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爭魏 > 第三百八十章 檄文

第三百八十章 檄文(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很快,衛瓘的檄文傳遍雍涼,並向關東漫延。

還有幾份檄文出現在漢中。

“他楊興雲難道還真是曹魏的大忠臣不成?大言不慚。”黃崇冷笑道。

“楊崢狼子野心,何須多言?魏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其若崛起,與司馬父子一般無二。”傅僉之前見過楊崢,印象深刻,怎麼看怎麼不像“忠臣”。

再說曹魏還有忠臣嗎?

薑維拿著檄文,眉頭一挑,臉上神色古怪,“楊興雲啊楊興雲,莫非你看不出此乃司馬昭之陷阱?泥足深陷於長安,想要抽身就沒那麼容易了。”

黃崇道:“他自尋死,與我何乾?涼州有失,我軍正可北上先取西平,再克武威!”

當日楊崢拒絕了他,令他一直記恨在心。

傅僉眼神一亮,“好計!若克服西平、武威,則涼州西域將為大漢所得,興複漢室近在咫尺!”

“不,你們不了解此人,表麵上,此人粗鄙武夫,實則謀定而後動,從不作無謂之舉,否則也不會以區區西平,數年間進占涼州。”薑維放下檄文,雙手背負,遙望北麵蒼莽青山。

“陛下已經同意將軍北伐之舉,胡都督將統漢中精銳出木門道,合擊天水。”黃崇笑道。

蔣琬、董允、費禕相繼亡故之後,荊州一係遭受重大損失,而這麼多年,荊州故舊接連病故,實力早已大不如前。

胡濟從中脫穎而出。

當年在諸葛武侯麾下為主薄時,將其與崔州平、徐元直、董幼宰相提並論。

而胡濟也是諸葛武侯的舊友,在荊州士人中地位超卓。

蜀漢朝以胡濟繼王平為漢中都督,授予節符,遙領兗州刺史,升任鎮西大將軍。

可謂是蜀國元老級彆的人物。

薑維臉上皺紋舒展不少,“此戰必取隴右。”

按照常理,楊崢起兵,則鄧艾必定緊隨其後,雍涼烽火大起,蜀軍就成了黃雀,一舉吞下螳螂與蟬。

形勢對於蜀軍而言,一片大好。

洛陽,司馬昭捧著檄文,額頭上青筋直冒。

楊崢再一次挑戰了他的極限。

而且這一次的檄文比前幾次更為刻毒,也更有說服力。

司馬昭繼之,如虎狼盤於廟堂,蛇蠍潛於床榻,猶複包藏禍心,窺竊神器。而天下人皆懾其陰毒,畏賊如虎,蜷縮如鼠!

這何嘗不是在說魏國朝堂的現實?

“楊兒敢來,定叫他片甲不返!傳令中軍雍涼諸將,務必生擒此賊,千刀萬剮方能泄我心頭之恨。”

“唯!”

第(1/3)頁

第(2/3)頁

堂中諸人都是一臉怒色。

楊崢罵司馬父子也就罷了,畢竟也不是第一次,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個樂子,忍忍也就過去了。

現在倒好,連他們也一起帶上了。

司馬氏諸賊之首,以謝蒼天,祭神靈,方不負諸公先人魏臣之忠也……

不僅把他們帶上了,連他們先人也一起捎上了。

不提著司馬昭的腦袋,就是對不起自己的先人。

關鍵楊崢並沒有罵錯,他們的先輩的確是曹魏的忠臣。

漢魏以孝治國,而這些士家,最喜歡在“孝”上麵做文章。

榻中諸人,賈充麵色最是潮紅,沒辦法,他的父親賈逵名聲最大,也是最忠於曹魏的。

“哎呀,公閭,你莫不是身體欠恙?不妨回去休息一兩日。”越是想找條地縫鑽,就越是被人注意到。

賈充抬頭,正看到鐘會一臉戲謔的笑容。

鐘會現在風頭正盛,榮登司馬昭第一心腹,賈充心中暗恨,卻不敢與他頂撞,直接起身向司馬昭拱手道:“大將軍何必與一粗鄙武夫一般見識?彼若來,則涼州之勢自破。”

賈充開口,其他人也勸司馬昭冷靜。

花花轎子人抬人,人扶著人,大家也可以一起找台階下。

司馬昭等的也就是這個台階,不然也不會找這麼多人一起來議事。

洛陽城中,五萬步騎已經枕戈待旦,隻等涼軍兵臨長安城下。

這還是第一支人馬。

並州、河北諸地的匈奴、鮮卑騎兵陸陸續續抵達河東郡治所蒲阪縣。

南麵,州泰領荊北之軍抵達武關。

西麵,還有鄧艾的兩萬精銳。

大網已經張開,隻等楊崢這條魚往裡麵跳。

所以司馬昭表麵上很憤怒,心中實則鬆了一口氣。

不怕西賊不出,就怕他們龜縮,洛陽鞭長莫及。

檄文同樣也出現在皇帝曹髦的案頭。

“我大魏還有此等忠臣?”曹髦略感詫異。

但同時也有幾分欣喜。

現在的他如同洛陽城中的一隻金絲雀,自從登基為帝後,便很難接觸到外界的消息。

第(2/3)頁

第(3/3)頁

司馬昭與郭太後互為表裡,隔絕內外。

如同一張大網,令這位年輕的皇帝喘不過氣來。

“陛下,楊崢此人名為魏臣,實為欺世盜名之賊!”侍中鄭小同道。

王深、王沈、王業三兄弟也侍候在魏帝周圍,或為侍中,或為散騎常侍,同聲附和道:“楊賊與當年董卓、馬超一丘之貉,他日必將為禍天下。”

魏帝看了看四人,眼神失望,“彼或為賊,然敢仗義執言,公等為臣,卻屈身司馬氏之下!”

“陛下慎言!”鄭小同驚慌失措。

王深、王沈、王業三兄弟皆出身太原王氏,乃鎮南大將軍王昶的子侄。

這些人早已與司馬氏同氣連枝。

然而曹髦卻不甚在意,“諸位都是大魏臣子,太原王氏為吾家之肱骨,朕以坦誠待之,三位必不負朕,何須忌言?”

王深、王沈、王業三人連連叩謝。

鄭小同一陣愕然,見到皇帝閃爍的眼神,心中一動,莫非皇帝是在拉攏太原王氏?

心中不免生出幾分唏噓。

若當年明帝所立之人是此位,或許大魏江山不至於淪落至此。

離開皇宮之後,還未出皇城,便被大將軍府的掾吏叫住,“大將軍有事與鄭侍中商議。”

鄭小同不疑有他,隨同而去。

恰逢司馬昭如廁,堂中無人,案幾上公文未收。

稍頃,司馬昭返回,半真半假的戲謔問道:“可曾偷看吾之機密?”

鄭小同謙謙君子,坦率道:“不曾。”

司馬昭笑道:“雖然如此,寧我負卿,無卿負我。”

鄭小同愕然的看著司馬昭。

而此時下人送來一樽酒。

鄭小同長歎兩聲,又長笑一聲,端起酒樽一飲而儘。

當夜,侍中鄭小同病亡於府中。

/131/131302/31240537.ht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