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秀宮的奴才們聽到皇上要親臨的消息,那真是個頂個的高興,嘴角的笑意根本就壓不住。
可惜,有些事情不應該高興的太早,過於得意忘形此乃大忌。
有些瞧不上他們這般模樣背地裡免不了白眼相送,卻有些拎著小心思想去討好,然而毓秀宮的那群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皇上初次登門竟然是為了作秀,還是廣受好評的禮部侍郎大人,寧鴻暉寧大人驅使的。
既然見不得陳家姑娘再進宮,那定然是要有個由頭,不然前頭人剛送進來一個大姑娘,轉眼就給丟出宮去,著實有些不妥。
陳家人是挺不可理喻,但也不是全都是那般不講理的。
起碼他的小貴妃人就不錯得很,每每想起都讓他欲罷不能。
蕭承衍本不想如此麻煩,但,寧鴻暉一旁勸說了兩句,他聽著似乎並不無道理,所以,走這一趟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也是值得的。
其實兩人說來道去,左不過是護著想護的那個人,為了讓貴妃娘娘免受一些不堪的言論。
寧鴻暉隻負責勸說一二,而至於去與不去全看皇上自己。
——毓秀宮——
陳樂瑩初見皇上自是萬分激動,隻以為自己的好日子馬上就要來臨了,卻沒想到自以為的好日子永久的到頭了。
“朕聽聞陳常在長了一張俏似貴妃的臉,本不以為然,今日一見,果然是宮人們在亂嚼舌根,近來貴妃倦怠,底下的刁奴愈發沒了規矩!”
蕭承衍這番話說的可謂一字一頓,字字清晰。
陳樂瑩跪在下方的身子越發的冰冷,後宮,終究是皇上的後宮。
那些仗著容貌類似的話幾乎是毓秀宮內傳出的,她本可以阻止,然而卻任其發展,且還推波助瀾了一番,誰想,算計來算計去到頭來竟然是一場空!
她們都認為皇上愛的是貴妃娘娘的容貌,或許,她們一開始的認為就是錯的。
陳樂瑩本以為憑借著她的樣貌分到一二分的盛寵並不難,畢竟整個陳家,姑娘雖不少,可能拿得出手的三姐姐早就被皇後擠兌的嫁做人婦,若非這般,這等子事是無論如何都輪不到她們家的。
她是不屑於做某人的影子,可若因著這張臉能夠給她帶來不一樣的結果,那麼因此要付出些代價也未嘗不可,她並非那等清高之人,否則也不會巴巴的進了皇宮。
曾經她或許不屑於與一大幫女人去爭搶一個男人,可自她的父親落敗,那些以往巴結她家的人一個個醜惡嘴臉都不待一提,甚至於自家人都開始對他們落井下石。
進宮不過為了老太太許給她的那些,還有就是想給自己爭一分那不敢奢望的東西。
誰不想做人上人,以前是沒有機會,而往後怕也永遠沒了機會。
皇上走後,陳樂瑩一顆心宛如被打入了冰窖般,冷的發麻,同樣出自陳家,同樣有著出色的容貌,可惜她投身在了陳家分支,而貴妃娘娘一身榮寵降生為朝中人人敬畏的大將軍之女。
人各有命,從來都不是假的。
我雖不曾擁有過,但卻奢望的設想過。陳家老太太那天尋了人使她過去,那天老太太口中描繪的那等榮華富貴,她曾做過夢,幻想過,萬般沒想到那夢隻能到今天了。
陳樂瑩失神的就這般一直跪著~跪到膝蓋都已經沒了知覺,她依舊沒有起身,她想讓自己清醒一下,不過目前似乎還不夠!
一旁伺候的更是連頭沒敢抬起,主子沒有起身,她們這些做奴才的怎敢越過主子起來。
不過此時眾人心中也有了定數,皇上此次前來並非為的主子這個人,其真正目的隻是為了警告他們毓秀宮眾人罷了。
清楚皇上的想法幾人內心甚是忐忑,本以為主子能夠得盛寵,他們也能跟著主子沾些光,可惜,他們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地方,同樣包括這位常在主子。
皇上並非那等喜好女人的帝王,當年還是王爺的時候身邊跟著的隻有正妃娘娘及兩個側妃,且這三位還都是先帝賜下來的。
若說當年,那時候的正妃娘娘也就是現在的賢妃娘娘,那可真是京城女子最為豔羨的對象,可惜,這福分最終沒能守住。
陳家後來居上,拿著傳國玉璽作為交換把女兒送上了後位。
人人都道,陳家好命。
可惜啊,原本一盤好棋,偏偏壞在了棋子選的不對。
這陳家放著聰明伶俐的四姑娘不選,愣是將現在的這位送進來,白白長了一張臉,全毀在了腦子上麵。
次日,文德殿,早朝——
“啟稟皇上,欽天監總長求見!”
近日來,外麵天降異象的傳言愈演愈烈,朝中大臣不可能聽不到風聲,這一早的欽天監想來不會碰皇上的黴頭!
欽天監的人沒有什麼拐彎抹角一談,本就是得了皇上的命令,今天請奏不過就是走了個過場。
“陳家一門三女送入宮內,這第三女極會影響皇室運道,怕是會危及到朝廷”
隻說衝撞了皇室的運道,如何衝撞,如何破解,欽天監一時間犯了難。
這事弄到了朝堂之上,眾人都揣著明白裝糊塗,不得已,寧鴻暉上前,將二人早已商討好的計劃在朝堂之上重複了一遍。
下了朝,相互交好的幾位大人臉上掛著笑,麵色卻是變了,交談時也都是小心翼翼。
寧鴻暉見各位同僚大人聚眾一起,且幾位的麵色都十分凝重,無奈搖了搖頭。
皇上可非先皇那般做事情會被束手束腳,想想已經除去的劉家,再看看夾著尾巴做事的林家,他們這些做臣子的還是識清自己的身份,彆總妄想著伸長胳膊去操心皇上的家事。
先皇在位這幾十年籌謀為多,目的就是為了將這些已經成為蛀蟲的世家削弱。
寧家自入仕以來深得皇家信賴,且寧家六朝為臣,先祖為聞名天下大儒,而今的寧老爺子更是三朝帝師,當今聖上雖未正式拜入門下,但啟蒙之時也得了老爺子的指點。
但,因讀書之人不喜熱鬨,與群臣交好甚少。當然,正因如此蕭家更為信任寧家。
更有甚者說,寧家一門將要出二丞相!
這種猜測傳聞並非空穴來風,皇上同寧家三少爺、謝家少爺的感情遠超於同室的皇家子弟,一文一武,能力且都不凡,背後靠著的也非同小覷,往後小皇帝絕非爾等能夠撼動的了。
要說現在能夠探清局勢倒也不算太晚,起碼的明哲保身還是能夠做到的,在機靈的去皇上麵前表表忠心,做點實事,那基本在朝中的位置還是可以保留的。
畢竟小皇帝上任這幾年手裡實權一點一點抓回來,但手邊上完全信任且可以托付的少之又少。
這次雖然不能動了陳家,可能給他們一些警告,讓他們知曉現如今自己所處的現狀,能夠因此收斂一番也是不錯的。
陳家看似風光,其實內裡早已四分五裂,經受不起多少波折了。
陳家現在的大家長為此頭疼不已,幾年前就想著拉攏遠在大西北的陳治,然而,陳治自得知原本身世對如今的陳家愈發沒了感情。
所以,才想著多送進宮幾個姑娘,萬一能夠有一個得了恩寵,那麼陳家還有能夠回轉的餘地。想來這事也是聽從了老太太的主意,陳氏族長怕一時昏了頭。
林家剛消停,陳家後來居上,他們才剛失去一個兒子不久,而現在就已經有心情在族內給皇上後宮添新人,嘖~~~陳家這番作態是真正惹到了小皇帝。
隔日清晨,萬德全捧著聖旨來到了毓秀宮。
陳樂瑩清楚的知道了自己應有的下場,所以,當聖旨來臨的時候竟然絲毫不覺難過。
那日皇上的態度已經很明了了,她到底是多強求了,能夠讓母親下半生衣食無憂,她這個做女兒的也算是儘了孝道,可惜,她能求得的也僅此而已了!
陳樂瑩陳常在被賜為安平縣主,去皇家寺廟帶發修行,為皇家祈福。
陳常在應是開國以來第一位被送出宮外的娘娘,這樣年華的姑娘皇上倒也沒有下死手,她被陳家硬送進來,而皇上轉手送出去不過是為了給陳家一個警告罷了,警告陳家莫要太過攜恩求報。
當初皇上登基你陳家是有功不錯,但皇上不可能容忍你這般目中無人,這天下已經換了年號,若在如此識不清,那劉家就是很好的先例。
陳樂瑩此次進宮說虧也不虧,平日裡在陳家莊子上過得那是什麼日子,而如今雖說這麼小的年歲去了寺廟,但身上可是帶著皇上欽賜的封號呢。
不過這事也夠眾人唏噓的,誰能想到都入了宮的妃子竟被賜封為縣主,還送去了皇家寺廟修行,這還真是前所未有的稀奇事,本朝從未發生過,前朝之前也從未聽說!
陳家送進來的女兒輕輕鬆鬆的就這麼被送走了,眾人一開始對於陳家送人進宮持著觀望態度,現在一個個卻都是夾著尾巴,畢竟當初有想法的並非隻陳大人一家!
不過這一番動作倒也不是沒什麼好處,這麼大動作的將心思放出來,直接讓那些揣著小心思的大臣們把心思全部重新塞回了肚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