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269章 投擲不過山海關

第269章 投擲不過山海關(1 / 1)

推荐阅读:

崇禎元年三月十日,寧遠城中三萬多邊軍全部投降。

十五天血戰,攻守雙方付出四萬多人的代價,寧遠大戰終於結束。

隨著寧遠的失陷,明國在遼西隻剩下山海關一地,照目前態勢,山海關也是岌岌可危,隨時都可能被開原軍攻占。

短短三年時間,大明痛失遼東、遼西,原先一個建州女真已經讓皇帝頭痛,現在劉招孫手中控製著女真各部、遼東遼西,外加蒙古一部,朝鮮一部,成為一個加強版的努爾哈赤,或許可以和巔峰時期的皇太極滿清相抗衡。

不過現在不需要和清國抗衡,因為劉招孫已經取代了皇太極,開原軍代替了滿八旗的曆史位置。

實際上,劉招孫現在開始有意無意模仿曆史上皇太極的對明策略。

當然,對於其中一些野蠻成分,他會果斷加以剔除。

經過幾次內部整風運動後,這位遼東最高領袖可以保證,入關後絕不會發生類似留發不留頭文字獄、揚州十日之類的暴行。

除非他突然暴斃。

不屠城,不搞文字獄,這是穿越者的底線。

不過,可以預期的是,入關之後,對某些特定群體的清洗殺戮,總是難以避免的。

眼下,平遼侯和這些群體關係還很密切。

隨著開原軍向遼西不斷推進,遼西各地的士紳豪族紛紛前來投靠,充當開原軍的帶路黨。

如果不是王在晉防守嚴密,嚴查奸細,寧遠城早就被這群熱心士紳從裡麵打開城門了。

有些豪紳,甚至捐錢捐糧,表示要追隨平遼侯殺進關內,建功立業。

遼東遼西儘為劉招孫所有,事實上,他已具備割據稱王的實力。

當然,按照之前已經定好的計劃,此時不能操之過急,一切行動到山海關為止。

所謂投彈不過山海關。

入關之前,人數已經暴漲到四十萬人,劉招孫對軍民的控製開始吃力,等過了山海關,隨軍人數不知道還要增加多少倍。到時候控製不住,便隻有崩盤。

劉招孫很清楚,現在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與朝廷議和,為開原爭取最大利益。

三月十日,午時初刻,在開原眾位將官的簇擁下,平遼侯策馬從春和門緩緩進城,寧遠兩條大街上已經站滿了鎮撫兵負責維持秩序。

近衛軍負責押送投降的邊軍出城,出城後對這些俘虜再做處置。

王在晉他們向平遼侯投降時,寧遠城中尚有三萬多邊軍戰兵,憑借堅固的城池,這些人本可與開原軍一戰,即便不能打退城外幾十萬人馬,也能給開原軍造成一定殺傷。然而,遼鎮覆滅後,沒有祖大壽這個擋箭牌擋在前麵,沒人願意出頭去對抗開原軍。

邊軍總兵、參將們,前日都在城頭親眼目睹了祖家兄弟被活活燒死,祖家的家丁頭子被淩遲處死。劉招孫之殘暴,絲毫不在建奴奴酋之下,沒人願意招惹這個殺神,幾位將官各懷鬼胎,這樣以來,寧遠也就守不住了。

一杆一丈六尺的總兵大旗下,劉招孫與康應乾騎兵並行,前後左右簇擁著上百名衛兵。

遠處春和門大街上人山人海,城中百姓從四處湧來,擠在路旁看熱鬨。

挨著甕城的街道上,遼東經略王在晉帶著十幾個邊軍將官,以及他的標兵營將領,耷拉著腦袋,恭恭敬敬站在那裡。

距離這群俘虜還有百十步時,康應乾詢問道:

“劉總兵,對付這些人,還是得恩威並用,昨日當著他們的麵斬殺五百祖家家丁,這便是威,接下來該如何拉攏他們?不知你有什麼打算?”

劉招孫望著還在遠處風中淩亂的王在晉,神情冷峻道:

“留下他們性命,讓他們回去和朝廷好談。

“王經略乃朝廷堂堂正二品尚書,又兼著遼東經略,官階比下官高,不可行此大禮,以免失了朝廷禮數。”

彼時不知開原軍威,冒犯平遼侯。而今才知開原戰力無雙。

康應乾將王在晉拉到近旁,壓低聲音道:

“平遼侯這兩日心緒不寧,看在你我交情份上,才把這議和之事交給你來做,將來平遼侯入關定鼎天下,也不會忘了賢弟斡旋之功。

王在晉擦了餐額頭汗珠,以前在京師時常聽言官罵遼東一些監軍不知廉恥,他今天才算見識到了康應乾臉皮之厚。

既然已經上了賊船,他隻得無可奈何答應下來,這次邊軍援遼損失如此之大,皇上必然震怒,若能取得“山海關大捷。”他這個遼東經略的位置便算是穩了,至少不用被抓進詔獄。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