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會所
第145章 會所
打完一場高爾夫球,林克在俱樂部酒店裡泡澡換衣服,隨後跟著傑羅姆幾人來到俱樂部會所喝酒聊天,結交‘白頭鷹’俱樂部其他會員。
在閒聊時,亞倫·庫奇主動說起上次《好萊塢報道者》刊登那篇揭露猜猜看影業收購三角娛樂公司內幕的新聞。
那篇文章是報社一位資深記者從三角娛樂內部打聽到的消息,報社方麵認為很有趣,可以幫助報社提升銷量,於是刊登了出來。
在決定刊登那篇文章時,《洛杉磯時報》那篇調查文章還沒有刊登出來。
結果兩篇新聞撞在一起,在娛樂圈裡產生極大的影響,波及到林克和《女巫》票房。
對此,亞倫·庫奇代表報社向林克表示歉意。
林克擺擺手,說沒關係。
在那篇文章出來之前,他和亞倫庫奇也隻是見過兩三次,沒多少交情,而《好萊塢報道者》是娛樂圈裡的大型報紙,有報道和不報道的自由,而且該報報道的新聞屬實,沒有胡編亂造。
林克想怪也怪不著人家。
另外《洛杉磯時報》那篇文章也屬於誤傷。
在過去半年多,猜猜看影業與《洛杉磯時報》合作密切,每次宣傳炒作新電影都會找到《洛杉磯時報》,雙方利益往來超過百萬美元。
一個蒸蒸日上的猜猜看影業,對《洛杉磯時報》來說也有好處。
按照雙方的默契,如果他們知道《女巫布萊爾》是猜猜看影業的電影,在報道前會給猜猜看影業打招呼,或者壓著稿子不報道。
但《女巫》明麵上是三角娛樂發行的電影,不是猜猜看影業的,這也是《洛杉磯時報》刊登那篇調查文章的原因。
在確定三角娛樂被猜猜看影業收購後,《洛杉磯時報》娛樂版主編羅斯·斯坦頓也打電話與林克解釋,表示會配合猜猜看影業消除該新聞帶來的不利影響。
同時重申猜猜看影業和該報娛樂編輯部的合作關係,希望不要因為這次誤會,影響到雙方合作。
林克收到道歉後,也沒有再計較。
“林克,原本我以為《好萊塢報道者》那篇文章是你安排人發的,聽了亞倫的解釋才知道不是。”
傑羅姆·普雷斯頓笑道。
“我發這種新聞乾什麼,給自己找樂子?”
“哈哈,大家都知道理查基爾、小羅伯特·唐尼幾人與你不對付,他們卻公開支持《女巫布萊爾》,你發布這篇新聞,讓他們知道真相,他們恐怕比吃了鐵釘還難受。這不是很好的反擊手段嗎?”
傑羅姆調侃道。
“這樣做是能出氣,但也會影響到《女巫》票房,非常不劃算,我不會做這種妨礙自己賺錢的蠢事。”
林克晃著酒杯笑道。
“林克,這麼說,《女巫》真的是你拍的?”
格雷登·卡特驚訝地問道。
“不是。我是編劇、監製和製片人,不是導演。”
林克堅持這樣說,即使現在外麵的人都認為他是這部電影的導演,他也不會承認,隻要不承認,就沒人說他撒過謊。
“哈哈,格雷彆問了,林克不承認是對的,這部電影雖然票房好,可口碑太差了,比《鬼影實錄》更差,宣傳方式也有很大的隱患,林克不做這部電影的導演,也不用承擔後續負麵影響。”
傑羅姆說道。
“是的,比起《鬼影實錄》,《女巫》拍的太惡劣了,那些搖晃的鏡頭看得人想吐,如果說是林克的電影,後麵再看他的電影我會有心理陰影。”
亞倫·庫奇說到《女巫布萊爾》的時候臉上露出嫌棄的神情,顯然是被這部電影冒犯到了。
“所以這部電影真的是你拍的?”
格雷登·卡特驚訝地看著林克,“你這也太厲害了,第一部電影製片成本2萬,第二部2萬,第三部製片成本有五萬嗎?每一部電影成本都那麼低,票房卻出奇的高,低成本電影被你玩到了極致,林克,像你拍電影的人,好萊塢找不出第二個。”
“沒那麼誇張,我隻是在發行電影時比較注重宣傳,提高電影曝光率,而這樣做也導致我每部電影宣發成本極高,幾百萬上千萬,比很多電影製片成本更高。
這相當於我把彆人用來拍電影上的錢,用在電影宣傳上,這也導致我的電影口碑不高,艾德·伍德第二,你應該聽說過大家給我取的外號。”
林克笑道。
“這算什麼,不管是電影藝術,還是其他的藝術,到最後都是資本的遊戲,所以在娛樂圈打拚,什麼榮譽也比不上賺錢重要,我想那些獲得奧斯卡導演獎的人,如果有機會拍出《鬼影實錄》《女巫》這樣的電影,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放棄藝術操守,拍一部低成本電影來賺錢,可惜他們做不到。”
亞倫庫奇說道。
“我也是這樣認為的。”
傑羅姆笑道。
在四人閒聊時,不時有人過來打招呼,向幾人問好。
由於林克才登上過《福布斯美國400富豪榜》,又是圈裡知名大導演,過來跟他打招呼的人比較多。
有電影公司的同行,媒體行業人士,銀行高管,企業高管等,還有幾位年紀偏大的明星演員歌手,大都是各行各業的中高層。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在格雷登·卡特的介紹下,林克還認識了一位caa經紀公司副總裁級彆的合夥人傑·馬龍尼。
傑·馬龍尼是一個身材高瘦的中年男人,四十多歲,穿著高檔西裝,氣質出眾,他在caa經紀公司管理層排在第九位,負責caa旗下藝人經紀事務。
傑·馬龍尼見到他後,提出單獨跟他聊聊。
林克端著酒杯與傑·馬龍尼來到毗鄰海邊的露台上聊天。
正是下午時分,夕陽伴著彩雲,一望無際的大海在遠處與天空連成一線,近處幾隻海鳥在海灘邊覓食,潮水不停拍打著懸崖峭壁,啪啪聲從幾公裡外傳來,氣勢恢宏。
“林導演,去年在《活埋》大賣後,我安排人去跟你接觸,希望能拿到你的經紀合約,可惜公司派去與你接觸的人辦事不力,讓a的人搶先簽下你。”
傑·馬龍尼說道。
林克笑了笑,去年初《活埋》上映後,caa、a、i三大經紀公司都安排人過來簽他,隻是在聽過他的要求後,caa和i選擇退出,隻有山姆·哈斯克爾在說服a高層後,繼續與他接觸。
當時不是他不選caa,而是caa不選他。
“聽說caa內部管理非常嚴格,我這人散漫慣了,恐怕不適合caa的風格。”
caa在成為經紀公司的龍頭老大後,開始變得霸道,不止做藝人經紀,還插手電影公司的製作和發行。
他們在與電影公司合作時,實施‘捆綁銷售’政策。
由於caa旗下擁有大量的名導演、頂級明星、金牌編劇,相當於壟斷了娛樂圈的名人資源。
他們會主動幫旗下客戶挑選好的電影項目。
一旦選好之後,會提前定下電影的導演、男女主角、配角等人選,然後連同劇本一起賣給製片廠,製片廠接受就合作,不接受就找其他的電影公司。
這種合作方式嚴重侵蝕了製片公司的權益,也讓電影製作公司對caa的做派越來越厭惡。
如果林克當初簽到caa旗下,等他拍電影時,不用他公開選角,caa管理層能提前幫他決定用什麼人做主演,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換掉他。
在caa這種管理機製下,個人自由度較低。
所以林克才說不適合caa的風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