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子,你在哪兒啊?出來吧,讓爺幾個好好疼你…”那些個地痞並不著急,步步緊逼的同時,嘴中吐露的都是些不堪入耳的汙言穢語。
就在劉清荷以為她們很快就要被地痞們給找到的時候,外麵突然沒了動靜,這讓劉清荷有些奇怪,她又等了一會兒,才小心地探出頭來張望。
“姑娘莫怕,那些人已經走了。”天色雖漸暗,但劉清荷卻仍能約莫看清眼前男子的模樣是一位長相周正,溫文爾雅的公子。
“多謝公子相幫。”劉清荷與對方道謝,半夏也跟著施禮。
“無妨,入夜走路,姑娘還需多加小心。”男子溫和卻疏離回道。
“多謝公子提醒。”
劉清荷見這位公子坐上馬車後便走了,這才轉身與抱著小狗的半夏道了聲走吧。
半夏還以為這位公子應該會邀請劉清荷上馬車,可誰知卻是自己走了,便有些氣憤,“他都知道入夜天黑了,怎麼卻不叫姑娘你上車?”
“就算他讓我坐車,我也不能坐呀…走吧,也不遠了。”劉清荷隻覺還好對方沒請她上馬車,不然她也不知該用什麼借口拒絕,她雖是現代思想,但終究男女有彆,而且也入夜了,對方雖是幫了她,可也終究是個陌生男子。
半夏又不知嘟囔了一句什麼後隻得是不情願地點了點頭。
劉清荷把小狗給接了過來抱著,轉移了話題垂眸與小狗道,“你不如就叫玉米吧,也好讓你記住今日之事。”
半夏也附和,“對,讓這狗崽子長長記性!”剛剛都要差點被它給害死了!關鍵時候卻是亂叫起來!
劉清荷聽罷隻輕輕一笑,又摸了摸小狗的腦袋。
而此時在那輛馬車內,一位裹著裘衣的年輕婦人也是微笑,“夫君為何不叫那位姑娘一同上車?”
“多有不便…”男子清冷的臉上見年輕婦人臉上的氣色似乎好了許多,便也緩和了語氣說道。
“我以為夫君在京城待久了,便不會拘於這些。”年輕婦人話落又咳嗽了幾聲,還有些喘氣。
“明日那大夫便來了。”
“我這樣倒與二弟有伴了。”年輕婦人不以為然,反而還逗趣了一笑。
待馬車停在了宋府門前,男子才道了句,“是麼?”
他那同父異母的二弟最是狡黠,從小就這般,所以這病到底是真的還是裝的,還有待商榷。
地痞一事過後,讓劉清荷更篤定自己抱養玉米的決定是正確的。
玉米在她家院子已養了兩日,劉清荷發覺似玉米這樣的小土狗其實也很好養,反正是她們吃什麼,它就跟著吃什麼,而今日一早,劉清荷見半夏未醒,隻自個兒從井裡打了一桶水上來,梳洗過後,便舀了一小碗水喂給玉米。
她摸了摸玉米,玉米隨即汪汪地叫了幾聲。
“彆叫,娘還沒醒呢。”劉清荷去到陳氏屋裡,見陳氏少有的仍在睡覺便又輕輕關上了門。
劉媽仍是十年如一日的天未亮就起來乾活了,她見劉清荷進來廚房,便微訝道,“姑娘怎麼起來了?”
劉清荷心情明朗道,“今日要去結工錢,所以起的早些。”
劉媽微笑點頭,又見劉清荷這身雖乾淨但已然舊式的衣衫便想歎氣,若是在從前,劉府的姑娘又何需為了賺一點銀子而拋頭露麵,所以劉媽對於從小看到大的劉清荷自是十分憐惜。
“那就讓半夏陪著你去,早去早回。”
“她還在睡覺,我就不叫醒她了,那繡坊也不遠。”劉清荷從籠屜裡拿了個包子出來,回了聲劉媽後,便拿著包子邊吃邊出門了。
因著下了幾天雨,街上還是有些濕滑,劉清荷現在穿的繡鞋其實並不怎麼防滑,所以她走起路來分外小心。
一路行至繡坊,劉清荷見這繡坊也才剛放下門板開始營業,而且還是那位熟悉的小哥,便向他打招呼,“小哥,今日東家可在?”
“姑娘這般早?是來結工錢的吧?東家還沒來,你先等一會兒。”
畢竟現在還早,當老板的自然是晚到的,劉清荷覺得等等沒什麼,也就微笑點頭。
她一邊等著繡坊東家,一邊隨性地左顧右盼時,便發現這斜對角處竟新開了家醫館。
本著職業通病,她想去看看這裡的醫館到底是什麼樣的,加之繡坊東家也未到,所以劉清荷便來到了醫館門前站定。
“姑娘是來抓藥還是看診?”一小兒模樣的學徒見劉清荷在醫館外也不進來,便上前問了句。
“來…看診。”劉清荷原本就是個醫生,她倒想看看這個時代的同行是怎麼看病的,所以她才故意說她是來看診的。
“我們大夫剛出去,姑娘可先等一會兒。”
“你們這兒隻有一名大夫?”劉清荷又隨意問了句。
學徒點頭,他聽劉清荷這般問,以為是對方很著急,便又說道,“姑娘若是著急,可去街頭那家醫館看看。”
“都是男大夫嗎?有沒有女大夫?”突如其來的一個想法就這麼奔入劉清荷的腦海裡,所以她又問道。
“女大夫?沒有沒有…”學徒一聽劉清荷說道女大夫,便當即搖頭擺手,而且他還有些鄙昵劉清荷所問,因著女子做接生婆倒是有的,做大夫不說少見,那幾乎就是不能的事。
劉清荷見學徒就這麼走開了,似乎也不想再搭理她,便也不知是因剛剛自己說的話有什麼不妥,不過剛好此時,那繡坊的東家也來了,遂劉清荷也不多想,隻又回到繡坊。
繡坊東家一見是劉清荷,便笑道,“姑娘是來結工錢的吧,你放心,這事我記著呢。”
“承蒙您照顧,多謝。”劉清荷雙手接過工錢,又向東家道謝。
繡坊東家挺喜歡劉清荷的,也就多問了句,“剛才見姑娘從那醫館出來,可是家裡人生病了?”
劉清荷總不好說自己是因為好奇醫館是什麼樣的才去看看,所以她囫圇點頭,隻順著東家的意思。
“近來轉涼,是需要注意身子了,不過我看這裡的大夫時常不在,好像都去了宋府。”
劉清荷一聽是宋府便繼而問道,“可是那位宋大善人所居的宋府?”
“對,就是那宋府,聽聞是他那孫媳病了,病得挺嚴重的!”繡坊東家因著做生意,認識了些人脈,自然聽來了消息,也就對這年紀輕輕的宋府大少奶奶的病情頗為惋惜和唏噓。
劉清荷點頭,因著她剛好要去宋府看看,便又問道,“您可知這宋府如何去?”
“姑娘往河邊而去,過了一座橋,再往前走,便看到一座大宅就是了。”繡坊東家雖心裡好奇為何劉清荷要去宋府,但也沒有多問,隻兀自道出這宋府的具體位置。
“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