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本來就不舍得殺韋小寶,又擔心他和郭嘉關羽等人交情深厚,擔心殺了韋小寶,將來這些人就再也不會投靠自己,便一再猶豫,遲遲不肯動手,隻是每天行軍之餘,便跑去韋小寶的帳中陪他喝酒。
韋小寶也看出來曹操不願放自己走,不過諸侯聯軍的行軍方向剛好就是往洛陽去,韋小寶也就一邊與曹操同行,一邊找機會逃跑。
這一日,陣前傳來戰鼓聲和喊殺聲,韋小寶急忙去打探消息,才知道軍隊已經來到虎牢關,此時劉備兄弟三人正在關前與呂布廝殺。
韋小寶心想:“老子是沒機會親眼看看這出三英戰呂布的好戲了,這時候正是逃跑的好機會。”
曹操早已經暗中布下監視看管韋小寶的守衛,不過已經被雙兒全都解決了。
韋小寶趁著曹操和各路諸侯在陣前督戰的機會,和雙兒偷了兩匹馬逃出軍營,等著曹操喝完慶功酒回來的時候,就收到了韋小寶出逃的消息。
曹操悔得腸子都青了,問清楚韋小寶二人是往洛陽方向逃跑,也來不及多想,帶著手下將士一路追趕。
韋小寶料定曹操會來追趕,過了虎牢關之後就跟雙兒一起往北邊而去,準備繞個大彎折回洛陽。
曹操追至半路,收到洛陽傳來的消息,董卓擔心虎牢關失守,早已經帶著劉協逃去了長安。本來是為了追韋小寶,此刻更是趁機誅殺董卓救駕回宮的好機會,曹操更是一口氣往長安方向追去,卻不想路上中了埋伏,七個寶石換來的兵馬幾乎損失殆儘。
曹操逃回虎牢關的路上,想起韋小寶,對身邊的荀彧感歎道:“若是韋小寶在身邊,又怎麼會中了賈詡的伏兵計!袁紹胸無大誌,我也不想再與他為伍,隻是現在損兵折將,我們又能去哪裡呢?”
荀彧等人也一時沒有主意。
曹操想起韋小寶那句“從哪裡來回哪裡去”,點點頭說道:“難怪他舍我而去,定然是知道我有此一敗。我起兵山東,眼下不如再回山東休養生息,等著郭嘉來投,再做圖謀。”
曹操率領殘部回了山東,韋小寶也已經和雙兒趕回洛陽。
不過此時的洛陽,卻不是當初離開時候的景象。街道上,到處都是焦黑的瓦礫和殘破的斷木,遠處的屋頂上,尚未熄滅的火苗還在跳動著。北宮也在這場大火之中消失不見,劉協和朝中官員更是下落不明。
韋小寶四處打聽消息才知道,董卓挾持劉協逃去了長安,走之前還放火燒了洛陽城。此外,韋小寶還聽到了傳言,董卓逃走之後不久,孫堅的軍隊就進了洛陽,在北宮的廢墟之中找到了丟失許久的傳國玉璽。
韋小寶在洛陽城裡越走越害怕,滿目之中全是慘烈景象。韋小寶生在揚州,從小就聽人說過清兵當年犯下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罪行,不過他也隻是當故事聽聽,無法感同身受。
如今站在廢墟之中,韋小寶第一次對戰爭產生了恐懼。
韋小寶心想:“要是吳三桂打到京城,小玄子會不會燒了紫禁城逃回關外?那老子的子爵府豈不是也得一把火燒成灰?老子的銀子珠寶就算不被燒,也得讓吳三桂那個老烏龜搶了。”
想到這裡,韋小寶問身邊的雙兒:“你說孫堅找到了傳國玉璽,會不會送去長安城?”
雙兒搖搖頭說道:“應該不會吧,他不是跟曹操一樣,也是來打董卓的嗎?難道就不怕去長安以後被董卓殺了?”
韋小寶蹲在地上罵自己:“都怪我茶館聽書的時候不認真,隻顧著聽那些英雄故事了,不知道孫堅去沒去長安。不過我記得袁術後來得到了玉璽,還想自己當皇帝,但是玉璽怎麼到了袁術手裡我就不知道了。就算咱們拿到玉璽,也得去找張角,不如先去長安。”
雙兒自己沒有主意,隻要能跟著韋小寶就行,當下就同意了。
韋小寶和雙兒混在流民之中進了長安,趁亂去皇宮見到了劉協。
董卓到了長安以後,給自己封了太師,更加猖狂跋扈,連朝政之事都改在了太傅府,劉協已經徹底淪為了一個空架子。
劉協見到韋小寶,懸著的心才放下,說道:“我以為再也見不到你們了。董卓把我擄到長安,我也不知道你們在哪,又擔心你們找不到我,身邊連個自己人都沒有,天天隻能擔驚受怕。”
韋小寶說道:“來的路上我已經想好了,我準備帶你逃走去找袁術。”
劉協問道:“為什麼要去找袁術?”
韋小寶說道:“孫堅在洛陽找到了傳國玉璽。本來我以為他會把玉璽送來長安,不過現在看應該是自己帶著玉璽跑了。我知道玉璽最後會落在袁術手裡,所以咱們不如去袁術那等著。”
劉協說道:“我現在是皇帝,哪能說跑就跑?我要跑了,董卓肯定會派人去追咱們。恐怕還沒找到袁術,你們倆的腦袋就被董卓砍了。”
韋小寶說道:“董卓早晚得死,隻要他一死,咱們就趁亂逃跑。不過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恐怕吳三桂就打到京城了,老子得想辦法儘快送董卓一程。”
韋小寶此時還在擔心自己在漢朝時間所做的事情會對後世產生影響,心想:“既然書裡說董卓是被呂布殺的,老子現在就去給呂布添一把火,隻要最後董卓死在呂布手裡,應該不會影響小玄子當皇上。”
拿定了主意,韋小寶決定先去見王允,畢竟以韋小寶現在的心眼,想再琢磨出來一個讓呂布殺掉董卓的辦法太難了,不如照抄書裡的省事。
去司徒府上的路上,韋小寶還在暗自高興:“沒想到王允的美人計是老子教他的,等以後再去茶館聽書,說不定就會聽到'韋校尉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鬨鳳儀亭'了。”
韋小寶還沉浸在幻想之中,忽然聽到身後有人說話:“韋大人彆來無恙啊!”
韋小寶轉過頭看去,來人正是唐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