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茅元儀繼續打磨他的紅夷大炮炮管,雷匠頭和嚴匠頭則各帶一隊工匠,相互競賽,爭相改進燧發槍簧片。
工匠們熱情高漲,加班加點研製燧發槍,生怕被彆人搶先,贏去了五百兩獎金。
雷匠頭把家裡被褥搬到了工坊,每日吃住都在工坊,中午就讓他老婆送飯,晚上則睡在鐵爐旁,等著銃管淬火、冷卻。
有好幾次,劉招孫晚上巡營回來,遠遠聽到工坊裡傳出叮叮當當的敲打聲。
不止是茅元儀他們,劉招孫也忙得不行。
他每日起床,吃過早飯後,先去城東訓練新兵。
城東空地上,紮起了上百個帳篷,密密麻麻連成一片。
這次新招來的六百名纖夫中,青壯男子有五百二十人,壯婦有三十多人,還有四十多個小孩。
他們暫時都住在帳篷裡,平均五六個人住一頂帳篷,那些拖家帶口的,便全家住在一頂帳篷裡。
劉招孫讓他們先在城東住一段時間,然後再給這些人分地。
在開原,想要分到土地,就必須為這個集體付出,要麼出去打仗、偵查,要麼在家種田做生意。
劉招孫現在暫時沒資格養育閒人,當然,能夠帶資入股也可以考慮。
五百二十纖夫組成新兵訓練營。
劉招孫仍舊按照他之前製定的練兵標準,對這五百二十名青壯進行嚴格訓練。
正式訓練之前,劉招孫在讓這些纖夫休整了十日,每日米飯蒸餅,每日一頓肉食,他們的體力基本得到了恢複。
十日之後,教導司司長袁大人告訴所有人:
任何人,如果在規定時間內,不能達到劉總兵規定的訓練要求,或中途不能堅持下去,就會立即被驅逐出開原城,自生自滅。有家室的,全家人將被趕出開原城。
劉招孫製定的訓練標準,頗為苛刻,需要纖夫流血流汗,掉兩三層皮。
如果一個戰兵,連自己和家人的利益都不能或不願去維護,又怎能相信他們以後可以維護開原的利益。
不能堅持下去的人,隻能被無情淘汰,等待覆滅的命運。
劉招孫堅持和士兵一起訓練,每天上午,他都要花一個時辰時間,和新兵一起跑操、隊列訓練,俯臥撐和長槍練習。
新兵每日訓練三個時辰,分為軍姿、隊列、體能、長槍突刺。
軍姿和隊列並不困難,除了個彆需要反複矯正,絕大大部分士兵很快都能完成。
最難的是長槍突刺,這項訓練非常考驗體力和耐力。
新兵們需要手持一丈七尺的長槍,保持戰鬥陣型,奮力向前突刺,一天下來,突刺兩三千次後,手臂已經沒有知覺。
這樣的超高強度訓練,普通人根本承受不住。
這些纖夫常年拉纖,手上長滿厚厚一層肉繭,即便如此,也有很多人手掌被槍身磨破,血水像紅色油漆一樣將白色槍杆染成暗紅色。
劉招孫望著那些手掌磨破的士兵,鼓勵他們繼續堅持訓練,否則,就要麵臨被逐出開原的命運。
五天之後,便有三人堅持不下去,被淘汰出局,鎮撫兵當著所有新兵的麵,將三人趕出了開原城。
等待這些人的,是野獸和建奴的襲擊。
其餘人見狀,不敢有一絲鬆懈,從軍姿到俯臥撐,再到長槍突刺,每個動作,他們都是一絲不苟完成,哪怕再苦再累,也沒人敢說退出。
他們曾經一無所有,是總兵大人給了一切,讓他們活的像個人樣。
沒有人願意再回到從前那個狀態,回到天津衛拉纖,被達官貴人當成是連豬狗都不如的東西。
劉招孫上午帶著纖夫訓練完,將下午訓練交給兩位千總。
軍隊雖然很重要,但劉總兵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開原是個不大不小的邊城,除去這些守軍,常住人口約有三四萬,這個規模在明代已經算是不小了。
人多了,各種事情就多。
開原城中,除了訓練軍隊,還有各種繁瑣事務都要找到劉招孫,讓他定奪。
大到商稅製定收取,小到街頭打架鬥毆。
還好現在宋應星和袁崇煥來了,他們兩個可以幫助劉招孫分擔很多瑣事。
儘管如此,劉招孫還是忙忙碌碌,連吃飯的時間都快沒有。
很多時候,他中午都留在新兵營,偶爾才會回家一次,和楊青兒金虞姬一起吃午飯。
楊青兒安排胖丫頭準備好夫君喜歡吃的菜肴,一家三口圍在飯桌前一邊吃飯,一邊嬉戲打鬨,便是難得的幸福時刻。
下午,劉招孫接著訓練新兵,結束後會聽取一些下屬彙報,主要是情報司和商務司的一些工作。
由於後金不斷向開原城內安插奸細,包衣和真夷經常混入商人隊伍中,刺探開原軍情,在城中縱火,投毒,不過他們手法粗糙,在城中也無人接應,往往很快就被情報司發現。
稍稍審問之後,情報司便將捕獲的細作腦袋砍下,掛在北門示眾。
這些天,情報司和商務司幾位主官神經都繃得很緊。
每天晚上,劉招孫還去戰兵營巡視一番,這是他的最精銳部隊,算起來,這些精銳已經很久沒有打仗了。
日常的訓練不能宣泄他們的精力,加上天氣逐漸變熱,經常會有士兵打架,鎮撫司和把總們,到了晚上就拎著軍棍穿梭各個軍營,遇到打架的士兵就是一頓暴揍。
隻有劉招孫出現的時候,所有人都會安靜下來,作為這支精銳的脊柱,劉招孫在士兵心目中的地位已經等同於神。
查營的時候,劉招孫經常會找旗隊長、把總級彆的軍官談話,詢問他們軍營最新的動向。
總兵官和士兵說話的平靜而充滿力量,他不會對士兵大吼大叫,他會經常站在士兵角度上考慮一些軍事技術細節問題。
此外,劉招孫還會留意那些作戰勇猛的士兵,每次臨走時,都要拍拍士兵們肩膀,叮囑他們,要戒驕棄惰,好好訓練。
因為,很快就會有一場更加慘烈的大戰要開始了。
“又要死很多兄弟嗎?”
一位愣頭青浙兵忍不住問道,旁邊旗隊長、把總狠狠瞪這士兵一眼,劉招孫卻假裝沒有看見,微笑道:
“是的,這次,會死很多建奴,你做好準備給鄧將軍報仇了嗎?”
劉招孫計劃在軍隊基層安排訓導官,比之前那種單純鼓動的訓導官要做更多工作。
除了基本的鼓舞士氣、照顧新兵之外,還要關心士兵平時生活起居,關注士兵們的心理變化,對軍中可能出現的異樣聲音,及時進行把控和彙報。
建立這樣的組織,需要一大批會寫字,懂思考的年輕人,太老的話也不適合待在軍營。
可惜劉招孫現在還不具備這樣的客觀條件,他找過幾次茅元儀和宋應星,希望從紹興和南昌一帶,重金征募一些私塾先生到遼東。
劉招孫在京師時,聽人說過,南昌一帶,人多地狹而文風興盛,到處都有連鄉試都沒有通過的讀書人。
這些讀書人,往往出身中產之間,家道中落後不知稼嬙(種地),也沒有經商技能,因此生活拮據,他們中有很多人不得不去私塾教書,勉強維持生計。還有些人靠著私塾教書,繼續參加科舉。
劉招孫請求兩人抽空托書一封,讓當地親友介紹一些這樣的讀書人過來,劉招孫許諾給他們三倍於當地標準的束修(給老師的報酬)。
宋應星忙著燧發火銃的改進以及諸多民政事務,每日比劉招孫還要忙碌,他自然是沒空給總兵大人介紹私塾先生。
喬一琦是個人來瘋,聽到劉招孫說要招紹興私塾,以為這武夫現在終於開竅,意識到了讀書人的作用,要大興儒學,當下便答應劉招孫,連夜修書數封,交由塘馬,送往江南。
“劉大人,太祖皇帝建國伊始,便曾言,治國以教化為先,又令天下立社學,延師以教民家弟子,你能招募西賓(私塾先生),教化關外蠻夷,本官甚是欣慰。你放心,本官定會全力支持你的!錢不夠,儘管找本官借!”
“對了,劉總兵,你以前借的一萬三千兩銀子,準備什麼時候還?”
劉招孫對喬一琦笑笑,他不能說想要訓練一大批指導員,幫助自己對軍隊進行更徹底的控製。
他知道,任何話隻要對喬一琦一說,幾天之後便會傳給所有人,隻要那人想聽。
好在這個大嘴巴生性豁達,天性善良,從渾江開始,便對劉招孫一直很照顧,又是借錢又是不動如山,也沒什麼惡意。
劉招孫對他口無遮攔早已見怪不怪,他知道,江南官宦世家的生長環境,不是自己能想象的。
到後來,劉招孫和喬一琦聊天,都儘量不會涉及機密。
等把一日事情做完,天已黑了,金虞姬在前麵點著燈籠,照亮前路,劉總兵在親兵的護衛下,終於能回到參將府,回到他家裡。
等回了家,楊青兒便成了夫君的貼身秘書。
楊青兒會幫夫君將明日的日程安排妥帖,細化到每半個時辰要見誰,要做出什麼決定,日程布置的完美無缺,以防止夫君第二天出現遺漏,
劉招孫雖是精力充沛,但有時也會力有不逮,會有些事情遺忘,他也不可能像朱元璋那樣,什麼事情都要攥在手心,控製到事無巨細,連老百姓穿什麼衣服都要過問。
楊青兒從小隨父親四處征戰,出入營帳,對軍中案牘之事,頗為熟悉,這樣的經曆也養成了她邏輯清晰的特點。
因此,她就成了劉招孫不可或缺的賢內助。
金虞姬在這方麵就有所欠缺,她平日打打殺殺很厲害,可是一翻書就發困,即便是話本小說,也很難看下去。
晚上,總兵夫人提筆寫寫畫畫,幫夫君處理往來公函時,中軍衛隊隊長便靠在圈椅上,伸出她的大長腿,一邊擦拭梅花匕首,一邊呆呆望向誥命夫人。
五月的遼北淅淅瀝瀝,窗外又下起雨,她會想起千裡之外的故國,想起上次在京師和哥哥擦肩而過的情景。
“官人,奴家還能陪你走多久?”
~~~~
城內工匠忙碌不停,城外的農戶也是揮汗如雨,鋤地、施肥、灌溉。和匠戶們一樣,這些分到田的遼民們,恨不能整日都在地裡勞作,隻為他們侍弄的莊稼能早點成熟收獲。
籬笆外麵的野狼還在等待時機,隨時會撲過來咬上一口。
山地戰兵營營長秦建勳,派出八十名隊員在開原周邊山地哨探,驅逐藏匿於山林中的零星後金夜不收。
這支由狼兵與白杆兵及少部分浙兵組成的開原山地戰兵營,乃是全軍精銳。
隊員個人戰力極為強悍,戰鬥意誌遠超普通明軍,他們在與同等數量的建奴白甲兵搏殺中,常常也不落下風。
在這群戰兵的威脅下,藏匿在開原周圍山林中的後金夜不收紛紛往北撤退。
情報司陸續派遣一些臥底前往沈陽、遼陽、京師以及朝鮮的漢城。
這些臥底定期向開原傳遞信息,目前由於情報司人手不足,實力也不夠,情報傳播主要依靠往返各地的商人。
那種街頭暗號各種密碼的諜戰影視劇情節,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存在的,隻是藝術誇張而已。這個時代的情報傳遞,基本都是靠商人進行,無論是後來的晉商八大家還是眼下的開原商人,很多人都是雙麵甚至多麵間諜,熟人之間也是知根知底。
比如說,一個往返於漢城和京師的人參販子,這個月可以給朝鮮傳遞情報,下個月也能給大明傳達軍情,隻要有人給他銀子就行。
劉招孫準備抽空對情報司進行一下簡單的偵查與反偵察培訓,可惜,他一直沒空。
好在情報司眼下的工作主要在開原城內,商業都已完全恢複,劉招孫安排情報司中幾個本地遼人擔任南貨店掌櫃。
十二家南貨鋪生意興隆,每天都有四五十兩銀子進賬,當然,盈利隻是這些店鋪的次要功能,他們最重要的作用還是收集情報。
那些扮做掌櫃的特勤隊員,很快便偵查到一些重要的情報信息。
努爾哈赤在吞並海西後,沒有立即向遼沈兩城擴張,隻是派出大股哨騎偵查遼鎮動向。這個反常舉動引起了劉招孫注意,他讓情報司與山地戰兵營加強配合,
情報司從一個海西皮草商人口中得知,當日濟爾哈朗擊敗海西葉赫時,還有支千人規模葉赫騎兵衝出後金兵包圍,朝南潰散逃去。後金派騎兵搜查了好幾日都沒有結果,後金懷疑葉赫人逃到了朝鮮。
劉招孫知道,這是上天賜給他的機會,老天給他送騎兵來了。
他派裴大虎等人,連續幾日蹲守開原通往蒙古的要道,看看能不能撿漏。
好像不能。
十幾天後,劉招孫失去了耐心,開始忙彆的事情。
很快,他發現一個嚴峻問題。
開原目前最缺的,除了騎兵,便是生產燧發槍和紅衣大炮所需要的銅鐵礦石。
糧食不缺,兵源不缺,銀子也不缺,可是沒有礦石,一切研究便是空中樓閣,不能轉化為成果,沒有任何意義。
劉招孫招來徐霞客,把尋礦的艱巨任務,交給了這位千古奇人。
劉招孫向徐霞客保證,隻要他幫自己找到銅鐵礦,乾完這一票,便讓他放手去探尋東夏國古墓,甚至可以派遣山地戰兵營協作徐先生。
徐霞客聽了,雲淡風輕道:
“劉總兵請放心,徐某不是土夫子,也不會下墓,這次來遼東路上,我便看到一處大礦,就在開原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