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半年時間過去,尹羨文徹底熟悉了會社的工作,每天自己開車上下班,偶爾會帶著翟家父子出去轉轉,他們現在看起來像是一家人,不熟悉的鄰居們還以為是父子三人呢。
尹羨文他們會社目前有兩個加工場,工人幾百人。第一加工場以生產各種精元布為主;第二加工場棉布漂染印整設備齊全,規模宏大,號稱日產量可達10000匹。尹羨文所屬的部門是印花部,因為當時輥筒印花的技術難度高和管理不易,部門在他到來之前基本是空殼。
以前負責的人回日本後,就沒有再回來,因此會社對尹羨文的要求是:過來之後,需要重新組建印花部,再就是定期對目前加工場所擁有的印花機進行維護,如果能對機械的更新換代提出有價值的建議更好。
會社這兩個加工場目前擁有的機械設備主要是:整套煮練鍋、繩套洗布機、絲光機、染缸、納夫妥連續染色機、精元機,以及上漿烘乾機、拉幅機和軋光機等,這些都是尹羨文在東北和德國學習中接觸過,大部分機器是日本生產的,他很快就熟悉上手了。
工廠生產的主要漂色品種:陰丹士林藍布、海昌藍布、硫化藍布、品藍布、紅標布、元青布和漂白布。由於坯布供應便利,又有特殊勢力保護,產品印染棉布106、418、767碼以低價傾銷與國貨競爭,或者說傾銷比較恰當。
看著外資的印染廠搶占市場,欺壓國貨,尹羨文的心裡沒有比這更難受的,內心的無力感不知跟誰訴說,跟翟家父子?他們根本不懂,跟趙文華他們,又鞭長莫及,書信上如果寫太多,萬一被彆人看到,對趙文華他們也會有影響。
不是說國人不想發展印染廠,民族產業當時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各地有不少國人開辦的印染廠,但是能存活下來的卻不多。就以上海印染廠為例,兩次創辦,卻被外資印染廠擠兌打壓,又兩次倒閉。
這些都是尹羨文回國後所見所聞,他佩服國人的勇氣和魄力,撞了南牆也依然不回頭的倔勁兒,從心底裡希望能有更多的國人能站出來,團結起來,一起對抗外國人的技術控製和壓迫。
在會社裡,他變的更加沉默,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導致一部分人以為他是那種不喜歡跟人溝通。
因此,除非必要接觸,大家也都不主動到他麵前晃悠。
除了當初接待他的藤原,其實藤原的目的很明顯,拉攏!不知道是本意還是彆人授意,這家夥一直想方設法的跟尹羨文套近乎,說著會社的一些八卦。
藤原一次酒後告訴了尹羨文個秘密:說尹羨文這個職位,會社原來是想考慮從日本招募新員工的,但是幾個被選者審核下來,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正巧福源把尹羨文的材料發了過來,除了國籍不儘如人意外,其他條件完全符合,加上福源的再三推薦,會社幾個部長再三考慮之後,才決定錄取尹羨文。藤原說他當時可是投了讚成票的,尹羨文趕忙說感謝,其實心裡並不相信,因為誰也無法考證他所說的真實性。
尹羨文心說,你們嫌棄我,我還不想來呢。福源校長的推薦可沒征得他的同意,還有小福源的攪合,他才不得不來這裡工作,他巴不得馬上回東北呢。
說起東北,他除了記掛家人,再就是李家那位定了親的李家小姐。他一直和李家小姐保持著書信往來,他也知道,不大識字,信都是托先生寫的,但是這也算是精神寄托了。
工作、想家成了尹羨文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他在工作之餘給翟閏生找到了個小生計,就是把他們工廠的邊角料或者廢料撿回去,處理之後再轉手賣出去。
他們工廠這樣的布料每天都會處理很多,大部分都直接扔到一個固定的地點,有些無論是從材質還是大小來看,都可以做些東西,他也問過藤原,會社就這麼把料子扔了?藤原說那些都是廢料,不值錢,沒有必要花時間和精力做處理。
尹羨文回家之後跟翟閏生說了這個事,翟閏生直說好,說這算是無本買賣了,他們會社生產的東西雖然不貴,但是對窮人來說還是買不起的,如果把他們廢棄的料子處理好,能出不少東西呢,而且對窮人來說,花很少的錢就能買到一件新的衣物,總比穿破衣爛衫強吧。
見翟閏生同意,尹羨文就幫忙弄了一批廢料回來給他,讓他試試,結果沒過幾天就全賣出去了!這批廢料總共賺了1塊銀元,翟閏生開心的把錢給尹羨文,尹羨文不要,說讓他自己攢著,給建業買些吃穿。翟閏生也沒推脫,他知道跟尹羨文現在根本沒法計較,真要算,他這輩子都還不起。
之後一段時間,翟閏生都會早早的去撿廢料,然後回到住處處理,等處理好就拿出去賣。
一來二去,就認識了一些專門做手工的手藝人,他們之間達成了合作的默契,一般交給他們一天之後就可以去取成品了,然後,翟閏生再把成品賣給貨郎。
開始的時候,是哪個貨郎要貨,就給哪個,到後來就固定下幾個固定的貨郎來幫忙賣貨了,因為這些留下來的都是回款比較及時的,當然中間也遇到過一些拿了東西跑人的,也隻能自認倒黴了,畢竟貨郎不像店鋪有根本,貨郎就靠走街串巷來做買賣。
尹羨文還真沒想到,當時他就是臨時起意,想到的這麼個主意,讓翟閏生做得風聲水起,竟然發展成固定的生意鏈條了,有產有銷不說,銷量也不斷的在增長,這樣就導致對材料的需求越來越多,靠翟閏生去撿已經滿足不了。
翟閏生後來經尹羨文介紹認識了負責處理廢料的工頭,以每天1塊銀元的價格買下所有的廢料,讓他們在扔廢料的時候,直接送到新租的小作坊,那裡已經雇好了人,等成品出來後,貨郎們就直接去小作坊取貨就行。
租小作坊的錢是翟閏生這段時間的所有積蓄,租了小作坊之後,他已經沒有錢雇人了,要等貨郎們賣完貨再給工人們錢的話,誰都不會乾的,沒辦法,他隻能再跟尹羨文求助。尹羨文一聽,連猶豫都沒有,直接把這段時間的積蓄20塊錢全部給了翟閏生,說不著急還,啥時候有了再給他也不遲。
這筆錢就是及時雨,讓翟閏生的小作坊支撐幾個月都不成問題,就像是加了油的汽車,一下子就開動了。
翟閏生也沒跟尹羨文客氣,他說這筆錢他會連本帶利的還回來,而且,他的小作坊會分給尹羨文一半,沒有尹羨文的主意和支持,小作坊也開不起來。所以,他每賺的一分錢,都有尹羨文的一半!虧了算他自己的,賺了的錢半年給尹羨文結算一次。
尹羨文其實從一開始幫翟閏生的時候,就沒有想那麼多,隻是想給他們父子兩找個小生計糊口。
首先,活下去是他們爺倆的首要目標,尹羨文覺得不能總是讓他們靠自己接濟,不是說信不過這爺倆的人品,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再則,他畢竟不是教書先生,每天除了工作之外,能教建業的時間有限,讓他們能有點餘錢,這樣就能送建業去學堂上學識字。
他其實沒有想到翟閏生能把這個小生計做得多大,但是生意就是這樣,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誰也想不到,當初落泊到討飯的翟閏生,快活不下去的時候遇到了尹羨文他們,在抓住這個機會之後,靠著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把小生計做成了小作坊!
後來,好多人發現廢料是塊寶,也都搶著要廢料,然後就有了專門販賣廢料的人,再也沒有免費這碼事了。
這時的翟閏生已經攢夠了錢,決定放棄廢料加工這塊,他和尹羨文商量之後,決定開個皮貨店。當然,皮貨店還是有尹羨文一半的股份,這時翟閏生已經知道股份一詞,知道利潤分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