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這是最新打造的破甲箭。”
工坊之內,樊鐵夫捧著一支弩箭呈上,箭頭呈三棱狀,比尋常弩箭稍重一些。
楊崢接過,熟練的上弦,瞄準五十步外的鐵甲。
弩手上手快,穩定性高,尋常士卒兩三天便可上手,十幾天便可速成。
“休”的一聲,鐵甲應聲而破。
“不錯!”楊崢讚了一句。
提升的不僅是箭,弩也進行了改良,扳機采用青銅鑄件,大大增加了準確性。
連續發射三四十次,各種故障就會上來。
楊崢提升工匠地位,采取追責製度後,秦國的軍械越來越精良。
每一把刀,一把弩,一支矛,一件盔甲上都會刻下製作者的姓名。
如果出現問題,會追責至工匠。
輕則當眾鞭笞或者罰俸,重則流放,因此沒人敢在軍械上偷奸耍滑。
很多匠人極其重視名聲。
一輩子都是乾這個的,幾代人的傳承,把招牌和名聲看的比性命還重。
雖然壓力大了些,但待遇卻極高,按照技術的高度,享受十二轉勳功同等的賞賜。
有錢有田還有地位,最關鍵不用腦袋彆褲腰帶上去戰場玩命。
工匠成為很多平民子弟的首選。
一些考不上科舉的庶族文人也加入其中,大大提高了工匠的素質。
楊崢還定期培訓,讓一些等級高的匠人言傳身教。
但凡對工藝有所改進,朝廷會大力賞賜。
匠士之上,全部是漢人,羌人、匈奴、鮮卑大多隻會一些初步的工藝,如打鐵、鍛造、剝皮等等,但漢人工匠能凋刻、提純、萃取等等,還能改進工藝。
楊崢覺得能打破王朝興衰規律的,隻有生產力。
漢魏能碾壓周邊,具有壓倒性的優勢,一方麵固然是將士的勇武,另一方麵則是生產力高於周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楊崢一一查看了其他兵器。
新式斬馬刀、長槍、盔甲等等一應俱全。
“東西有了,但產量也要跟上。”秦國正在擴兵,裝備也要跟上。
披甲率一直是個重大問題。
這年頭有一身皮甲就算精銳了。
楊崢目標是百分之五十鐵甲率。
“陛下放心,臣已下令日夜趕工,分為兩隊,白日一隊,晚上一隊!”樊鐵夫道。
第(1/3)頁
第(2/3)頁
這麼卷的嗎?
楊崢感覺自己就像某些畫大餅的老板……不知不覺有了罪惡感。
“工坊所有人俸祿加一倍,每日三餐,頓頓有肉!”
“謝陛下!”樊鐵夫激動道,“臣必定會鞭策他們,讓他們就住在工坊,每日睡三個時辰,其他時間全部加緊趕工!”
他娘的……
楊崢心中暗罵了一句,盯著這廝的地中海禿頭,用得著這麼玩命嗎?
感覺這廝跟後世某些狗腿子極為相似。
這事勸也不好,不勸也不好。
“算了,你看著辦吧。”楊崢再說下去,這廝搞不好就把九九六、零零七提前弄出來了。
除了兵器,工坊的新東西很多。
指南針、活字印刷都已經弄了出來。
火藥從春秋時代便已經出現,以硫磺、雄黃合硝石,並密燒之而成。
但這東西的穩定性非常差,造出來的也不儘相同,關鍵產量還低,運輸、保存都是重大難題,無法大規模應用於戰爭。
還有按照楊崢的要求從西域和嶺南弄來的棉花、水稻種子。
楊崢原本還想讓占城稻提前八百年在華夏出現,哺育中華民族,然而事情絕沒有那麼簡單。
這些東西都非常挑土壤和氣候。
換了個地方,就水土不服,長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種子需要不斷的培育和適應新環境。
這個過程極其漫長。
秦末漢初,棉花就出現在華夏的視線之中,但直到宋元時期,棉花才開始真正普及。
一方麵是種子的適應問題,另一方麵則是地裡種的糧食都不夠養活人,哪裡還有土地去種棉花?
理想永遠要向現實低頭。
在高產的糧食作物出現前,大規模推廣棉花絕對是找死。
不過,這並不妨礙工坊改良種子。
楊崢在蜀中、漢中、關中、西域設置了試種田,用於改良種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楊崢這一代應該是看不到成果,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隻要堅持不懈,總會出成果的。
“這是什麼東西?”楊崢指著一大缸黑乎乎的東西好奇道。
“此物是馮使君從西域送來,名曰猛火油,遇水不滅。”樊鐵夫道。
猛火油不就是石油嗎?
隻要能燒的東西,基本都可以被用於戰爭。
第(2/3)頁
第(3/3)頁
楊崢記得曆史上有個希臘火的玩意兒,往石油裡麵加了點什麼,就是殺人放火的利器,拜占庭憑借此物擋住了大食人的進攻。
馮琦在西域這麼多年,弄到這個玩意不足為奇。
“將此物填充至火油罐中,以投石機拋射。”楊崢好奇心大起,想試試效果。
“唯!”
樊鐵夫帶著幾個工匠鼓搗一陣,東西很快就有了。
投石車發射出去,砸在水渠中,果然能在水麵燃燒,不過烈度不是很高,沒有想象當中爆裂的效果。
跟火油相差無幾。
“一半火油,一半猛火油,弄些硝石、硫磺、碳粉進去。”楊崢吩咐道。
比例什麼的可以後麵改良,先看看能不能強於火油罐。
一陣操作猛於虎。
東西很快就弄了出來。
再次點燃,拋出。
陶罐在半空中忽然爆裂,“轟”的一聲巨響,烈焰騰空,火星亂飛,周圍的枯木、枯草瞬間燃起大火。
“護甲!”動靜太大,周圍親兵條件反射一般擋在楊崢之前,其他親兵則去撲火。
不過這東西燒起來,很難被撲滅。
遇水反而更為猛烈,隻有覆土才能壓滅火苗。
楊崢大笑起來。
這玩意兒比火油強多了,以後必然是攻城的利器,最起碼能震懾人心。
“調兌的比例你們再摸索摸索,傳令西域,多弄些猛火油來。”
“此物不必去西域取,上郡高奴縣便有,漢書有所提及,高奴縣有洧水可燃,縣南有山,石出黑泉,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龐青道。
高奴其實就是後世的延安地區,離長安不遠。
“速去開采!”楊崢大喜,對龐青刮目相看起來。
身居高位,能篤學不倦的人太少了。
“唯!”龐青一拱手,轉身就去辦了。
當然,把一場大戰完全寄托在某一種武器上,不現實。
這東西的確比猛火油強,但還沒強到能左右一場戰爭的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