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爭魏 > 第八百八十三章 裁冗

第八百八十三章 裁冗(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還彆說,三省六部頗有效率。

楊崢的大餅剛畫出來,各部就製定了一係列的方案。

工部自然是修橋補路,要想富先修路,古今都是一個道理。

戶部則主張恢複什一稅負,讓百姓手上多留些錢糧。

兵部和吏部則主張裁汰冗員。

修橋補路已經在做,但大規模的土木工程全部禁止,這些東西更勞民傷財,楊崢連大興至潼關的廣通渠都沒挖,就是怕消耗民力。

而減稅這條也不適合眼下。

楊崢已經減免了中原、江東幾年的賦稅,這招用多了,百姓未必會多感恩朝廷,再說西域、遼東、漠北三地將來會出兵,朝廷也需要積蓄些實力。

兵部和吏部的裁汰冗員,倒是可是一試。

晉、吳有大量裙帶關係上來的官員,改朝換代,卻沒有改變他們在地方上的權勢。

很多城池換了城頭的大王旗,就繼續吃香的喝辣的。

父親是縣令,兒子是縣丞。

父親是縣丞,兒子是亭長……

這一套在舊朝玩得轉,在大秦卻不行。

彆小看這些地方小吏,朝廷的很多善政到了他們手上,往往成了惡政。

百姓苦不堪言。

既然是吏部提出來的,楊崢就放權給吏部去處理,還調動宣義司、鎮撫司協助他們。

吏部之事可以放手,兵部之事楊崢從來不敢輕忽。

大興養著二十萬精銳中軍,大規模的戰爭雖然沒有了,但大規模的訓練還在,有時候訓練比戰爭更加艱苦,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動輒百日長途行軍,專挑氣候惡劣路途艱險之地,不是漠北就是高原,或者巴蜀大山。

很多將士已經疲憊不堪。

人過了四十歲,下降的不僅僅是體力,還有心力。

早年受的傷,也會隨著年紀的增大,越來越難受。

更何況很多四十歲的將士早已老婆孩子熱炕頭,他們留在軍中隻會減弱中軍的戰鬥力和意誌。

有鑒於此,楊崢下了退役令,凡軍中將士,可自行決定去留,退役之人第一年免賦,第二年減半,第三年恢複正常。

不出所料,詔令一出來,退役之人絡繹不絕。

漢魏士卒全是終生製的,十五從軍,六十還提著刀血戰,老的不能動了,才退居二線押送糧草輜重,但輜重兵比正兵更累,如同牛馬,終日勞累。

第(1/3)頁

第(2/3)頁

楊崢的退役令絕對是這時代的一大善政。

二十萬中軍,退役者近九萬。

杜預進諫道:“退役將士心係大秦,如陛下之子侄,乃大秦之精華,不如遷往河北、中原、江東,雖為民,亦可為大秦守護一方!”

“元凱所言甚是!退役將士若願去關東,每人一百畝良田,一匹馱馬,皆升宣義掾!”

宣義掾不是宣義郎,相當於後世的共青團員。

以後選村正、裡長、亭長,有優先權。

“中軍八營,臣建議減至六軍。”杜預是左傳癖,左傳有記:天子六軍。

此乃古之法度。

中軍既然裁撤了,自然用不到那麼多的編製。

楊崢點頭同意。

杜預這個權尚書令當的比衛瓘稱職一些,畢竟是帶過兵打過惡仗的人,從懷中掏出一份奏章呈給楊崢。

大致是根據兩漢兵製加以改進,分羽林、虎賁、龍驤、驍騎、越騎、屯騎六軍,每軍皆分左右兩營,每營八千至一萬人。

羽林、龍驤、驍騎三軍駐紮在太極殿東北,故稱北衙。

虎賁、越騎、屯騎三軍駐紮在西南,故稱南衙。

每營設一校尉,一宣義令,互不統屬,輪流戍守大興城和皇城,以及天子宮禁。

平時隻有皇帝虎符加蓋國璽的軍令方可調動,戰時由皇帝指派大將,領虎符出征。

奏章中還有各種其他的規定,互相牽製,互相監督,隻憑一個校尉是無法調動麾下人馬,各軍想要串聯起來,也根本不可能。

杜預的奏章詳細到校尉、宣義令們的住宅都有講究。

這方麵,杜預是專業人士,以楊崢的水平挑不出任何問題,十萬餘精銳中軍,加上地方上的府兵,足夠對付四麵八方的敵人了。

楊崢也一直走精兵路線,晉、吳被滅之後,已經沒有大規模國戰了,放眼周邊,能與大秦匹敵者少之又少。

“甚好,此策交由兵部商議後立即執行。”

杜預的尚書令比較稱職,衛瓘當了這麼多年的尚書令,也該挪挪位子了。

一個人固定在一個位置,不是什麼好事。

以前在朝中衛瓘一家獨大,門生故舊太多,這種局麵繼續下去當然不對,現在杜預來了,問題就迎刃而解。

三省六部,除了尚書省,還有中書省,衛瓘當中書令。

半個月後,杜預就把事情辦的差不多了。

第(2/3)頁

第(3/3)頁

九萬退役將士,願去關東者近七萬。

宣義掾的身份太有誘惑力了,他們為大秦戎馬一生,即便退役了,也希望繼續為大秦發光發熱。

楊崢在大興城外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

一如既往的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氣氛異常熱烈。

楊崢帶著楊旭穿梭在將士之間,望著一張張熟悉的麵孔,羌人、賨人、胡人、漢人……

很多人身上都有老傷,臉上帶著疲色,想著他們終於能歇一歇,過上好日子,心中甚是高興,“爾等雖退役,卻仍是朕的將士!”

一句話,就讓周圍的老卒們熱淚盈眶。

“此生能追隨陛下,死而無憾!”

“隻需陛下一句話,屬下定提刀上陣,為陛下殺賊!”

“生是大秦人,死是大秦鬼!”

……

負心多是讀書人,仗義每多屠狗輩。

跟他們在一起,不需要那麼多的心思,而他們也是最容易滿足的人,一塊田,一碗飯,一句話,就會死心塌地的向前衝!

“哈哈,有誌氣,到了關東彆丟我大秦的臉,彆丟朕的臉!”楊崢端起酒碗。

霎時間,無數隻手舉起,無數道目光彙集而來,“乾了!”

一場場戰火凝聚起來的感情經得起考驗。

隻不過天下無不散的宴席。

哭聲越來越大,很多老卒泣不成聲,楊崢帶著楊旭一一安慰。

第二日又親自為他們送行。

不過楊崢走到哪裡,哪裡就跪倒一片。

杜預沒有說錯,他們對大秦忠心耿耿,分散到關東,能讓大秦的魂魄到處生根發芽。

(本章完)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