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電視采訪
第244章 電視采訪
“林克,被人當作殺人犯是一種什麼感受,可以跟大家聊聊嗎?”
特納電視台節目錄製現場,主持人比利·克裡斯托笑嗬嗬地問道。
林克聳聳肩膀,露出無奈的表情,“比利,這件事不適合開玩笑。”
“是的,辛普森案是一個悲劇,不適合拿來說笑,但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卻是一個喜劇,上個月《七宗罪》上映後,票房接連遭到多部大片鎮壓,眼看著票房要虧本,忽然發生這種案子,還牽扯到《七宗罪》。
在媒體的宣傳下,《七宗罪》變得全民皆知,票房逆勢上漲,連續兩周奪得票房冠軍,將暑假檔十多部商業大片壓在身下,成為暑假檔人氣最高的電影,哇喔,《七宗罪》奪冠曆程非常具有戲劇性,像是一部驚心動魄的勵誌類電影。”
啪啪啪!
台下《七宗罪》的影迷們熱情地鼓掌叫好。
林克揮手表示感謝,衝比利·克裡斯托說,“是你講的太好了,實際上沒有那樣驚心動魄,《七宗罪》上映前三周,拿到6800多萬美元,票房跌幅不到30,口碑也非常積極,對於一部文藝類電影來說,這個數據非常出色。即使沒有後續的意外,這部電影北美票房也會在一億美元以上,甚至會突破2億。至於不久前發生意外隻是加速了票房回收的過程,而不是挽救了瀕臨虧損《七宗罪》。”
“你提到沒有意外《七宗罪》北美票房也能突破2億美元?看來你對這部電影非常有信心。”
比利·克裡斯托說道。
“是的,畢竟這是一部水平不錯的電影不是嗎?”
“是的,《七宗罪》確實非常棒,不論鏡頭語言設計,片場布置,還是光線和色調搭配,都非常經典,這部電影最令我感到震撼是片尾十分鐘,三位主演在出租車裡交鋒,演技大比拚,以及最後約翰多伊的設計,劇情不斷轉折,不到最後一秒都不能確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太精彩了!這絕對是我看過的最棒的懸疑電影,也是一部非常不好萊塢的好萊塢電影。馬丁斯科塞斯導演說這部電影值得一座金棕櫚獎,我完全讚成這點。”
比利·克裡斯托確實提前做過功課,他用精煉的語言將《七宗罪》最精彩的部分講解出來,又確保不會劇透。
“瞧!你這麼喜歡《七宗罪》,這也是我對票房有信心的原因。”
林克攤手說道。
“不過林克,在《七宗罪》大火後,有媒體批評這部電影在讚美和鼓勵暴力,容易引發犯罪分子模仿,造成社會動蕩,辛普森彆墅凶殺案也許就是由這部電影引發的模仿行為,你怎麼看待這種說法?”
“這個問題涉及到電影的定義,在觀眾角度來分,電影分好電影與爛電影,好電影指的是看完之後,覺得這部電影值得一張電影票的價格,爛電影反之;從電影人角度來說,好電影是有意義的電影,爛電影則無意義,內容空洞乏味。
從當前好萊塢電影來說,大部分電影隻具有娛樂價值,譬如喜劇,恐怖片,動畫片等,在觀看的過程中,大家哈哈大笑,心情變得愉悅,或者嚇得大喊大叫,情緒得到發泄,身體也會放鬆下來,這都是電影的價值。
但如果所有的電影隻有娛樂意義,最後電影會變成什麼樣?
電影將會變得毫無價值。
因為娛樂性不止是電影可以提供,其他娛樂項目也樂意提供,長此以往,電影很快會被其他的娛樂方式代替,譬如當前正在流行電子遊戲。
而電影最獨特的意義,或者說是魅力,就在於它不止是簡單的娛樂,也可以有深度,有教育意義,警示意義,文化傳播,價值導向,啟迪智慧,引發思考等等,譬如越來越多的環保電影,反對種族歧視的人文電影,宣揚科技魅力的科幻電影等。
這些獨特的意義使得電影成為不可代替的娛樂方式。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七宗罪》,你就會發現它不是在歌頌暴力,而是在揭露社會上存在的醜惡和黑暗麵,這些黑暗麵就像社會肌體裡的癌症,如果不揭露不理睬,默認它們的存在,最後初期癌症也會變成絕症,給美國社會甚至全人類帶來極大的危害。
而《七宗罪》大膽揭露存在於我們社會的頑疾,讓人看到問題所在,然後去關注它,並督促政府積極治理,這個頑疾才會消失。
從這個角度講,這部電影更像是一把手術刀,破開頑疾,警示社會,促使社會向好的方向發展,是一部具有積極意義的電影,而非相反。”
啪啪啪!
在他說完之後,比利·克裡斯托和現場數百位觀眾鼓掌喝彩,掌聲持續一分多鐘也沒有停下,林克不得不站起來感謝。
“這家夥經常說我囉嗦,實際上他比我更囉嗦。”
昆汀看著電視吐槽道。
“有嗎,林克說得很有道理,大家都喜歡聽。”
羅伯特·羅德裡格茲說道。
“哼,那是他電影大賣了,彆人才會覺得他說得好,如果電影虧本,大家隻會覺得他很囉嗦。”
昆汀撇著嘴角說道。
上次他在參加比利說電影節目時,說了很多很多,觀眾也沒有送上如此熱烈的掌聲,這讓他很不開心。
“爸爸,林克說的是不是很棒?”
索菲亞看著電視笑道。
“一般般,老調重彈的言論,沒有多少意義。”
科波拉導演不在意地說。
索菲亞白他一眼,“那《七宗罪》呢,算不算好電影?”
“馬馬虎虎吧,這部電影的劇本不錯,交給其他導演來拍,也能拍得很好,從技術上說,林克是一個合格的導演,而不是特彆優秀的導演。”
科波拉導演說。
索菲亞不滿地說道,“林克不管拍商業電影還是文藝電影,都能拍得很不錯,票房口碑都有,不管低成本電影還是高成本,全都能熟練駕馭,這樣的導演不算優秀導演什麼樣的算?我看你是嫉妒他才不肯承認他很優秀。”
“我嫉妒他?笑話,他能拍出《教父》係列?他能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科波拉導演立即反駁。
“你嫉妒他年輕。林克在22歲成為國際大導演,你22歲還在劇組裡當小工,沒錯吧?”
“我”
弗朗西斯·科波拉導演張了張嘴,無力反駁。
林克這小子確實有些本事,今年22歲,在很多導演還在大學讀書或在劇組積累經驗的年紀,他就能拍出《七宗罪》這種高水平文藝電影。
從技術方麵來講,算是好萊塢一流導演。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但從品行上來講,這家夥就是個敗類,有了錢和名聲之後到處勾搭漂亮女孩,把那些傻女孩迷得暈頭轉向,太不是東西了。
要想他承認林克是個好導演,除非他先放過自己的寶貝女兒。
科波拉導演看到寶貝女兒滿眼迷戀地看著電視裡的林克,他心裡更加不滿,拿起遙控器就要換台,啪~旁邊的科波拉夫人拍了下他的手臂,嗔怪地問,“乾什麼,林克說得挺好的,你拿遙控器乾什麼?”
索菲亞也不解地看著他。
科波拉導演拉著老臉,不爽地瞪著電視裡的林克,這小子真討人厭。
“林克,最近在看《七宗罪》電影評論時,記得有位影評人稱,《七宗罪》裡幾位主演都算得上是好人,最後卻沒有一個好的結局,這是編劇為了增強戲劇衝突故意設計出來的,缺乏合理性。
我看過電影之後,也發現四位主要角色都是好人,包括凶手約翰多伊,他也稱得上是一位羅賓漢式的人物,但最後他們都沒有一個好結局,你認為這樣安排合理嗎?”
比利·克裡斯托開始跟他討論劇情。
林克想了下說,“在現實生活中,這些人是存在的。但他們散布在社會各個角落,很難像電影中這般對立起來,而在電影裡,我將他們召集起來,同時讓他們對立,這就是戲劇的魅力。而他們之所以沒有一個好結局,是因為他們都是完美主義者,或者說是理想主義者。”
“哦?怎麼說?”
比利克裡斯托捧哏。
“譬如老警探威廉,他是一個工作能力很強又充滿生活智慧的人,這樣的人如果在工作上靈活一些,願意與周圍的壞人同流合汙,在他這個年紀,不會還是一名普通的警探,他可能是警局的高層。
米爾斯警探,工作認真負責,很有上進心,勇敢無畏,嫉惡如仇,如果他不追求上進,他可能會留在原來的小鎮上,而不是來到紐約打拚,或者他膽怯一點,在被約翰多伊用槍頂住腦袋之後,他會選擇退縮。
還有翠西,她是一個溫柔體貼,忠貞堅強,善解人意的好妻子,如果她自私一點,反對跟隨丈夫來到紐約,住在逼仄的小公寓裡,她也不會遇難。
最後是約翰多伊,如果他像其他那樣,麻木一些,對身邊的醜惡現象視而不見,他會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而不是殺人凶手。
他們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好人,卻沒有一個好的結局,是因為他們太追求完美了。”
“所以你認為追求完美是一件壞事?”
比利·克裡斯托問道。
“不能用好壞來評價,說是選擇更合適,譬如我的同行們,有的導演追求純粹的電影藝術,喜歡拍攝具有文藝氣息的電影,為了保持這種純粹,他們遠離商業電影,也不屑迎合市場,這類導演運氣好的話,可能會出名,但絕大多數會在拍出一兩部電影後,悄無聲息地消失在電影圈。
而有的導演主動迎合市場和觀眾,拍出很多觀眾們喜歡的電影,從而成為著名導演,賺到不少錢,過上較為奢侈的生活,譬如我。”
哈哈哈!
觀眾們哈哈大笑。
林克繼續說道,“選擇純粹電影藝術的導演可以放棄名利,守住自己的原則,而追逐名利的導演,會積極迎合市場,拍攝觀眾們喜歡的電影,同時也能獲得名利。這兩種導演不能用好壞來區分,隻是選擇不同。
《七宗罪》幾位主角也是一樣,在電影裡始終按照自身的原則來做事,沒有妥協,沒有隨波逐流,有人認為他們是好人,大概是基於這一點。”
啪啪啪!
觀眾們再次鼓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