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爭魏 > 第八百一十九章 盛宴

第八百一十九章 盛宴(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返回江夏後,鐘會一直盯著北方形勢。

他當然也是暗中推波助瀾的人之一。

豫、兗二州的作亂,背後離不開他的支持,鐘會甚至一度想讓南陽、弘農、河內都亂起來,但這三郡的士族豪強早就被打趴下了,派出再多的細作,製造再大的流言都沒用。

“秦軍陸續返回關中,看來山東必然大亂!”蔣斌興奮道。

許昌一戰,杜預點到為止,沒有短兵相接,所以沒有撕破臉皮。

但誰都知道,秦國的下一個目標必然是江東。

鐘會一場北伐,也算頗有收獲,拿下大半個豫州,收複許昌,更關鍵的是鐘會得到潁川士族的支持,以後在江東就不是孤家寡人了。

“你以為就憑王氏就能掀翻楊興雲嗎?”鐘會反問道。

表麵看上去三王鬨得挺熱鬨的,但秦國還沒有出手。

“當然不能。”蔣斌不得不承認秦國的實力,除非是所有士族豪強聯合,才有這個可能。

但從古至今,士族豪強都不是鐵板一塊。

“楊興雲不過借王沉之事,欲將不服他的關東豪強連根拔除!好大的魄力,好大的手筆!”鐘會臉上浮起敬佩之色,如果他在江東這麼做,或許此番北伐會是另一種景象。

不過鐘會不是楊崢,看到的想到的都不一樣,麵對的形勢也不一樣。

隻一個陸抗,至今都是鐘會越不過去的坎兒。

現實就是如此殘酷,哪怕鐘會滿腔的雄心壯誌,也不得不妥協。

吳人根本就不想北伐,也不習慣北方的苦寒……

鐘會覺得他們的骨子裡就沒有北伐這根弦。

“難道我們就什麼都不做,眼睜睜看著秦國將中原吃下去?”蔣斌不甘心。

但不甘心又能如何?

再一次提兵北上?吳軍比秦軍更疲憊更厭戰,強行北上,隻怕先崩潰的是鐘會。

鐘會踱了兩步,“此番大亂甚廣,士族豪強塢堡相連,又有王沉、王渾等人,秦軍短期內難以平定,若能拖上一兩年,秦國筋疲力儘,或許我們還有一絲機會。再者,北方大亂,士民南下,可乘機招募一支北人軍。”

其實許昌之戰還暴露出另一個重大問題。

當初跟隨鐘會轉戰東西南北的數萬精銳,如今老的老傷的傷,得不到補充,戰力也在飛速下滑當中。

第(1/3)頁

第(2/3)頁

江東缺乏優質兵源,當年名震天下的丹陽兵,經曆漢末三國的連年大戰,兵力枯竭。

沉瑩麾下就有一千丹陽兵,但戰力並沒有出彩的地方。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這麼多年,丹陽兵的戰力也在向吳軍看齊。

隻有重新招募北人,補充進來,鐘會才具有北伐的實力。

隻有北人願意為重回故土而奮勇作戰。

“屬下明白了。”蔣斌拱手,一臉敬佩之色,不過心中卻一聲歎息,等這支北人軍建立起來,形成戰鬥力,隻怕楊崢的百萬伐吳大軍已經準備好了。

“所以江東必須不遺餘力的支援中原士族豪強,讓他們撐下去、拖下去!”鐘會澹澹道。

“丞相英明!”這麼多年,蔣斌也被江南的溫潤浸透了身子骨,不再如以前那般有鬥誌了,更不想再折騰,其實留在江東也不錯,山靈水秀,物產豐足……

可惜掌權的不是他,而是鐘會。

望著鐘會雙鬢的澹澹灰色,蔣斌心中隻有佩服,世上有多少人能不忘初心?

心中感概,不由得多說了一句,“有江陵在,隻怕丞相難以成功……”

吳國一半的兵權掌握在鐘會手上,另外一半,陸家與豪強共有。

此番北伐,鐘會還要防備有人在後背捅刀子。

所以不得不把皇帝也帶上,留在東關,又讓鐘毅、周處等將坐鎮建業,沒有儘全力。

而且去年一場十年未有的大寒,也是鐘會野心失敗的客觀原因。

鐘會目光忽然鋒利起來,自古以來,攘外必先安內,從未有過內不寧,而外能建功者。

以前是實力不足,隻能與陸家妥協。

但現在不一樣了,鐘會麾下聚集了不少潁川士族的精英……

鄴城。

河北士族豪強幾乎都收到了大秦皇帝楊崢的邀請。

六七日間,河北各地豪族紛紛剛來鄴城。

楊崢盛情款待。

範陽盧氏、範陽祖氏(祖逖家族)、漁陽田氏、中山劉氏、趙郡李氏、中牟潘氏、清河崔氏等等大小士族豪強都派了人過來。

第(2/3)頁

第(3/3)頁

楊崢覺得隻要肯來,就是可以拉攏的對象。

幾十年後的五胡亂華,這些士族豪強中有些家族在抵禦外族時,發揮了積極作用。

河北若是沒有這些士族豪強存在,隻怕遍地都是鮮卑、烏桓人的牛羊。

“朕為諸位準備了一場盛宴!”楊崢笑著拍手,”抬上來!”

能打動人家的隻有利益!

也隻能利益才能讓他們跟大秦一條心。

政治的本質除了妥協,還有交換。

幾十名甲士抬著兩張巨大沙盤進來,組合在一起,放在堂中。

整個陰山以北、遼東的高句麗、東沃沮、扶餘、濊貊、三韓等等都涵蓋其中,山川湖泊,林地雪原,全都纖毫畢現。

這麼大的沙盤立即引起眾人的驚歎聲。

“詩經有雲: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武王伐紂,分封天下,至今已過去一千三百年,大秦起於西地,與周室同出一脈,不能不承續先人之德!”楊崢走到沙盤前,作了一個簡短的開場白。

士族豪強們仿佛嗅到腥味的狼,目光閃閃的看著楊崢。

楊崢提著短刀指著偌大的遼東,“此方土地本為漢土,司馬懿妄加屠戮,七歲童子亦不能幸免遇難,遂使此故土淪落胡塵!朕有意收複,不知諸位可願助朕?事成之日,封土列疆酬謝之,朕會在遼東設郡,諸位可以世襲罔替,永為太守,為我大秦永鎮斯土!”

本以為眾人會激動不已,卻沒想到全都一聲不吭。

不過他們熱切的眼神卻暴露兩人內心的想法。

這等於是封國了。

一個世襲罔替,就對他們有足夠的誘惑力。

但今日能聚集在此地之人,沒一個是蠢材,不可能因為楊崢的幾句話而跑到更為苦寒的遼東去。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