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鐘會沒有說錯。
交州七郡,四郡半為秦國攻陷,建業君臣惱羞成怒。
大將軍丁奉為人低調,不爭權奪利,濮陽興與張布掌控內外,閉塞言路,權勢日重。
孫休全都看在眼裡,但顧念著昔日的情分,聽之任之,漸漸荒怠政務,一心讀書治學,酷愛遊獵射雉。
有大臣勸諫:“此為小物,何足甚耽?”
孫休答曰:“雖為小物,耿介過人,朕所以好之。”
意思是,這東西雖小,卻比人要耿直。
然而讀書射獵終有厭倦之時,孫休逐漸有了另一大癖好——五石散。
能沉迷於讀書和射獵不可自拔,當然也會沉迷於五石散。
孫休身體每況愈下。
交州失守,刺史大將被斬的消息傳到建業,濮陽興沒事都要蹦三尺的人,現在出了這麼大的事,無異於打了他這位東吳丞相的臉麵。
自上任以來,濮陽興極為好動,又是興建丹楊湖田,又是出兵趁火打劫蜀中,全都勞民傷財,一事無成,百姓怨恨,士庶離心。
所以為了自己的臉麵,交州一定要奪回。
與張布二人一拍即合。
還假惺惺的去求詢大將軍丁奉出兵方略。
丁奉對聯晉抗秦之策一直有意見。
秦國是虎狼,司馬家也不是什麼好貨色。
東吳休養生息,訓練士卒,等待兩家大戰,再漁翁得利才是上上之策,沒必要跳在前麵。
“交州遙遠,日南、九真、鬱林皆非腹心要害之地,四五萬大軍難以攻克,十萬大軍得不償失。”丁奉覺得有這十萬大軍還不如趁淮南石苞卸任,再來一次合肥之戰,全據江淮、荊州,穩固江東防線。
鐘會多次來信,願與吳國結盟。
這一次若是北上,成功幾率極大。
不過他的意見終究是白搭。
張布、濮陽興防賊一樣防著他,“秦賊無端襲我州郡,若不反擊,秦賊以江東為魚肉也!”
丁奉張了張嘴,“無端”這兩個字讓他心中暗罵,若非這兩人一直盯著蜀中和南中,七八萬大軍壓在永安和南中,秦人也不會反擊。
“請大將軍定出兵之策!”看濮陽興的架勢,已經鐵板釘釘了。
第(1/3)頁
第(2/3)頁
丁奉從來以大局為重,秦國攻打吳國,若是不反擊,的確說不過去,更不想跟濮陽興、張布起衝突,盯著地圖思索一陣,“既然要戰,則傾力一擊,以虞氾為監軍,薛珝為威南將軍、大都督,起十萬大軍南下合浦,彙合蒼梧太守陶璜,水路並進,攻取交州。”
“秦賊在交州不過萬餘眾,我軍十餘萬大軍……”張布疑惑道。
二人原本決定三四萬大軍就差不多了。
情報顯示,霍弋已經率領主力回到南中,留在交州四郡的不過是些豪強私軍。
“老將軍何畏秦人如虎也?”濮陽興大為不悅。
丁奉一生曆經三國時勢變遷,先後從屬甘寧、陸遜、潘璋等大將帳下。
基本參加了吳國所有大戰,從一介小卒殺到大將軍,在軍中威望極高。
這也是張布、濮陽興二人掰不倒丁奉的原因之一。
吳國沒有繼續混亂,也是丁奉這根頂梁柱在撐著。
不然張布、濮陽興兩人早被人亂刀砍死。
石苞被調走,除了鐘會在推波助瀾,丁奉也在暗中推動。
被濮陽興這麼一個晚輩斥責,丁奉臉色一沉,冷哼一聲,堂中頓時寒氣上漲。
兩人為丁奉氣勢所懾,不敢亂語。
丁奉起身道:“兵者,國之大事也,劉俊、修則五戰五敗,遂失交州,二人雖是庸才,然秦軍戰力之強可窺一斑,以某度之,我軍十餘萬,交州亦難以收複!”
有這十餘萬大軍,不如北上聯合鐘會,攻打淮南。
丁奉忽然有些懷念孫綝兄弟。
他二人雖然倒行逆施,殺戮過重,但大戰略上沒有出錯,一直積極北伐。
兩人被夷三族之後,東吳也對北伐徹底沒了興趣。
反而對西進充滿了興趣。
二人低頭不語。
丁奉言儘於此,便告辭離去……
霍弋的上表送到長安時,已經是六月。
“臣弋言:大王眷顧之恩,弋銘感五內,無以為報……東吳必興兵爭奪交州,稷、炅、元等將皆願為大秦死戰,若吳軍三四萬,則為大王吞之,若五六萬,則為大王拒之,若吳興兵十數萬,則請大王重兵出荊州,荊州乃天下之腹心,得其地,順江直下,一鼓而入建業,北上,可會師襄陽、南陽、弘農,威脅洛、許,合圍武關、潼關,天下之司命,莫過於荊州也!大王欲克成帝業,亦由荊州起!”
一封表奏看的楊崢熱血沸騰。
荊州處在三國交界之地。
第(2/3)頁
第(3/3)頁
在魏國手中,天下早就一統了。
即便在當年的蜀國手中,也能配合漢中,兩麵夾擊魏國。
關羽隻憑荊州之眾,兩三萬大軍北伐,就讓曹操動了遷都的心思,最後還是以舉國之力,加上東吳背刺,才把關羽按下去。
除了關羽勇猛善戰,還有荊州的地緣優勢,北麵都是曹魏的腹心之地。
偏偏這麼一個戰略要地落入吳國手中。
還是以極不光明的手段拿到手的。
這也導致東吳北伐不敢從荊州發起,怕蜀國依樣畫葫蘆也來個背刺,營建西陵就是為了防備蜀國東出。
霍弋的意思是以交州四郡,換取東吳的荊州!
不愧是大將。
但問題在於,鎮守荊州的幾個吳國大將都不是簡單人物。
施績、陸抗、步協都是吳國響當當大將。
吳國襲取荊州之後,修建了一座座要塞。
當年王昶、州泰、王基數次發動大戰,都沒有拿下荊州。
楊崢覺得機會不太大。
吳國雖然混亂,但因為其特殊的兵製,江東大族各有善戰私兵,進取不足,防守有餘。
陸遜破丹揚費棧,得精卒數萬人,攻鄱陽吳遽等得精兵八千餘人。
賀齊攻建安、漢興、南平郡洪明等料出兵萬人,平豫章東部彭材等得眾萬餘人,揀其精健為部曲。
吳國就是這麼一個怪胎。
雖然沒有司馬昭的占田製,但步子邁的比司馬昭更遠。
所以這麼多年,東吳朝堂上一直殺來殺去的,其根本就在於此。
豪強們互相牽製,反而讓孫家顫顫巍巍的坐在皇位上。
/107/107629/28525493.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