後我就得叫你陸經理了。”
秦主任將一串鑰匙板遞給了陸野,笑著說道:“以後咱們就離得近了,有什麼事你可彆跟我客氣,儘管跟我說,能辦的我絕不推辭。”
“那肯定,我初來乍到的,肯定少不了麻煩秦主任,今後還得靠秦主任多多照顧才是。”
陸野拿著鑰匙,心中有些感慨。
之前做的都是小打小鬨,上不得台麵。
眼下的這個銷售站,才是他重生以來,事業的新!
25號。
陸野和李明珠早早的來到了濱江公園小廣場,此時這裡已經聚集了很多人。
陸野粗略一看,起碼得有五六十人之多。
其中很大部分都是返鄉的知青,這些人年輕,富有朝氣。
一個個稚嫩的臉龐,略帶著對未來的迷茫。
這些人三兩結伴的站在一起,都在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