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家母子告辭後,躲在房子側麵的趕緊跑進了屋子,進門就埋怨起自己的叔叔:“叔,我讓你來,是讓你幫忙掌眼的,你怎麼成攪局的了?!”
李銘德還是攤在剛才那個椅子上,摩挲著他的扳指,“我說的哪點不對?他家那些帶毛的,可是說死就死的,難道讓你嫁過去喝西北風?你先彆著急,這小子有點尿性,如果他真有那個本事,靠自己能搏出一番事業,總比你跟著他在婆家看人臉色強!難道你就願意跟妯娌們在一起,整天圍繞著材米油鹽的雞毛瑣事?”
“是呀,閨女,你叔說的對,你在家,是我們兩家的寶貝疙瘩,笤帚倒了都不用扶,家裡什麼事讓你操過心?就你這樣,要是男人沒本事,你落在婆家,不得被妯娌們欺負死?”
淑嫻娘也同意孩子叔叔的說法。自家小叔子雖然能賺錢,但是一直沒有成家,說是家產都要留給自家孩子,從小也是把淑嫻當成自己閨女疼。
李銘城也勸過弟弟,早點成家,給自己留個後,人家說啥來著,有淑嫻和石頭就夠了,他自己這輩子能享受的都享受了,這就行了,沒必要再操兒女的心。
“可,可萬一他不回來呢?他可是讀洋書的,滿肚子洋墨水。我除了名字,大字也不識幾個,我們兩個怎麼看都不般配呀。”偷偷瞄了尹羨文的長相,真的是個俊後生,加上人家有學識,啥樣的女子找不到?
“所以我才將他,如果他想證明自己,就會回來。再說,淑嫻,你乾嘛那麼對自己沒信心?現在女子識字的有幾個?你娘也不識字,可是不一樣把賬算得明明白白?”李銘德覺得自家侄女就是太妄自菲薄,對自己沒信心。
“淑嫻,叔給你出個主意?保準讓這小子記得你!”李銘德還想往下說,被自家哥哥打斷了,讓他彆沒事給孩子出些餿主意,把孩子們都帶壞了
這邊尹家母子在往回走的路上,跟媒婆說著抱歉,他們覺得這次相看不太成功,女方的叔叔應該對他家的家底有點擔心,怕把孩子嫁過來跟著吃苦。媒婆反而沒那麼覺得,媒婆覺得這事還有可能,要不然女方叔叔就不會給尹羨文那塊懷表。
幾個人坐著牛車,聊著今天相看的事,沒一會功夫就回了村裡,在村口就看到尹家父子在那坐著聊天,想來是在等這母子兩。媒婆和他們打了聲招呼就回家了,留下尹家人單獨相處,尹仁祿當然關心今天的情況,等媳婦說了,他也覺得成的可能性不大。
他們邊走邊安慰尹羨文,說相看這事,哪有一次就成的?這也的講究個緣分,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中午吃完晌飯,尹家人開始給尹羨文收拾行李,尹仁祿這兩天湊了點錢,準備給三兒拿著,雖然三兒一直說他不需要錢,但是這次出去那麼遠,不給孩子帶點錢,總覺得不放心。
等收拾的差不多了,一家人就拎著東西出門往村口走,尹羨文讓家人早點給他送到村口,免得讓司機先到四處亂竄。
剛出了家門,就看到門口不遠的地方停了輛馬車,帶棚的那種,車夫身後還有簾子擋著,車夫身邊坐著個小孩。那小孩一見尹羨文,就從車上跳了下來,這孩子不就是上午在李家見到的石頭麼?
石頭跑到尹羨文麵前,用那好聽的童音叫了聲哥哥,然後說:“哥哥,我特意從家那邊過來的,借一步說話?”尹羨文被他那童音大人腔逗樂了,點頭說好。
他們來到離馬車不遠的僻靜地方,石頭從身上背著的背包裡拿出了個小口袋,遞給了尹羨文。
“這是姐姐給你的,姐姐說了,出門彆苦了自己。”
然後就跑回了車上,衝著尹羨文擺了擺手。車夫趕著馬車就調頭走了,恍惚間,馬車側麵的簾子掀開了一下,露出一張白皙的女孩子的臉,衝著他甜甜的笑了一下。
原來石頭不是一個人過來的,他姐姐也在車裡,隻不過不方便下車。
尹羨文打開剛才石頭給他的口袋,裡麵是錢,能有二三十塊大洋,這些錢對富裕家庭來說可能不算什麼,對於他們家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自家爹湊了幾天也就給了他兩塊而已。
尹羨文想給人家還回去,已經不大可能,馬車已經走遠,來接他的車也快到了,他隻能把錢先揣進兜裡。他不能把這事告訴爹娘,一方麵給爹娘壓力,他們會想著法省錢下來還回去;還有,這事要是讓彆人知道了,傳出去對女孩名聲不好。隻有等他回來的時候,再把錢還回去了。
轉身回到家人身邊,家人關心的問石頭找他什麼事?尹羨文隻是簡單的說,石頭是來送他的,聊了兩句而已,沒啥大事。
家人陪著尹羨文在村口沒呆多長時間,來接他的司機就到了,家人不由得咂舌,三兒是交到了什麼樣的朋友,這可是洋車呀,他們這十裡八鄉可都不趁這玩意,更彆說坐了。
二哥直嚷嚷要上去坐一會,尹仁祿問他還想乾啥,用不用更讓他把弟弟直接送到省城?
尹羨仁剛想說:那敢情好呀。
抬眼一看,爹的臉色不對,知道如果自己敢這麼接話茬,爹就敢收拾自己。他趕忙收起自己的好奇心,心說:以後等弟弟發達了,不愁沒有機會坐洋車不是?
由於要在下午趕回城裡,然後坐火車回省城,尹羨文沒在村口耽擱,跟家人告了彆就坐車離開。尹家人一直在村口目送,直到看不見車的影子了才作罷,羨文娘甚至還抹了把眼淚,自家三兒這次走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來,他一個人在外麵,能不能吃好,穿暖,能不能挨人欺負,她都不知道。
兒行千裡母擔憂,不管兒子多大,當娘的都有操不完的心。
尹羨文總覺得回去的路程怎麼比回來的時候短似的,回來的時候,總盼著火車能快一些,每次看車到站,都是還有很多路程。
這次往省城回,沒覺得有多長時間,就已經到了省城了,也許真應了那句話:歸心似箭,他越盼著快些,時間就過得越慢;相反,他不盼望早點回來的時候,時間卻嗖的一下過去了。
回到學校,安頓好行李,尹羨文去找福源,跟他簡單說了下回家的情況,感謝他為自己的安排,也明確表達了自己決定去德國的選擇。福源說既然選擇了,他就按照尹先生的意願上報上去,應該近期就會安排成行。
福源怎麼安排跟尹羨文沒多大關係,尹羨文又鑽到學校的書堆裡學習去了。
他選擇了一些德語的學習書籍,畢竟要到一個語言不通的國家,他如果連這個國家的語言都不會,怎麼能深入的學習?他們這些學生,除了有部分會俄國話之外,就是會些日本話,這些在要去的國家都是不能通用的。
1932年,尹羨文和兩個同窗一起,奔赴德意誌,開始了他們的留學之旅。
尹羨文一邊在德意誌刻苦學習印染和紡織知識,自身的德語水平也從零提高到溝通不成問題。他越深入的學習,就越覺得自己選擇了德國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歐洲的工業發展遠遠要發達於國內,1871年以後,德國工業發展迅速,使歐洲其他所有的經濟與其相比,包括英國在內,都顯得落後了。尤其是德意誌帝國的建立,促成了這一驚人的進步。
德國還占有這樣的優勢:一開始就擁有比英國較陳舊的設備更有效的新式機械。而且,德國政府還通過建立運河網和鐵路網、必要時提供關稅保護和津貼以及製定能培養出一連串馴練有素的科學家和技師的有效的教育製度,提供了巨大的幫助。這些因素使德國到1914年時能在鋼鐵、化學和電力工業方麵超過歐洲其他所有的國家,能在采煤和紡織工業方麵跟隨英國之後。
尹羨文就像一塊海綿,源源不斷的吸收著他能接觸到的知識,每天除了睡覺,基本都泡在了課堂和圖書館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