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樓滿櫃藏經書,
窮儘一生難儘讀。
伏羲畫中八卦圖,
深鎖盤桓幽邃穀。
這裡按下暫且不表,回頭再說跟著寡婦學彖識易,畫爻辨象,尋坎遁甲的範二毛在乾嘛呢。時光如梭,春遁夏衍;眼看著小麥揚花,初夏氣溫漸高。這日吃過早飯寡婦叫來二毛,言道:“四月裡天熱人躁,不如外出走動走動。”
“嬸子想去那裡?”
“前些天有個來問卦的人說,西南境內的老君山上玉真宮開館,香客絡繹不絕,不如咱娘倆也去走走看看,一來膜拜老君,為你兄弟及咱娘倆求個平安;二來也是出去走走,觀觀風景。聽說哪裡山高路險,雲飄霧靄,穀深邃幽,溪水潺湲,山中道宮巍然,宛若仙境,是個道家福地。聽說道宮裡有同道真人,咱們去後如能見上一麵也可切磋一二。”
“中,嬸子,您說去就去,現在就走?”
“現在就走,走吧。”寡婦說著向門外走。
“嬸子,還帶點啥不?”
“不用帶東西,出門啥都有,帶東西乾嘛,不是給自己找罪受。”
“中,那我鎖門了。”範二毛跟在後麵鎖上堂屋門,緊走幾步趕上嬸子,出了大門,把免卦牌掛起,看著嬸子出了大門,然後上前鎖上大門,娘倆一路往前村而來。
寡婦住這村是沒有柏油馬路的,必須走兩裡多的土路,走到通往縣城的柏油馬路等車,然後才能去縣城,經縣城轉車才能去老君山。
長話短說,老君山已在麵前。到了山角下,汽車嘎然而止,範二毛娘倆隨眾人下車,來到一片山間坡地之上。就聽司機說道:“前麵就是老君山,汽車無法上山,這裡是落腳點,大家在此歇息一下,然後自己順山路上十八彎,既可到南天門上的老君廟。”說罷開著車離開了。
眾人站在坡上,就見坡地處有幾個賣零食的小販在來回走動,往前走靠山坡有一座小殿堂,小堂破爛不堪,單見牆體開裂,風吹欲倒,斷瓦殘簷,雨打欲落,好一派淒涼之象。可是與這殘垣斷壁的破殿成鮮明對比的是香客滿堂,熱情高漲。就見殿前坐滿了人,男女老少,什麼樣的人都有。二毛一看心想:這裡可是千年古刹雖殘垣,人勢滿堂卻如縶咧。心如儒縶畫地為自牢,心如佛縶空洞遙遙,心如道縶仙草何找?說來這世上人心自古來為三界教化鎖定了,上層儒鎖定了,單言君臣,忠剛,仁孝之道;中界被道教鎖定了,又言仙界魔法,奇門遁逃,心欲依仙,轉世成靈,自由飛翔,有皇帝輪流坐,明天入我門之心。下界被佛光普照了,心空欲鏡,如照我心,與世無爭,逆來順受,以慈悲之心為本化了。三界縶心,你心何逃。故今世上某“大教獸”言道:生命的逍遙之境,不是人的生命淩駕於萬物之上,而是用我們的心與世間萬物相勾相連、水乳交融。……物質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個指標,而真正從內心感到安定和對於政權的認可,則來自於信仰。所以為人之道聽命三界分化,瓦解心靈深處的自我意識,順從天地人三界暨定規範,從化如流,當好順民也。
再說這範二毛與寡婦嬸子隨敬香人群延小路往老君山上爬,一路行來,單見小路曲折,綿延而上,行不多遠寡婦嬸子已是氣息發喘,稍感吃力了,於是言道:“二毛啊,咱娘倆找個地方坐坐歇會兒再走。”
“中,嬸子,咱歇會兒。”二毛說罷了快步向前找了個路旁的坡地,地上有幾塊大石頭,二毛上前擦擦石頭上的土,回身返來扶住嬸子過來坐下。
娘倆坐下之後寡婦看看二毛言道:“二毛咧,你知道我今天為何帶你來此進香?”
“嬸子,不知道,您說。”
“唉,說來這老君山全國各地老有,這是因為老子的名頭大,道家始祖唄,用了老子的名號,可以提升山的名號。道家講究以山修行,雙性同修,以養千年。所以人們心存長生不老的欲念,尋找山清水秀之地造殿築宮,企求長生之法,欲念永恒的之道,道家從仙,“仙”字“人”字旁有個“山”字,也是人欲成仙,必入靈山修行之意。”
寡婦說罷伸手拿過來剛才在破殿前買來的水,喝了一口。然後又道;“說來人欲修行成仙,企求長生不老,也就道家是這樣認為的,世界上所有的教派都認為人有生必死,而死後或入天堂,或下地獄,唯獨道家認為人可以修煉成仙,長生不老。那麼這種思想來源於何處呢?來源於《周易》,易經是東方人文思想的開源思想,是百家思想的源頭,那麼為什麼唯獨道家認為隻要‘尊道貴德’自然‘仙道貴生’呢?這是因為周易的思想來源於數術學中的陰陽學說,而陰陽學說的產生來源於人類認識世界之始的二元天地論,既陰陽論,天地論,人神論,君臣論,善惡論。這種思想是甲點至乙點直線運動論與甲點至乙點周轉軌道論的鼻祖,陰陽論認為自然界相關聯的事物和現象對立存在,陰陽雙方是對立消長、互斥互合,相互轉化,相互作用的,這些作用維持著自然界的正常變化。這種思想本身而言是科學的,是古代唯物思想的開源理論。道家正是基於這種思想而產生的道家學說。但是周易的思想源泉來自於上古人類對天象的認識,產生於人類初蒙時期。當時的人類人文思想是起源於今天我們所謂的“二元論”思想,當時的人類認為人的‘意識’可以脫離‘物質’結構本身,意識形態是先於物質結構而獨立存在的,所以周易的思想起源於唯心論,是早期人類初蒙時期的自然意識形態,認為世界就是陰陽兩極,天地兩存,神人共存的世界,世界是神造世界。皇帝是天遣來使,是上天安排管理下界眾生的,下民注定就應聽命於上天的安排。
然而,後期的道家理論體係自漢代以後形成了大的轉變,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意識存在於物質之後,物質結構是由陰陽兩種形式互為轉換的主體,而物質結構中蘊藏著五種物質,五種物質結構又互斥互生,進而形成了陰陽論與五行論。這種思想理論體係是古代東方立體化論證物質存在的樸素唯物論思想的起源。
道家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中存在陰陽兩性,暨太極變化,陰陽互換,提倡‘兩性雙養’,遵循物質結構中五行互斥互生的基本原則,所以道家的思想形成平民化的思潮,道家的思想重視民化的發展,提倡人人平等的民眾思想,所以道家意思上有‘皇帝輪流坐,明天到我家’的思想。可想而知,這種思想是不被統治者看好的,道家受到了皇帝的打壓,於是道家的趨神化重仙道思想在漢代中期形成芻形,這種背離皇統思想的意識形態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被上層建築接受的。
自然而然道家思想被統治者驅出上層建築領域,流入層,既而漸漸遁入山林,也就有今天的老君山了。
道家思想被驅逐出上層建築,取而代之的則是同祖同宗,同出一脈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同樣尊崇陰陽合同論,同樣認為世間是意識與物質的,但是儒家認為,意識形態是決定物質結構的屬性的,也就是說,神,天,上天是主宰萬物萬民的主體,地上的皇帝是天上的皇帝派來的,是派來治理國家與民眾的,故有世界有天地,物質有陰陽,人分男人,國分君臣,家分父子,兩性分夫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切遵循綱常,暨儒家認為的自然法則,這就是儒家思想中的綱常法則,這種思想當然是統治者所需要的,自然就有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上層建築的思想。這樣的思想體係自然是皇家非常願意接受的,理所當然的不能道家的物質基礎決定意思形態的思想體係。
自秦朝之後,中國的思想界就停滯在春秋戰國時期了;以秦朝為分水嶺,之後的二千多年古代中國的思想界一直停留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周易思想時期,幾乎沒有大的變化。為什麼這樣說呢?
原因很簡單,戰國時期形成的儒道思想進入了上層建築,成為了古代統治者治理天下的理論工具。道家首先進入統治者的視線範圍內。漢代早期的統治者是道家的信奉者,利用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統治下層民眾,為秦朝苛政結束之後的人民修養生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道家的思想是有兩麵性的,道家的物質基礎決定意思形態的思想體係存在著矛盾性,因為其表層思想又遵循著意思決定物質的思維基礎,但是實質思想卻又是物質決定意思的唯物論的思想體係,這種矛盾的思想也反映了古代中國思想體係的亂象,這種矛盾的思想自然不會被皇家認可。道家被逐出上層建築後就分列成錯綜複雜的雜學派係,各派林立,大部分步入反動的思想體係之中去了。後期的道家甚至成了反抗政府的主要思想來源。
自董仲舒之後古代中國的人文思想界出現了儒道混雜的意思形態,而道家逐步退出上層建築或進入民間,或遁入山林,而儒家思想逐步形成為古代中國人的正統思想,思想是左右行動的力量源泉。思想左右行動,於是古代中國的思想意識形成了本土化的皇家儒家思想與平民化的道家思想。
至南北朝時期,佛教文化傳入中國,佛教文化產生的年代與儒道思想產生的年代基本相同,是兩個不同地域的同時期的產物。但是佛教文化傳入古代中國要晚,佛教的思想源泉與儒道兩家基本上一致。佛教認為‘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的一種無形‘人格’,是大智、大悲、大喜、大能無量全能的一種人格力量,‘佛’是陰陽同體的,歸宿於人類就是一陰陽合同的無限能力。與儒道的陰陽論雖然語法結構不同,但其實質同樸,所以自佛教文化傳入古代中國之後,很快被人們所接受,上至帝統下至百姓。佛教講‘空悟’論,佛教認為欲成‘覺悟’之人,首先空悟自身。世界上任何教派都有自己的禁錮思想,沒有禁錮思想的教派是無法形成一種意識形態的,佛教文化也是如此;佛教文化的空悟思想,是古代中國人逆來順受思想的源泉,當然是古代統治者非常願意看到和接受的。所以唐朝時期倍受統治者青睞,大力倡導,普及眾生。
二毛呀,為什麼不厭其煩給你講這些道理呢?因為要想學好命理學,必須了解思想哲學,因為命理學就是產生於哲學,是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部分,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範疇。命理學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類似於西方的心理學,並與西方的心理學屬於同時代產物,隻是文化背景不同,產生的產品也不同而已,但是其本質趨同,都是在尋找人性的弱點與優秀本質。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的一門科學,而命理學的研究方向是探索與研究人的生命體征與心理體征在自然狀態下受自然影響的自然現象與自然規律的一門學問。命理學縱向於探索人們的實際行為的變化規律,對心理趨向性的研究落後於西方心理學,而對人的形為變化規律的研究要高於心理學。
西方的心理學產生於公元前三世紀,東方的命理學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要早於西方心理學產生的年代。心理學與命理學一樣,同樣歸屬於哲學的範疇之內,心理學從產生到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問,經曆二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上世紀七十年代未才真正的從哲學體係中分離出來,成為世界上一門獨立的學科,並被世界文化思想界所接受。
但是,東方的命理學可沒有西方的心理學那樣的命運,東方的命理學可謂是命運多舛。古代命理學自產生以來,多次受到打壓,原因是命理學中自古代遺留下來的不科學的帶有濃厚迷信色彩的糟粕沒有剔除掉,而且這些迷信的毫無根據的偽科學成份仍然處在持續發酵的過程中,隻有徹底的剔除掉這些不科學的迷信的東西,命理學才能如同西方的心理學一樣擺脫哲學社會科學的範疇,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
二毛呀,先講到這裡,待會我給你講什麼是數術學與命理學,以及數術學與命理學產生的年代與關係。”
說罷娘倆站起身來繼續往山上走去。
老君山前說陰陽,
儒道兩家循易綱。
道可道兮非常道,
禮治德治人治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