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吸一口氣,眼中閃過一絲痛苦和無奈:“開城投降吧……”
命令一下,胥州城的城門緩緩打開。
白遠率領的荊軍士兵們如潮水般湧入城中,很快便控製了整個城池。
嚴延在府邸中拔劍跪地,向白遠投降。
白遠看著眼前的降將,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
他走上前去,扶起嚴延,語氣溫和地說:“嚴將軍,你是個忠勇之士,本將深感敬佩。如今胥州已定,不如加入我大荊虎師,複我荊國如何?”
嚴延沉默片刻,深知自己已無路可退。他抬起頭,凝視著白遠的眼睛,最終緩緩點頭:“願降於將軍,為大荊效犬馬之勞。”
白遠微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今日我便上報於元帥,為你請命。”
隨著嚴延的投降,胥州城內的宋軍也紛紛放下武器,向荊軍投降。
與此同時,張鄴在大營中接到了胥州城破的消息,他欣慰地笑了。
此次勝利不僅彰顯了他的戰略眼光,也進一步鞏固了他在軍中的地位和威望。
“諸位將領聽得令!”張鄴站起身來,聲音洪亮而有力,“胥州城既已平定,接下來我們要乘勝追擊,擴大戰果!”
眾將領齊聲應諾,士氣高昂。
當即令郭達、肖導成二人率領著三、四團的兵力,將胥州剩餘兩個郡羅江郡和寧柳郡拿下。
這兩個郡與西渭郡、大澤郡同屬胥州,拿下羅江郡和寧柳郡,胥州算是徹底掌握在張鄴手中。
不過,羅江郡和寧柳郡都沒有什麼兵力,每郡守將不足千人。
郭達、肖導成的三、四團,大軍一到,基本上毫無懸念,儘皆投降。
張鄴站在軍帳之中,目光如炬。
他知道,這場勝利不僅削弱了宋軍的實力,也為荊國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然而,如何處置投降的兩萬宋軍和陳實,卻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張鄴深知,單純的殺戮隻會激化矛盾,而收編降卒、穩定軍心,才是長遠之計。
他深吸一口氣,心中已有計較。
這時,帳外傳來一陣腳步聲,李軒走了進來,神色凝重。
“元帥,降卒們情緒不穩,陳實又負隅頑抗,該如何是好?”李軒焦急地問道。
張鄴點了點頭,目光深邃:“這些士兵大多是新組建的新卒,對宋南明的忠誠並不深厚。如果我們能夠妥善利用這個機會,或許可以納為己用。”
李軒疑惑地問:“元帥打算如何行動?”
張鄴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精明:“我們可以派出公孫知去勸降陳實。他是原宋軍的先鋒,對陳實和其部隊都有一定的了解。”
李軒恍然大悟:“元帥高見!我立刻去安排。”
不久後,公孫知被帶到了張鄴的營帳中。
他身著戎裝,神情肅穆,向張鄴行了一禮:“末將公孫知,參見元帥。”
張鄴看著他,語氣溫和而堅定:“公孫將軍,此次請你來,是有重任要交給你。”
公孫知挺直腰板:“請元帥吩咐,末將萬死不辭!”
張鄴點點頭,詳細闡述了計劃:“你曾與陳實共事,對他應該有所了解。我想派你去勸降他,曉以大義,或許能讓他歸順。”
公孫知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猶豫:“可是元帥,陳實他……”
張鄴打斷了他:“我明白你的擔憂。但我們要給每一個士兵一個選擇的機會,讓他們知道,他們正在為一個禍國殃民的賊子作戰,而不是為了自己的未來和家鄉。”
公孫知深吸一口氣,最終堅定地點頭:“是,元帥!我願意一試。”
公孫知來到關押陳實的囚室,隻見陳實昂首挺胸,毫無懼色。他身穿破舊的戰袍,但眼中仍閃爍著不屈的光芒。
“陳將軍,彆來無恙。”公孫知拱手道。
陳實冷哼一聲,目光中滿是敵意:“奸佞小人,叛將!公孫小兒,你告訴他們,老子不服!
你們勝之不武,偷襲得逞,算什麼英雄好漢!”
聽到他罵自己‘公孫小兒’,公孫知並未動怒,反而平靜地說道:“陳將軍,勝負乃兵家常事。今日之戰,非你我之過,實乃時局所迫。
荊國四分五裂,百姓生靈塗炭,而宋南明三家卻割據一方,企圖瓜分荊國。我等身為荊國人,豈能坐視不理?”
陳實聞言,臉色微微一變,眼中閃過一絲掙紮。
他強辯道:“荊國君上倒行逆施,違背綱倫,宋主為天下黎民殺之,是為大義。豈是你這小人口中的割據一方?況且,你本是宋家臣子,奈何不忠不義,背叛宋家投靠張鄴?”
麵對他言辭犀利的質問,公孫知從容不迫地回應:“陳將軍,你我都知,荊國君上的確有過失,但宋南明三家又何嘗不是野心勃勃?
他們以‘大義’之名,行割據之實,百姓依然飽受戰亂之苦。
荊國雖弱,但尚存一線生機。
若能團結一心,恢複太平,豈不比屈從於他人更為值得?”
陳實沉默了片刻,緩緩問道:“你既如此說,張鄴又能給荊國帶來什麼?他不過是一介武夫,有何德何能統一荊國?”
公孫知正色道:“張元帥雖是武將,但深明大義,且胸懷寬廣。
他不僅收編了降卒,還承諾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
今日之戰,非他一人之力,而是全軍將士共同努力的結果。
若陳將軍能歸順,共同為荊國效力,何愁大事不成?”
陳實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但他仍試圖挽回顏麵:“我陳實乃宋將,豈能輕易投降?你莫非以為幾句話就能打動我?”
公孫知正色道:“荊國四分五裂,身為荊人,難道你就不惋惜?們就能改變現狀嗎?當然可以。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共同抵禦外敵,荊國定能重獲新生。
陳將軍,你乃一代名將,若能歸順,定能成為未來荊國的棟梁之才。”
陳實沉默了許久,終於歎了口氣:“我陳實雖是宋將,但並非鐵石心腸。荊國百姓的苦難,我也看在眼裡。若你們真心實意,我願意歸順。”
公孫知大喜過望,連忙說道:“陳將軍深明大義,荊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