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爭魏 > 第五百二十二章 難題

第五百二十二章 難題(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這幾年來,薑維越來越感到三國鼎立的局勢搖搖欲墜。

曹魏給過吳蜀兩國很多機會。

王淩之叛、東興之戰、毌丘儉之叛,直到諸葛誕之叛。

中原始終屹立不倒,並且越打越強大。

司馬昭滅諸葛誕,幾乎是以一家之力,獨鬥四方勢力。

諸葛誕、孫綝敗的很慘,蜀軍也灰溜溜的退回漢中,隻有楊崢一直在贏,而且每次都踩準了司馬昭的虛弱期,趁其青黃不接氣力不濟時發兵,擊敗一個個名將。

仿佛未卜先知一般。

楊崢是順時勢而行,薑維卻是在逆勢而行。

段穀一敗後不僅不休養士卒,反而更加激進的斂兵聚穀,以漢中為誘餌,誘敵深入,致使蜀國有今日大禍。

“諸葛思遠有五六萬之眾,就算不能擊敗涼軍,守住綿竹關也足夠了,我軍之大敵仍是鐘會。”董厥並未覺得當前形勢有多惡劣。

杜預隻有三萬兵力,而鐘會有十二萬大軍。

退一步講,就算綿竹關被攻破了,成都堅城一座,十幾萬人口,足以支撐一年半載。

“涼軍雖是奇兵,亦是孤軍深入,諸葛思遠乃丞相之麟子,必能守住綿竹!”廖化對諸葛武侯有種盲目的崇拜之情。

其實蜀國全都是這種想法。

諸葛武侯地位超卓,所以他的嫡子也一定不負眾望。

諸葛瞻年紀輕輕,便萬眾矚目。

成都每有良政,百姓皆口口相傳:此必是葛侯所為。

而成都之惡政,皆歸黃皓等閹宦逆臣,連當年陳袛也受到了牽連,風評不佳。

薑維原本想讓張翼領一萬大軍回防成都,但現在眾口一詞,他也就不再堅持了。

從任何方麵看,有綿竹關在手,還有五萬大軍的諸葛瞻都占有絕對的優勢。

劍閣麵臨的壓力本就比綿竹關大。

此地雖是天險,卻並不是全無破綻,劍閣之東,有數條小道直通閬中。

當年劉備定蜀之後,以張飛屯兵閬中,也可見對此地的重視。

薑維的重任仍是擊退鐘會,奪回陽安關,恢複漢中。

“再過一月,鐘會的糧食也就儘了!”老將張翼終於提供一條有建設性的消息。

前些時日試探進攻,與細作重新取得聯係。

第(1/3)頁

第(2/3)頁

眾將皆是精神一振。

一個月的時間並不算長。

一個月後,天氣轉暖,正是進攻的大好時機。

擊退鐘會,就算杜預攻破綿竹關,也完全可以回師救援。

“天佑我大漢!”廖化長長舒了一口氣。

薑維臉上的皺紋也舒展了幾分,鐘會糧儘,收編這十二萬魏軍足以彌補損失,再經營數年,大漢可重新北伐!

不過,是北伐楊崢,還是北伐司馬昭,可依時而定。

“來而不往非禮也,鐘會勸降於吾,吾亦勸降他!”薑維當即提筆。

“偽朝征西鐘士季足下,司馬昭敗於馮翊,十六萬大軍儘滅,司馬氏將有大禍,值此傾危之際,陽安一隅之地,焉能持久?今北有涼州鐵騎,南有大漢銳甲,漢中已成絕地,為足下計,若能倒戈歸漢,則不亞於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青史悠悠,百世流芳。若不能,當速歸關東,洛陽花落誰家,猶未可知也。足下有張良之謀,陳平之計,兩軍爭鋒,實非所長,若貪戀一時之小利,而錯中原之大計,悔恨何極!”

隨意幾筆,便將鐘會麵臨的形勢寫的清清楚楚。

現在回去,還能跟司馬昭爭一爭,若再拖延幾日,即便糧草充足,也將麵臨南北的夾擊,到時候要考慮投降的首先是鐘會。

信很快就送到鐘會麵前。

兩軍雖在交戰,但都極有風度,使者來往頻繁。

薑維信中又是韓信,又是張良、陳平的,鐘會就吃這一套,看完之後心花怒放,“知我者薑伯約也!”

中原名士互相吹捧、互相題表,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

不然名聲怎麼來的?

“難道薑維真的欲投附都督?”王濬盯著鐘會手中的信。

但這一次鐘會並沒有給他看的意思。

鐘會摸了摸下頷,眼中精光閃閃,“當然沒有,蜀國還未山窮水儘,薑伯約豈會投降?”

薑維的話他一向字字斟酌。

留在漢中風險的確非常大,充滿了各種變數,到目前為止,也僅是拿下了陽安關,漢、樂二城連影子都沒有。

反而驅兵回關東,勝算更大一些。

洛陽二三十萬的中軍全被司馬昭揮霍一空。

還有誰能擋他這十二萬大軍?

這是軍事層麵上優勢。

更大的優勢在政治層麵上。

第(2/3)頁

第(3/3)頁

司馬昭十六萬大軍灰飛煙滅,而他鐘會卻領著十二萬大軍安然回返,中原士族會心向誰?中原百姓會向著誰?

司馬昭為了此戰,涸澤而漁,百姓早已怨聲載道。

現在的鐘會恰如當年的司馬懿,兵權、名望、功勞全都有了……

這段時日以來,鐘會也沒有閒著,不斷拉攏軍中牙門將以下軍官,已經得到不少人暗中效忠。

鐘氏的部曲也不斷收攏兵權。

這十二大軍,大半被鐘會掌握。

“哎呀,薑伯約可給我出了個難題。”鐘會又揉了揉額頭。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即便拿下蜀國,北麵的楊崢會袖手旁觀?

鐘會敢薑維對壘,也敢跟杜預爭鋒,就是不敢跟現在的楊崢兵戎相見。

正如薑維所言,鐘會有張良之謀,陳平之計,卻並不擅長兩軍爭鋒。

涼州人太凶殘了……

走了董卓,去了馬超,現在又來了個楊崢……

王濬被鐘會弄糊塗了,“那麼都督到底是戰是走?”

關中大戰已經落下帷幕。

王濬自家人知自家事,糧草又捉襟見肘了。

十二萬大軍人吃馬嚼的,每日消耗原本想象中的要多。

加上收編的蔣舒部眾和俘虜,消耗起來更加恐怖。

總之,在王濬看來,要麼北上,趁楊崢師老兵疲時爭奪關中,要麼南下與杜預在戰略上夾擊蜀國,都不錯,哪怕給他一萬人馬穿行閬中小道也行。

唯獨按兵不動最是危險,白白錯過良機。

現在是優勢,但等北麵楊崢緩過氣來,就不是優勢了。

“不戰也不走,繼續等!不得薑伯約,為我此生之大憾也!”鐘會固執己見。

他隱隱有種直覺,機會並沒有消失,而是越來越大。

王濬一臉古怪的盯著鐘會。

/107/107629/28525158.ht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