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爭魏 > 第九百二十八章 援

第九百二十八章 援(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事實上,杜預的這一封軍令是有意為之,意在點醒夏王楊毅。

一個七河流域,加上夷播海周邊,夏國的疆域已經足夠大了。

封王他不反對,但封這麼大,將來肯定會成為隱患。

在收到夏國沒有出兵的消息後,鬆了口氣。

如果安西都護府與夏國鬨起了矛盾,隻怕再無機會進取河中。

還好,夏王楊毅是個識大體之人。

薩珊不同於大宛和康居兩個小國,在西域是霸主的存在,實力雄厚。

此次大戰,大宛、康居精銳儘失,傷筋動骨,所以才能迅速被秦軍攻滅,薩珊在河中仍有相當多的兵力。

“大都護,攻下河中不難,難的是如何不陷入與薩珊人的長期爭奪。”苟晞拱手道。

這一路征伐,苟晞倒是讓杜預眼前一亮。

此人頗有帥才,能統兵,亦能治民。

李特接過話頭,“屬下以為當集結重兵,給薩珊人一次重擊,打疼他們,讓他們領教到我大秦的兵威,從此不敢再與我軍對陣!”

苟晞道:“我們的兵力似乎不夠,靠西域諸國之軍,遇到苦戰惡戰,隻怕他們又會不戰而退。”

西域人無論是體魄還是意誌力,都不如純正的秦軍。

短期內,又難以練出一支強兵來。

杜預對兩人的看法頗為認同,薩珊人的主力並不在河中,而是在西邊與羅馬人爭鋒。

“爭奪河中非一朝一夕,眼下先經營興秦郡,積蓄糧草,訓練士卒,靜觀其變!”

“唯!”眾將拱手。

爭奪河中需要一個良好的時機。

中亞不止大秦與薩珊兩股勢力,還有推到恒河流域的貴霜人,河中地區散落著大量白匈奴部落,北麵草原上,還有康居烏孫殘部。

華夏和波斯兩個文明碰撞在一起,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後退。

自己後退的代價,就是彆人更進一步。

薩珊正處在上升期,如同一個躁動的青年,對土地的渴望無以複加。

大興。

南北兩路都大勝的消息傳回,朝堂上卻並沒有多興奮,就連楊崢也沒覺得意外。

大宛、康居不是三百年前的小強國家,夾在大秦與薩珊兩股大勢力之間,被滅也是遲早的。

第(1/3)頁

第(2/3)頁

不過杜預的奏表中,委婉的提到夏國的疆域有些大了,實力更是西域諸國最強。

楊毅這次弄得的確有些不厚道,打下康居之後,一聲不響的吞下去了,至少上個奏表假裝謙讓一番也行啊,仿佛生怕彆人跟他搶一樣。

這說明他對土地頗有野心。

“太子,你怎麼看?”楊崢心中有些不舒服。

這些年的隔離,父子之間到底還是生分了,不過,楊毅手上的實力越來越強,沒有野心反而說不過去了,要麼是隱藏的很好,準備將來玩個大的,要麼就是宣義司、鎮撫司對他失效了。

無論那種,隱患更大。

楊旭看了奏表之後拱手道:“兄長開疆拓土,可喜可賀。”

“你倒是大度。”

楊旭乾笑一聲,“兄長一向勇武,頗有父皇之風,夏國距離大興一萬二千裡,沿途沙漠戈壁,以夏國的形勢,向東不如向西,兄長不會一時湖塗。”

這話說的極有自信,楊崢愣了一下,頗有父皇之風,看似是在褒揚,其實也帶著深深的戒備。

自己是怎麼起來的?

老楊家人人心中有數。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中原不內亂,自己恐怕現在也還是個護羌校尉或者西平太守。

楊旭心中有數就行了。

如果楊旭對楊毅逼的太緊,楊崢心中隻怕更不舒服。

說實話,以夏國現在的體量最多也隻能威脅西域,威脅中原就是一個笑話了。

除非楊毅吞下河中地區,然後再發展個二三十年,倒是有那麼一丁點可能。

不過今日楊旭說出這番話,隻怕楊毅沒哪個機會了。

一句話,中原隻要稍微有點樣子,遼東、漠北、西域機會都不大。

給中原一點壓力也未嘗不可。

“你一定要記住,無論將來發生什麼,你們始終是親兄弟,不可效曹氏同室操戈!”楊崢也隻能言儘於此。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曆史上司馬家自以為吸取了曹氏的教訓,大封諸王於內,終釀成八王之亂。

司馬家的內鬥比曹氏更狠。

“兒臣謹記!”楊旭拱手道。

楊崢遂不在這個問題上多言,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

第(2/3)頁

第(3/3)頁

如今康居、大宛既然拿下了,該準備進軍河中了。

這是楊崢多年的夙願。

杜預的奏表中其實也有請求援軍的意思。

小心使得萬年船。

爭奪河中已經失敗了一次,上一次準備不足,這一次若是失敗,隻怕國中的阻力會非常大,時至今日,楊崢不可能不在乎主和派們想法。

以魯芝為首的傳統士人認為大秦的疆域已經足夠大了,主張修“德政”,希望大秦停止擴張的步伐,發展國內。

畢竟國中還有很多土地沒有開發。

百姓雖然吃上了一口飯,卻並沒有脫離饑寒和天災人禍的威脅。

魯芝的話也有一定的道理,“陛下武功足矣,極西之地,得之難守,虛耗國力,若不遷徙百姓,十年之後,又淪落胡塵。”

楊崢指著沙盤道:“伯父之言,朕豈會不知?然雍涼之地,羌胡、匈奴、鮮卑極多,朕樹以外敵,可以凝聚人心。”

其實玩的也是後世老美的一套,找個共同的敵人,凝聚內部。

再則,大秦的軍功製已經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成為一條底層向上的通道。

不打仗,秦軍的利益就會被動搖。

秦軍為何這麼猛?

還不是利益給的足?敢玩命就能改變命運。

你現在不給他們正規的渠道玩命,他們就會在彆的地方玩命了……

科舉,給寒門庶族一個機會。

征戰,則是給底層將士一條明路。

“伯父大可安心,朕不會動搖國本,曆次征戰也是小規模出兵,河中地處商路重鎮之上,土地肥沃,豈能落入他人之手?”

“既然陛下早有打算,老臣就不多嘴了。”魯芝拱手道。

思忖再三,楊崢決定派文鴦領三萬中軍支援西線戰場,畢其功於一役。

朝會之上,文臣們一片沉默,將領們興致高昂。

每個派係都有每個派係的利益,三萬中軍出征,大興倒也承擔的起,也都在各派係容忍的範圍之內。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