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都市言情 > 請殿下斬妖 > 六十七.退朝

六十七.退朝(1 / 1)

推荐阅读:

隨著裴修年再轉身入列,這場不怎聲勢浩大的鬨劇便就此揭過了。

至於賞賜,裴修年態度誠懇表示大司命的功法與武器自己很受用,承蒙父皇厚愛,不需過多賞賜之後,昭寧帝龍顏大悅,說什麼也得賞些黃金、馬車、珠寶之類的。

當即便下了手諭,除卻錢財之外,甚至還有一座鑄錢銅爐。

在掌教太監宣讀過後,太和殿內終於開始了正常奏對近日京師乃至整個大周發生的事宜。

也算是迎來了這場早朝之間沒有那麼緊張的中場休息。

雖然虞紅豆此舉有些逾矩,但畢竟她是國公的孫女,再者她的言辭也並未藐視朝堂,禮數也很到位。

況且昭寧帝自己也並未因此事而有什麼不滿的情緒顯露,所以百官之間便也不在明麵上過多關注此事。

隻是有些奇怪昭寧帝為何能夠對於長樂公這等明目張膽地在三皇子跟前安插監視之舉措無動於衷。

不過這也不是什麼要緊事,以三殿下的能耐,不會防不住這等自降身份的虞家小姐的監視。

今日的這一場朝會的展開可以說是讓極多官員感到始料未及,所有的事竟然都是圍繞著三皇子一人延展的…

要知道這可是三皇子第一次上朝,且在他回宮之前,朝中並無黨羽。

雖他軍功卓越,朝堂之中能掀起風浪之事板上釘釘,但誰也沒能預料到會是這樣的場麵,想來是三殿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早已在暗中執棋落子所致。

實際上裴修年自己也沒想到今日的場麵會是這個樣子,如長樂公這等盤外棋子更不用提,這隻能算是陰差陽錯。

但在朝中官員眼中則不一樣,今日朝會站出來親自為三皇子執言者,更是沒有一人出自於太後娘娘的黨派。

甚至不知為何,如今的太後娘娘反而眉目之間略帶著隱隱約約的不悅,但朝堂之上也沒人膽敢觸她黴頭,便無人出言。

百官們保持著緘默結束了奏對,重要的事並不多,也便隻有幾件事:

一是西南在鬨匪患,劫道之事頻出,雲川的收複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受阻。

二是有探子傳報位於東北的金夏正在這大雪將至的時節頗為反常地厲兵秣馬不知籌備何事,但昭寧的北府軍已時刻戒嚴。

三是大周的各個州界中各大正邪兩道的門派如雨後春筍般冒頭,廣納弟子,甚至有傳聞將要召開什麼江湖大比,來排出真真正正的玄天榜該有的名次…

第一件事並不算難,昭寧帝也沒給皇子們一個撿功勳的機會,隻是簡單交給了幾位武將。

至於第二件事則是由七皇子主動請令待至京師事宜了卻之後回北境繼續嚴防死守。

如今還未有探討的便是這第三件事。

朝廷與江湖中的各大門派自然是站在對立麵的,在這樣煉氣士橫行的背景之下更不用提,以武亂禁這四個字絕非戲言。

內憂外患便是如此,昭寧帝審視過太和殿中的百官後,他才是麵色如常地問:

“眾愛卿對於這所謂的江湖大比如何看待?”

群臣之間又是交頭接耳一陣,國子監的大祭酒才是一步跨出,出言道:

“回稟皇上,臣以為,如今正魔兩道冒頭者不過都是些小門小派罷了,何況這等江湖大比八字未有一撇,不如靜觀其變,起碼也待至春來再可做決策。”

老祭酒的思路相對來說保守了許多,但也不失為一種法子,昭寧現在也的確難以分出什麼兵力去製約這幫煉氣士。

尋常的軍隊對付修士的作用微乎及微,但願意為朝廷效力甘願成卒子的修士少的可以忽略…

不過也能理解,人家都修仙了,大多數人想著的也是如何長生,如何修為精進些,將來何時能夠獨斷萬古的好麼…誰甘願來當個什麼大頭兵…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不錯,但他們未必能忠心,況且…如今的昭寧也拿不出什麼重賞來,這時候如果和江湖門派發生衝突,的確不夠明智。

京師之中當然有重兵,昭寧帝甚至坐擁劍宗這樣的龐大宗門,但這並不代表他能在隨時隨地按下所有的江湖門派。

正魔兩道沉默這麼多年,如今起勢,幾乎可以說是必然的結果,是這大爭之世拍岸而來的浪潮。

適時有人便想為大祭酒執言,卻見一直都沒什麼動靜的二皇子忽然跨出一步,一本正經道:

“父皇容稟,兒臣覺得此事得即刻處理,兩道頂流宗門尚未於此時牽頭便也是在靜觀其變,若我朝廷無動於衷,反而成了推波助瀾之舉,還請父皇下令殺雞儆猴。”

裴修年本來是不想管的,但奈何這事影響到了自己那位正端坐殿上的好姐姐的勢力範圍。

太後娘娘多一分力自己也多一分底牌,保不齊哪天要入江湖呢,好歹也能有幾位腰細腿長的妖女姐姐照應一下的不是?

於是他便是再度出言道:

“皇兄之言不敢苟同。啟稟父皇,兒臣以為,此事還是暫且按兵不動更好,天下各州江湖門派如星羅棋布,如今再無青丘入侵,江湖起勢難免。”

“而殺雞儆猴也恐怕隻能震懾一時,而若是江湖中的門派正要以什麼大會當做重現於世的第一步,那反倒是好事,舉辦這樣的大會,勢必要仰仗朝廷的力量。”

裴修年淡然對上李硯的眸光,神色坦然。

百官之中再交談一陣,兩派各執己見,多數站裴修年的出言,這樣奔騰而來的浪潮,想攔是攔不住的。

昭寧帝示意掌教太監再甩過一記靜鞭之後道:

“此事便先靜觀其變,若是兩道風浪漸起,朕再殺雞儆猴不遲,至於江湖大會之事,年兒所言不錯,此事勢必要仰仗朝廷,便也先不議。”

昭寧帝一錘定音,似乎是察覺到今日的朝會總算要結束了,太和殿中的袞袞諸公便是齊聲道:

“陛下聖明!”

昭寧帝似乎是又坐在龍椅之上沉吟了一陣,才是道:

“之所以此行朝會朕特地召回皇兒們,並開如此朝會,是要宣告一件悲報。”

滿座皆驚,才是聽得昭寧帝繼續沉痛道:

“五兒薨殞了,經查實是遭受魔門毒手,即日起訃告天下,七日禁歌舞請宴,待我兒安息。”

太和殿內短暫沉默了會兒,群臣才是躬身齊聲道:

“聖上節哀!”

昭寧帝陌然道:

“若無事,便退朝吧。”

發生這樣的事,誰還敢繼續出列觸黴頭,便又是疊聲告退。

太和殿內的各色冠服朝服如潮水般退出大殿,裴修年與李硯擦肩而過,便聽得他微聲道:

“三弟可否借一步說話?”

裴修年便是頷首道:“當然。”

二皇兄的臉上略帶微笑,他稍作躬身道:“請。”

正巧太後娘娘這時行過他的身邊,一道略帶不善的聲音傳入裴修年的耳中:

“待會來見本宮。”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