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留學生計劃(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船隊過了仁川港,向著漢城而去,到了漢城之後,朝鮮的房屋一般都比較的矮小,遠處輝煌的宮殿很明顯就是朝鮮的王宮了。

朝鮮的王宮名為景福宮,大名鼎鼎的青瓦台就是景福宮的後院。

朱瞻墡的戰船到達渡口的時候,朝鮮國王李裪已經帶著臣民在渡口迎接了。

李裪是個較為瘦高的年輕人,估摸著高度可能有一米七八的樣子,單眼皮讓他的眼睛顯得不大,但是總體臉型五官長得都還算不錯,朝鮮族人顴骨普遍較華夏族人而言,要偏高偏大,這在大明的審美中並不算好看。

朝鮮是大明的屬國,他們的風俗習慣都學習的大明,甚至文字用了許多年的華夏文。

朱瞻墡希望這樣的關係能夠繼續下去,當一個國家使用彆人的語言文字,學習彆人的文化,那這個國家在基底上就認同了他人之文化,永遠不能根除。

戰船靠岸,港口的李裪和大臣們紛紛注視著朱瞻墡從戰船上走下來。

朱瞻墡踏足朝鮮土地,身後黑蛇姬全副武裝跟在朱瞻墡的身邊,倒是頗為唬人。

“朝鮮王李裪,見過珠江郡王殿下。”李裪立馬行禮,作為王的他卻需要對大明的郡王行禮,這其實讓他行禮不舒服,他能被朝鮮曆代稱讚的原因就是他是一個有抱負有能力的好國王。

這次朱瞻墡卻收起了自己紈絝乖張的氣質,在這裡扮演了一個溫文爾雅的郡王爺。

朱瞻墡一個箭步上前,攔住了要行禮的李裪。

“朝鮮王不必如此,你我皆為大明屬臣,論位次你還在我之前,而且三舅哥,我還是你妹夫呢。”

瞧著眼前和藹可親的珠江郡王,李裪一時間難以將之和傳聞中那個紈絝又能征善戰的男人聯係在一起。

因為朱瞻墡的側妃中有李孝珠,所以朝鮮會格外關注這個郡王,畢竟兩邊怎麼算都是姻親,而且就李孝珠和朝鮮王族少量的通信裡麵可以看的出來李孝珠非常受寵愛。

當年李孝珠可是因為朝鮮王室的排擠被送出去和親的,但是沒想到她卻還是最受到疼愛的那一個。

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女窮,古人誠不欺我。

好在李裪本人和李孝珠關係還算是不錯的,所以他當了國王之後,反而信件往來還多了一些。

珠江郡王少年監國,每次都能搞成大動靜,蒸汽戰船這種他們萬分渴望的東西也是他弄出來的,傳聞中他可是一個非常不好相處的男人,但是今日一見麵,卻大為改觀。

李裪和朱瞻墡寒暄了起來,看熱鬨的大臣和民眾都關注著兩人,李裪在朝鮮的聲望非常高,這幾年李裪積極的響應大明的開海禁的政策,讓朝鮮,特彆是沿海的商行生意越做越好,民生情況也越來越好,百姓日子過的好了,自然誇你。

朱瞻墡坐上了馬車隨著李裪去景福宮,馬車內李裪給朱瞻墡詳細的介紹著朝鮮的情況,從朝鮮的地域到現在與大明的貿易情況,他都是脫口而出。

這種信息他提前背是不可能的,隻能還是平常政務中早已爛熟於心,所以交談中可以脫口而出,而且瞧著他認真且意興勃勃的樣子,他應該對於朝鮮有著一份發自內心責任。

因為要來朝鮮,朱瞻墡特地向李孝珠問了這個李裪的一些信息,李孝珠也隻知道小時候的事情,她的三哥比起她的大哥要親和許多,從未見過他打下人,甚至連責罵都很少有,禮儀姿態也很出色,最開始的時候她還可惜的說李裪隻是三哥而已,若他是大哥就好了。

而且李裪身上還有點神異的事情在。

他爹也就是上一任朝鮮國王李芳遠與他的正牌老婆元敬王後閔氏在一開始所生的三個兒子皆是早夭,全養不活。

當李芳遠的又一個兒子(長子)也就是之前的朝鮮王世子李褆出生時,這兩口子嚇壞了,不敢親自養了,就把李褆寄養到了閔家。

次子李補出生後幾天就得病了,又把這兩口子嚇壞了,他們又把次子李補寄養到了彆家。

當第三子李裪出生後,這兩口子死後不肯再把這個兒子寄養出去了,他們就把這個兒子養在了身邊。

所以理論上來說隻有李裪是養在朝鮮王夫婦自己身邊的第一個兒子,而且說來也奇怪,養著其他的兒子都要麼生病要麼早夭,唯獨李裪健康的不行,身體還倍棒,騎馬射箭都行。

這也讓民間的相麵術士說,李裪才是朝鮮的真命天子,其他的王子承載不住朝鮮的國運,所以紛紛早夭,唯有李裪可以承載國運,其他兄弟都是為了給他鋪路的。

最終的最終,也確實是李裪做了朝鮮的國王,而且這才幾年就成為了所有人認可的國王,他們國內稱他為海東堯舜,賢明可比古之聖賢。

你看這就是文化的厲害,他們在稱讚人的時候還得用上華夏曆史上的人物,因為文化已經深耕在他們的腦海中。

來到景福宮內,李裪特地請來的李孝珠的母親王氏,那本來是一位地位低下的朝鮮妃子,因為女兒不受寵愛,自己也不受寵,她的生活相當的一般。

但是隨著李孝珠在大明受寵,她的地位勃然提升了一大截,每次朝鮮王宮宴會也一定有她的席位,母憑女貴。

朱瞻墡和王氏一見麵,王氏激動的對著朱瞻墡行禮,她現在的一切生活都是因為這個素未謀麵的女婿的來的怎麼能不感激的。

第(1/3)頁

第(2/3)頁

當然她說了一大串,朱瞻墡全部聽不懂,畢竟她說的是朝鮮語。

李裪翻譯了一下,就是些感激的話為主。

朱瞻墡對於自己的嶽母非常的尊重,晚宴的時候還特地邀請她一起出席,自己隻是做這些動作,就足以讓嶽母在朝鮮國內繼續安享晚年了。

雖然李孝珠說她以前和她母親的關係不怎麼好,但是畢竟是親生母親,總得照顧著些。

為了迎接珠江郡王,李裪舉辦了隆重的晚宴,與朱瞻墡推杯換盞中,李裪問:“殿下此行來朝鮮和東瀛出使訪問,可是大明大皇帝陛下有天詔示下於我等臣民?”

當然不能說為了在山東屯兵的事情。

朱瞻墡放下了酒杯,正色的說:“自大明開海禁以來,大明也允準朝鮮,東瀛之學子赴大明考學,近些年來確實有不少的學子來大明,但是我們覺得仍是不夠?”

李裪愕然,朱瞻墡這話他不懂,什麼叫仍是不夠,他們朝鮮的學子擠破了腦袋想要前往大明考科舉,但是因為本身的問題,很多人達不到標準而已,但是朱瞻墡這句仍是不夠好像是反而嫌棄來的太少了,這讓李裪如同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此次我從察合台汗國西征歸來,我們的陛下已經允準了在順天府,應天府兩京之地施行三年義務教育,凡事達到十歲之齡,身家清白,家中父母無犯罪曆史的孩子,都可以到學堂以低廉的價格上三年之學,商戶,農戶皆可。”

朱瞻墡此言一出,李裪人都聽傻了,什麼叫三年義務教育,這簡直就是他夢想中的朝鮮教育的未來。

“大明國力鼎盛,大皇帝陛下真是愛民如子。”李裪發自內心的敬佩,這等事情可非凡人能做的。

“我希望朝鮮也可如此。”

朱瞻墡的話讓李裪燃起了希望,但是又陷入了兩難。

“殿下有所不知啊,非我不願,實在無力,我們的農戶也不會讓孩子們荒廢三年的時間去學習文化讓良田無人耕種。”

朱瞻墡自然是知道這種情況的存在。

“我在廣州府建造了一個南海大學,廣招天下學子,三舅哥可聽聞過。”

“臣也有所耳聞,朝鮮但凡去過廣州府的商人,回來都說廣州府若世界之第一大城,高樓玉宇,還有四十多米高的天妃金身,令人嘖嘖稱奇。”李裪的話中也充滿了對於先進大城市的向往。

朱瞻墡趁熱打鐵說:“三舅哥,我有一個留學計劃,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擇選朝鮮內優秀的孩子,十三四歲的精通大明文字語言的孩子,送往我們廣州府,我會讓他們今日學堂和大明的學子一樣進行三年的義務教育,並且其中考學優秀者還可以進入南海大學,甚至進行科考。”

忽然間朱瞻墡提出了如此優厚的條件,李裪怎麼可能不吃驚,天上怎麼會掉這樣的大餡餅?

作為一位賢明的君主,他不覺得朱瞻墡忽然提出這樣優厚的條件是免費的。

“殿下,是否需要我們做什麼?”

“三舅哥,現在朝鮮和大明之間的關係非常好,通商也非常順暢,我希望你們可以允準大明的商人來朝鮮定居,當然是在需要的情況下,還有我將去東瀛,朝鮮與東瀛相距甚近,如果有需要,我相信三舅哥會助我一臂之力。”

朱瞻墡明白自己忽然給出那麼優厚的政策,對方肯定會懷疑自己另有所圖,這也是人之常情,不如就搞一些不痛不癢的要求好了。

李裪是聰明人聽到朱瞻墡說起東瀛還說要助他一臂之力,便明白了意思。

“殿下,大明的商人願意來我們朝鮮定居我們自然是求之不得,我們也希望與大明增加商貿,若能幫上殿下的忙,我們也是求之不得,殿下所說留學計劃,當真可能成行嗎?”

“自然當真。”

說到了此處,朱瞻墡拿著酒杯站起身來,對著下方朝鮮的朝臣說:“諸位朝鮮的臣子,李裪大王的臣子們,自我介紹一下,在下朱瞻墡,珠江郡王,也是你們李孝珠公主的夫君,我還是一位朝鮮女婿。”

瞬間雙方的距離就被拉近了,所有的大臣們都知道朱瞻墡是親近朝鮮的一位大明實權郡王爺,而這樣一位宗主國的實權人物如此親近朝鮮,他們自然萬分樂意。

“珠江郡王神武非凡,器宇軒昂,真是人中龍鳳。”

奉承的話馬上來了,朝鮮會說如此字正腔圓大明話的朝臣可是不多,但是你是怎麼發現我器宇軒昂的呢?

朱瞻墡舉著酒杯對所有人說:“孝珠常常和我說,咱們朝鮮有很多的孩子都很聰明,隻是沒機會讀書,沒機會考科舉,她感到萬分痛心,現在我們大明已經允準的朝鮮學子的科考,我們在廣州府也建立了一套新的學習製度。”

“三年義務教育,大學體係,這次我來就是給大家帶來了消息,以後朝鮮優秀的孩子可以到我們廣州府上學,可以上大學可以考科舉,當然在大學裡麵可以學到的不單單是以前的知識,還有最新式的學問,關於蒸汽機的學問。”

一時間全場驚愕,包括了李裪在內,蒸汽機這樣的大國重器,朱瞻墡居然願意讓外國人學,學啊,那必須學,花多少錢都得學。

“殿下,我們的孩子如何去大明,去廣州府?”

第(2/3)頁

第(3/3)頁

“殿下需要花多少錢?”

……

一群大臣一股腦的開始問了起來,朱瞻墡擺擺手示意他們先停下來,而是看向了李裪。

“我與你們的李裪大王都有意促成此事,至於花費的話,就是就讀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用問題,當然其中優秀的學子我還會額外的提供獎學金來支持他學習。”

“但是……”

朱瞻墡的但是出來,所有人包括李裪都在屏氣凝神的仔細聽著。

“因為之前有先例的存在,朝鮮的學子去了大明便是考了科舉,但是不會說大明話,交流會非常的困難,所以我們希望在朝鮮學生前往大明之前要先將大明的文字和語言學好,就入李裪大王還有在座的幾位大臣,大家的大明話說的就非常的不錯,這樣可以讓學生到了大明之後交流學習更加通暢。”

這就是朱瞻墡的目的,讓朝鮮最為優秀的學生以後都學大明話,寫大明字,隻有這樣的學生才有前途,那麼他們國內的所有孩子都會擠破頭一樣的學習大明話。

甚至漸漸的形成說大明話才是人上人的社會狀態。

而蒸汽機的知識呢?不畫個大餅怎麼讓人上鉤。

三年義務教育,四年大學教育,學成歸來七年之後了。

而且學校裡麵教的大部分都是原理,燒水形成蒸汽的原理,他們想要借此追上大明的腳步,那可還有很長的路子要走,等他們做出來大明的科技早就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他們本身的國力財力和大明也無法比擬。

七年之後朝鮮的學子們帶著蒸汽機的基礎知識回到朝鮮,大明難道還有什麼好擔憂的嗎?

對於這些朝鮮的大臣來說這是他們求之不得的機會,將自己的孩子們送往大明這還能不積極?

朱瞻墡不用想也知道,接下來朝鮮送往大明留學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會是朝鮮權貴階級的孩子。

這也意味著這些權貴階級他們的財產會流向大明,允許他們在廣州府買房就好了。

這些朝鮮的學生以後也一定會宣揚大明有多好,其一本身因為大明比朝鮮發達,所以各項設施都要好,其二因為不斷的宣揚大明的好,才能讓他們高人一等。

而將來朝鮮的所有產業背後都會有大明的影子存在,在背後操控著朝鮮的經濟,文化,讓他們永遠離不開大明。

這就是朱瞻墡的最終目的,當然要達到這個目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是陽謀,擺在明麵上的謀劃,而朝鮮的國王和大臣們還拒絕不了朱瞻墡,因為就現在看來朱瞻墡確實是在幫他們。

“殿下,留學生的計劃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李裪問。

“明日就可以,事情全權拜托大明駐朝鮮的大使館,朝鮮選出來的孩子們在經過大使館的口語和文字檢查後可以得到一份大明的護照,有了這份護照就可以在大明生活,與大明百姓無異。”

“與此同時,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一年兩次機會,我會特彆安排孝珠親自回來接咱們朝鮮的孩子們。”

“是孝珠公主來,那可太好了。”

“太好了。”

在所有人都歡呼中,唯有朝鮮訓民正音的創造者之一,朝鮮的狀元郎鄭麟趾麵無表情的坐在宴席的末尾。

鄭麟趾看著一群勳貴們圍著朱瞻墡,載歌載舞,心中暗自歎息:“人人都說大明話,人人都寫大明字,朝鮮終成大明之朝鮮。”

隻是朱瞻墡給予的待遇太優厚了,他明白自己說服不了所有人與自己一樣,朝鮮的孩子們必將擠破頭一樣的學習大明話。

那份他在家中耗費心力編撰的初版表音字型終將埋沒在黃土之下,無人問津。

------題外話------

這個篇章會有很多反著說的事情,作者是個單純的孩子,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道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