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爭魏 > 第八百五十六章 檄

第八百五十六章 檄(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吳國內亂是必然的。

孫皓容不下鐘會,鐘會必定容不得孫皓。

消息傳到大興,楊崢驚歎於這場大亂來的如此之快。

當然,以如今天下的形勢,也拖不下去了。

鐘會隻有快刀斬亂麻,才能迅速整合江東,迎接下一場大戰。

“鐘會陰使蔣斌斬孫皓於陣前,亂軍人心大亂,自相踐踏,城中火起,百姓紛紛出逃,江東豪強十去其六……”趙阿七彙報著建業的情報。

“陸抗什麼反應?”楊崢問道。

趙阿七道:“陸抗上表,支持孫瑾、鐘會,勸鐘會適可而止。”

“沒了?”

“沒……沒了。”趙阿七道。

孫皓再怎麼不堪,也還是江東的太上皇,說殺就殺了,陸抗居然就這麼算了……

“當年出賣孫皓,有陸家一份,孫皓倒行逆施,最不願他複位的,必定是陸抗。”衛瓘分析道。

“看來指望陸抗歸降大秦是可能的了?”楊崢有些惋惜。

陸抗也是華夏的精華,若是為大秦所用,必是一代名臣。

不過陸家在江東樹大根深,即便陸抗想歸降,陸家也未必願意。

天下很多事,不是以個人的意誌為轉移的。

沒人願意舍棄自己的利益,大秦怎麼對士族豪強的,天下有目共睹。

陸家在江東過了這麼多年的舒服日子,肯定不想來關中喝西北風。

江東豪族之貪婪,比中原有過之而無不及。

“江東人心大亂,臣建議立即發兵,襄陽、永安牽製陸抗,壽春攻其北,南中攻其南,會師建業。”衛瓘拱手道。

楊崢也有此意,沒必要再等了。

錯過這個機會,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鐘會的對手一個個倒下,陸抗不願起兵,鐘會說不定還能再折騰十幾年。

他等得起,楊崢等不起。

曆史上鄧艾前腳滅蜀,後腳就上書要發兵攻打東吳。

長江天塹,也無法阻止人心的崩亂。

第(1/3)頁

第(2/3)頁

鐘會贏了江東內鬥,在大局上輸了。

沒能製止這場大亂的發生,鐘會就是失敗的。

反過來說,鐘會的格局也就這麼大了,擅長勾心鬥角,也敗在勾心鬥角上。

豪強同樣也是江東的力量。

鐘會想要重新整合起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朕再給鐘會加點壓力,令太子領四萬步騎增援壽春。”這一戰楊崢不想去了。

楊旭什麼都不缺,唯獨缺少軍功。

讓他在軍中增加點影響力未嘗不可。

有杜預掌舵,伐吳應該沒大問題。

中線襄陽和西線永安都是虛攻,東線壽春和南線南中才是主攻。

隻要渡過長江,江東就大勢已去了。

淮水上盧欽也打造了不少戰船,怎麼渡江就是杜預的事了,楊崢隻要結果。

建業拿下,荊州陸抗不降也得降。

換句話說,四個方向,隨便一邊打開局麵,江東也完了。

上一次荊襄大戰陸抗已經傷了元氣,這一次建業大亂,江東傷了元氣,拿什麼抵擋大秦的四路大軍?

眾人退去之後,魯芝留了下來,“太子年紀尚青,陛下何必令他領軍在外,兵凶戰危……”

這話隻有魯芝敢說。

楊崢也知道他是為自己好,話中的意思是在提醒自己,太子領兵不是一件好事。

不過楊崢有自己的想法,大秦的統治基礎不是士族豪強,而是來自底層將士、百姓的擁護,這一代楊崢能把士族豪強壓住,但下一代呢?

所以需要繼任者有一定的武功,不求是名將,但至少要通兵略。

刀子隻有捏在自己手上才算安全。

再說老楊家的人,不會提刀砍人的祖傳技能,說出去有些丟人。

太子不是沒有競爭對手。

夏國的楊毅就不說了,老六楊昭,在青營中就以軍略和武藝著稱。

後麵幾個小家夥說不定將來出個野心勃勃之人。

競爭無處不在,養兒如羊不如養兒如狼。

第(2/3)頁

第(3/3)頁

至於魯芝的擔憂,楊崢沒放在心上,以太子手上的實力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

相處這麼多年,楊旭的為人楊崢還是清楚的,絕不會愚蠢到來挑戰自己。

“伯父之意,朕已知曉,然大秦雖強盛,依舊有內憂外患,太平天子隻怕不能穩坐大位,而且此戰是以杜預為主將,太子為輔,不必擔憂。”

“老朽多慮了。”魯芝並不是反對太子領兵,而是反對太子手上有兵權,“自古名不正則言不順,江東人心離亂,陛下可發檄文,文武並濟,揚大秦國威,震懾江東士民,必可事半功倍。”

當年司馬家活著的時候,楊崢動不動就起早檄文罵來罵去的,現在反而忘了。

江東剛剛經曆大亂,大秦四路大軍齊出,檄文可收奇效。

“多謝伯父提醒。”楊崢拱手道。

魯芝亦還禮。

一統中原之後,朝中人才濟濟,大把會寫文章的人。

李密、陳壽、左思、向秀、阮籍、劉伶等等。

楊崢為了編纂大秦版本的《永樂大典》,設立文學館,收集天下典籍,網羅四海有才學之士,連西域諸國的書籍也弄來不少。

一篇檄文還不是手到擒來?

楊崢潤色了一番,加了幾筆,檄文就出來了,名曰《平江南檄》: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自漢室傾覆以來,華夏沉淪,四海攻戰,百姓淩遲,自古聖人出,天下太平,大秦皇帝以神武之才,天人之姿,先克雍涼,再並蜀中,揮鞭中原,司馬群醜望風而靡,天下不平者,唯有江東一隅,今精兵百萬,跨江而望,吊民伐罪,混同河山。王師一鼓而渡江,諸將列降而獻土,厥角稽首,迎我前矛,後實先聲,易如破竹。昭天順人信之助,成我風行草偃之功。合天下以清寧,蘇萬民而鎮撫。恩寬幼主以下,罪止頑抗之人。自今檄到,應守令以境土投拜,有功者賞之,負隅頑抗者,滅之!”

檄文寫的霸氣側漏。

不過文人的德行就是如此,裡麵的馬屁,連楊崢看了都忍不住臉紅。

“神武之才”說得過去,“天人之姿”……

檄文其實有四個版本,其他三個過於文采斐然了,洋洋散散上千言,沒有這個簡潔。

檄文首先貼在大興城,立即就萬民沸騰。

百姓們也期待這一天。

分久必合,本來就是天下大勢,人心所向。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