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漢官 > 第31章:暗流湧動【4.7K】

第31章:暗流湧動【4.7K】(1 / 1)

推荐阅读:

壓力是不存在的。

在得知管休的想法之後,魏哲沒有考慮多久便果斷同意。

即便此事真的有傷天和,那也是罪在當代,利在千秋。

為了後世的華夏子孫少點惡心,這點罵名他擔了又如何?

不過如此一來,很多安排就要做出調整了。

更彆說管休的這封書信直接將整個計劃的複雜程度又提升了一個等級,執行的難度亦高了一層。

想要成功實行這個計策,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譬如糧食怎麼運送?

“陸路肯定是不行的。”魏哲在思量半晌之後無奈道:“三韓縱深千餘裡,若是以牛馬運送十石恐怕剩不下三石,損耗太大。且不說我們能不能拿出如此多的民夫,三韓各部恐怕也不會讓我們過。”

戲誌才聞言亦是點頭讚同。

確實,這就好似在敵國境內建立糧道一樣,完全沒有保障。

要知道那可是糧食,沿路的三韓部落不搶才怪。

“如此隻能用海運了,但當下的船隻可就不夠。”

“那就造,也無需太大。”隻見魏哲指著三韓地圖說道:“從海冥港口出海,沿岸而行便可繞三韓一周,完全無失航之憂。”

聞聽此言,戲誌才想了想便微微頷首。

正好帶方縣接納了大量的流民,一時間倒是不缺少人力。

當然,兩人眼下也隻能做些後勤補給的工作。

具體該如何將糧食散出去,還是要由身處一線的管休決定。

反正經此一事,魏哲對管休的能力已經十分放心了。

不過很快戲誌才又提出了另一個關鍵的問題。

“眼下農時已過,即便我等將蒸穀送去,恐怕也收效甚微。”隻見戲誌才頗為無奈道:“況且三韓與中國不同,隻有春耕而無秋耕,此間農夫並沒有種植宿麥的習俗,蒸穀之策想要見效恐怕還得另選時機。”

所謂“宿麥”就是冬小麥。秋冬種之,經歲乃熟,故雲宿麥。

漢武帝時曾派汜勝之為輕車使者,巡視關中,勸種宿麥。

《汜勝之書》中就對宿麥的耕作有著詳細的記載。

但即便宿麥在前漢就已經推廣了,可直到現在也沒有在全國普及。至於三韓之地就更不用說了,恐怕連宿麥是什麼都不知道。

故此聽戲誌才這麼一說,魏哲不由眉頭緊皺。

還真是這個道理,農時不等人,三韓的農夫也是知道時令的。

如此一來這些處理過的蒸穀即便流入三韓,但經過東夷人大半年的消耗之後也剩不下什麼,來年恐怕也是用新糧做種。

念及此處,魏哲不由陷入沉思。

片刻之後,隻見他眼神決然的拍案道:“那就再等一年。”

正所謂:欲速則不達。

為了朝鮮半島日後的千年格局,魏哲有足夠的耐心等待。

反正好飯不怕晚,隻怕吃不到嘴裡。

聞聽此言,戲誌才頓時心中有數。

於是圍繞先前的計劃,兩人不得不再次做出改動。

穢貊的局勢倒是沒有三韓那麼複雜,人丁也沒有三韓那麼多,原先的準備便足以對付穢貊各部了。

但魏哲本來準備一舉掃滅穢貊與三韓,現在看來隻能一步步來了。

先平穢貊,再滅三韓;先易後難,海東可平。

當晚,書房內的燈火徹夜未熄。

次日,待親兵攜書信離開之後,魏哲便來到了城北兵營。

“這些糧食都是熟的麼?”

看著眼前冒著熱氣的粟米,魏哲忍不住問道。

庫嗇夫計鴻聞言當即解釋道:“啟稟縣君,煮熟的糧食變化太大了,很難逃過老農的眼睛,眼下這些隻是在滾水中過了幾遍,滅其生機。並且待會兒還會再次曬乾,過一遍篩子。”

說起如何處理糧食,計鴻可是這方麵的行家。

畢竟以次充好,幾乎是每一個庫嗇夫的必備技能了。

見他這麼一說,魏哲當即放心的點了點頭。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魏哲還是叮囑道:“這批糧食處理過後你親自盯著育苗,儘量做到無一發芽,並且外觀要彆無二致,此中火候你自己把握。”

反正眼下並不急著用,魏哲自然要想辦法將效果做到極致。

而計鴻雖然不知道什麼叫對照組實驗,但魏哲的意思他還是懂的,當即肅然應諾。

……

且不說魏哲這邊如何耐心準備。

另一邊身處馬韓桑外國的管休很快也收到了書信。

商隊中誰也不知道信中寫了什麼,隻見管休滿臉笑意的將帛書燒了。

見此情形,也沒那個不長眼的敢多問。

片刻之後,隻見管休意氣風發道:“走,去【臣蘇塗國】!”

沒辦法,這桑外國實在沒什麼可看的,也就境內有幾個港口還不錯。

相比之下,【臣蘇塗國】就有意思多了。

根據管休一路打聽到的消息,【臣蘇塗國】算是三韓最早的部落之一。

其國名之中的“蘇塗”,正是馬韓境內僅次於“天君”的鬼神。

並且由於馬韓大王嚴禁他人祭祀“天君”,如大漢天子一般將祭天視為天子的權利,故此導致“蘇塗”神在馬韓的信仰反而更加普及。

畢竟祭祀的人多了,信仰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而這【臣蘇塗國】最早便是這“蘇塗”神的巫祝部落,早期馬韓各部的祭祀,甚至有不少都是從這個部落派出的。

隻是隨著秦漢之際箕準一統三韓,這個巫祝部落的地位才一落千丈。

不過饒是如此,隨著箕準死後三韓大亂,這群巫祝還是糾結了一批信眾占據了一隅之地,如此方才有了【臣蘇塗國】的誕生。

從某種程度而言,這“臣蘇塗國”算是馬韓內部的教皇國。

當然,管休自然不知什麼是“教皇國”。

但見識過太平道人那撼動九州的手段之後,管休就一點也不懷疑這群人膽子,他才不相信這群巫祝對恢複往日的榮光沒有半點興趣。

就算他們沒有野心,管休也會幫他們激發出野心。

於是在見到“臣蘇塗國”的大祭祀後,管休一改在伯濟國的直爽,開始拐彎抹角起來,不急著談買賣,反而大談張角三兄弟的故事。

還真彆說,彆看黃巾軍在大漢鬨得天翻地覆,但海東卻少有人知。

尤其是臣蘇塗國這種地處三韓腹地的部落,就更一無所知了。

即便管休不知道什麼太平道教義、經文,但光對於黃巾軍的手段還是聽說過一二的,像什麼設三十六方,各令弟子統領,八州並起,險些改天換地。

一席話下來,直接說得臣蘇塗國的大祭祀一愣一愣的。

甚至於旁聽的仆役都不由沉浸其中,隻覺如聞天書一般。

直到最後,管休方才開口道:“聽聞貴國曾為馬韓之主,隻是一朝不慎被宵小所篡,以至於刁奴欺主。鄙人實在是為貴國不值啊!”

此言一出,古拙的神殿內頓時一靜。

那大祭司這才知道,管休的目的竟然是這個。

但明白歸明白,管休的話語還是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內心。

甚至就連神殿內的其他祭祀,聞聽管休之言都不禁深以為然。

要知道他們可是一直向往上古之時蘇塗祭祀的地位了。

在那個時候神殿走出的巫祝無論去哪個馬韓部落,幾乎都能立刻執掌大權,哪裡像現在這樣隻能困局一地。

故此在沉默良久之後,巨木神像下那位大祭司終於沉聲道:“漢人,你到底想要什麼?”

聞聽此言,管休當即灑然一笑。

“牛馬、皮毛、糧食、女人……所有東西我都要!”

眾人聞言頓時麵露厭惡之色。

那位蒼老的大祭司更是搖頭道:“漢人,你太貪婪了!”

不過話雖如此,臣蘇塗國大祭司反而鬆了口氣。

在大祭司看來,管休想要的越多,這筆交易才越可靠。

於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兩人如小販一般討價還價,最終達成共識。

與伯濟國一樣,管休以鐵錢購買牛馬、皮毛、糧食、女人,半年一結。

看到管休的海船時,雙方便可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並且考慮到臣蘇塗國位置與特殊性,管休還答應賣給他們一千把刀劍。

不過他可不是做善事。

他之所以賣給臣蘇塗國刀劍,除了增強他們的實力,鼓勵他們對馬韓大王統領的目支國動手之外,還換了另一個許可。

那就是臣蘇塗國的背書。

簡單來說,就是臣蘇塗國派出一名負責與各部聯係的祭祀陪同。

後麵再遇到其他馬韓部落,管休完全可以用臣蘇塗國的身份交易。

彆看臣蘇塗國大不如前,但繼承前輩遺澤的他們人脈卻十分廣闊。

有了臣蘇塗國的背書,管休接下來再想搞風搞雨就要容易多了。

因此之故,在出了臣蘇塗國後管休對這個計劃不禁又多了幾分信心。

……

或許是馬韓沿海多平原的緣故,馬韓五十四國有大半都在沿海。

於是管休一邊在沿海各國之間穿行,一邊則記下各種地勢信息。

諸如沿海有哪些港口可用,哪處部落善戰、哪處部落擅耕,各部方位如何,凡是能打聽到的都一一記錄在案。

畢竟深入馬韓到這個地步,先前看過的資料對管休已經沒有價值了。

實際上關於馬韓很多內部信息,都是他這一路打探得來的。

比如先前在如來卑離國做買賣時,管休才得知馬韓還有一個乾馬國。

而這個乾馬國才是馬韓的上任部落聯盟之主。

因為在馬韓方言之中,“乾”和“韓”同音,乾馬國亦稱韓馬國。

故此馬韓這個國名的起源,其實最終是從“韓馬國”來的。

後來目支國崛起後便索性將前任盟主的名稱也繼承了,自稱馬韓大王。

當得知了這個淵源之後,管休自然大喜。

於是又是一番搞風搞雨,成功激起了乾馬國的野心。

畢竟一旦有源源不斷的鐵錢流入乾馬國,那就意味著大量的刀劍。

如此一來,乾馬國就算是想要安心過日子都不可能。

《山海經·西山經》有言:

有獸焉,其狀如猿,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

而眼下管休就好似凶獸“朱厭”化形一般,所過之處兵災四起。

本來尚且還算平靜的馬韓,就這樣陷入了一場詭譎的暗流之中。

……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當馬韓暗流湧動的時候,大漢其實也不平靜。

“今上果然還是對皇甫將軍不放心!”

帶方縣內,看著最新的邸報魏哲忍不住感慨的搖了搖頭。

原因無他,天子以皇甫嵩征討涼州叛軍失利的借口,從前線召回皇甫嵩,收回他的左車騎將軍印綬不說,還削奪封戶六千,改封都鄉侯。

雖然邸報上說這是因為中常侍張讓向皇甫嵩索要五千萬錢,他不肯給。於是趙忠和張讓聯起手來,劾奏皇甫嵩連戰無功,耗費錢糧,故此今上才會聽信讒言。

但是在魏哲看來,趙忠和張讓的讒言不過是天子的遮羞布罷了。

戲誌才亦是如此看法,他甚至更進一步分析道:“皇甫將軍未必不知天子心思,估計他在出征時便明白這個下場,甚至征討不利也可能是有意為之。”

此言一出,魏哲先是一愣,而後不由的歎了口氣。

確實,這一仗皇甫嵩還真是沒法打,贏不得,輸不得。

如果贏了,天子恐怕就真容不得他了。

最後恐怕也會像涼州三明之一的段穎一般,直接被一杯毒酒賜死。

如果輸了,皇甫嵩照樣少不了聲名大損。

對於皇甫嵩這種將身後名看的比命還重的人來說,也是一個折磨。

隻能說當天子親自點將,並令公卿百僚出城三十裡相送時,皇甫嵩的下場就已經注定了!

一個國之良將,能贏卻不敢贏,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哀!

當今天子或許權術不凡,但這種手段卻讓人不免心寒。

恐怕天下間有不少聰明人都像戲誌才一樣,看出了其中端倪。

而漢室的人心,也正是這樣一點一點喪失的!

不過天子可以視國事如兒戲,但叛亂終究還是要平的。

根據邸報上所言,洛陽朝堂以張溫為車騎將軍、假節,執金吾袁滂為副,破虜將軍董卓與蕩寇將軍周慎為部從,再次征討涼州。

是的,董卓又再次複起了,並且得封破虜將軍。

以前魏哲沒有在意,但現在看來這裡麵恐怕少不了汝南袁氏的運作。

畢竟倘若朝堂無人,再能打也隻能在邊郡窩著。

對了,魏哲還在邸報中又看見了一個熟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朱儁介紹的,車騎將軍張溫出兵後又奏請孫堅、陶謙參軍事,以趙岐補為長史。

至此孫堅方才結束了將近一年的冷板凳生涯。

而眼下這位江東猛虎正隨張溫統率的十餘萬步騎駐紮在美陽城外,與邊章、韓遂等涼州叛軍對峙呢!

對此魏哲也隻能祝願孫堅心想事成了。

說來定期看邸報並與戲誌才討論的習慣,也是魏哲看新聞聯播養成的。

雖然有鍵政之嫌,但確實讓魏哲對大漢朝的變化把握的更深。

不過正當魏哲準備將邸報放下時,最後的幾行小字卻讓他動作一僵:

“應張車騎所請,發幽州突騎三千人,故中山相張純本漁陽人,請將之,張車騎不允,使涿令公孫瓚假都督行事,統兵,令往涼州。然軍至薊中,烏桓突騎以糧餉不足,俱叛歸本部,涿令公孫瓚罰金三十得免。”

看到這裡,魏哲不由眼神微眯……

參考文獻:

因東漢時期關於三韓的資料太少,故以上資料大多源於韓國史書《三國史記》、《三國遺事》,日本史書《日本書紀》、《古事記》、《新撰姓氏錄》,中國《漢書》《後漢書》《宋書》《新唐書》以及《好太王碑文》、《資治通鑒》等記錄。

另外就像先前說的那樣,我也從知網上下載了一些曆史相關論文,北大核心期刊、cssci和sci論文都看了一些,還有些則是博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可能就有諸位讀者大佬的論文,涉及到的老師太多了,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很感謝諸位老師的研究,確實幫了我大忙。雖然一篇一篇讀下來讓人欲仙欲死,但確實讓人了解到了東漢的方方麵麵。

再次感謝!!!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