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接著說道:“大人,如今太子殿下急於攻打張鄴軍,然而我軍多有不利因素。
張鄴軍可是號稱有三十萬,再加上肅雲郡的原來的十萬守軍,共計四十萬。而我軍三十萬而已,不足以少攻多,此為其一。
但如今據守肅雲郡,憑借水勢,我軍的水戰能力尚可,咱可以雲河此與對方形成對峙,可按原計劃等待君上的援軍,此為其二。
再者,我軍士兵多為南方人,初到北方,水土不服者眾多,戰鬥力受到影響,此為其三。
若此時貿然大舉進攻,恐難取勝啊。”
南啼沉吟片刻,心中有些動搖:“二位所言不無道理,但今日太子水戰大獲全勝,也不見得對方水戰能力有多強。
再者說,太子殿下決心已定,恐怕難以勸動。”
左亮玉連忙說道:“大人,正因為太子殿下決心堅定,我們才更應設法讓他認識到其中的利害。
若此時與張鄴軍交戰,一旦失利,不僅會損失大量兵力,還會影響軍心士氣。
而且,隻要我們堅守到援軍,倒時兵力會遠勝於張鄴。而他張鄴為了應付明國的圍攻,定然騰不出兵力來此。
屆時,就是我們以多打少,必克製。
如此既不用冒險,又能完成君上所托。”
南啼思索良久,尤其對左亮玉最後一句所認可,終於點點頭:“二位將軍所言,南某心中已有思量。隻是太子殿下性格剛強,想要說服他,談何容易。”
張安鄭重地說道:“大人,為了南國的長遠利益,為了百姓的安寧,還請您務必一試。
若能勸動太子殿下,必將是南國之福啊。”
南啼緩緩站起身來,目光堅定:“好,為了國家,南某願儘一份微薄之力。隻是,你們也要有所準備,太子殿下一旦決定,便極難更改。”
左亮玉和張安心中一喜,連忙行禮:“多謝大人,那我們靜候佳音。”
次日清晨,南啼整理好衣冠,向著太子南靖的營帳走去。
來到營帳外,守衛通報後,南啼進入了營帳。
隻見南靖正坐在案幾前,麵色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決絕。
“太子殿下!”南啼行禮道。
南靖抬頭看了他一眼,冷冷說道:“候監大人,不知何事如此匆忙?”
南啼微微一笑,恭敬地回答道:“殿下,臣聽聞您決心不日要與張鄴軍水戰,特來進言。”
南靖眉頭一皺:“進言?哼,無非是讓我放棄進攻罷了。候監大人,你不必多說,我已決定,任何人都無法改變。”
南啼心中一歎,知道勸說不易,但他沒有放棄:“殿下,臣明白您的決心,但此次進攻,實非明智之舉啊。”
南靖站起身來,目光堅定地看著他:“候監大人,你不必再勸。我已摸透肅雲郡守軍的水戰不足,此時正是最佳獲勝時機,我定要大挫張鄴的肅雲郡守軍。”
南啼見狀,急忙說道:“殿下,三思啊!張鄴軍雖水戰能力有所不足,但他們占據地利,且人數眾多。
我軍初到北方,水土不服者眾多,戰鬥力大打折扣。此時進攻,勝算不大啊。”
南靖冷笑一聲:“候監大人,你不必過於擔憂。我早已探清對方虛實,什麼三十萬大軍增援肅雲郡,不過十幾萬而已。
我南國軍隊實力雄厚,豈會怕了區區張鄴軍?
此戰若勝,必將大大鼓舞士氣,也讓張鄴知道我南國的厲害。”
南啼聞聽無比震驚,問道:“太子殿下如何得知對方兵力?”
南靖抑製不住狂喜,興奮地解釋:“昨日水戰俘虜了對方數十人,自然來自他們的招供。”
“消息可真?”
“自然可靠,我部下烏射最善施刑,沒有撬不開的嘴。”
南啼暗自點頭,但仍將左、張二人所說,一一道來:“殿下,戰爭並非兒戲,需謹慎行事。既然我們已經向君上求援,何不等我們援軍到來,以更多兵力攻打張鄴,這樣不是更加穩妥。”
南靖揮了揮手:“夠了!候監大人,你不必再勸。我已下定決心,任何人也無法阻擋我。”
笑話,他豈會理會。
南靖認為己方已是二倍於張鄴軍,本來就占據絕對多兵力優勢,況且又知道對方水戰不足。
如此優勢,為什麼要等援軍?難道是要給張鄴他們留足喘息時間?
南啼心中焦急,他知道南靖的脾氣,一旦決定的事情,很難改變。
但他還是不死心,繼續說道:“殿下,您可曾想過,此次戰爭若敗,將會引起多大的動蕩?”
南靖沉默片刻,然後緩緩說道:“候監大人,你不必再說。我意已決,明日必將約戰張鄴軍水戰。”
南啼見勸說無果,心中暗自著急。
雖然太子獲知張鄴軍真是兵力,但總歸一切過於順利,讓他有些不安。
尤其左亮玉和張安二人所說,張鄴一直來詭計多端,難保太子不會不著道。
他知道,自己必須儘快想出其他辦法。
就在這時,他突然想到了一個人——公主南韶儀。
或許,她能有辦法說服太子殿下。
南啼告彆南靖,匆匆向著公主的營帳走去。
南韶儀無比鬱悶,怎麼兜兜轉轉的,南啼居然會找她去勸太子。
如果她可以勸住,又何必讓左亮玉和張安二人去旁敲側擊南啼去進言太子。
這大概是老天爺在玩弄她吧?南韶儀心中隱隱不安。
但從南啼口中,她得知哥哥南靖關於張鄴軍兵力的消息。
如果消息屬實,那麼張鄴軍的兵力遠少於實際。
這張鄴也過於大膽了,這簡直是瘋子,太冒險了。
南韶儀甚至有點擔心張鄴,因為張鄴以前就用過這樣唬人的打法,也確實是張鄴的風格。
但頗具兵法的張鄴,他會這樣做嗎?
如果消息有假,那麼哥哥南靖這種過度自信可能導致他做出冒險的決定,被張鄴部所坑。
他們冒不起風險,因為張鄴這個人打戰毫無章法,計謀層出不窮。
南韶儀心緒不寧,立刻派人召集左亮玉和張安二人商議。
至於商議結果如何,且不做續寫。
但太子南靖已經開始點兵,此戰已經避無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