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爭魏 > 第六十二章 明暗

第六十二章 明暗(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飲水思源,沒有夏侯霸,就沒有楊崢的今日。

行至東麵五十裡金劍山,正遇夏侯霸、李彌一行。

“屬下拜見將軍。”楊崢滾鞍下馬,熱情的不得了。

李彌在旁一臉便秘的陰沉神色,身後二十餘隨從,皆腰纏長劍,神情戒備。

看得出來,他其實也不想來。

但上麵的命令頂在腦門上,不來也不行。

“興雲何必多禮。”夏侯霸頗為歡喜。

今日的他沒穿甲胄,一身常服,看上去更像一個威嚴長者。

“將軍乃國家之乾城、隴西之依仗,屬下隻恐禮數不周。”馬屁還是要奉上的。

李彌冷哼一聲。

夏侯霸淡淡一笑,“行了,回枹罕再說。”

回到枹罕,夏侯霸馬不停蹄的檢查了一番防務。

城池加固,賨兵訓練,斥候遠派……

忙忙碌碌中,一切都井井有條。

羌人漢民各安其份,農人士卒各儘其職,商旅來來往往,全無阻礙。

夏侯霸不由讚歎,“隴右能有此等景象,實屬不易,今日方知興雲之才乾。”

楊崢一陣慚愧,其實也沒做什麼,隻是提供了一個安穩的環境。

沒有李彌在場,兩人說話也就沒那麼多顧忌。

楊崢屏退左右,夏侯霸的親衛也自動站遠。

“李彌出任枹罕令,乃是郭淮之命。”夏侯霸也不繞圈子了。

這些楊崢早就猜到了,“多謝將軍提醒。”

夏侯霸歎了口氣,“我幾番上書大將軍調走李彌,換一個有實才之人來,大將軍一直置若罔聞。”

楊崢暗自苦笑,要不李勝、鄧颺等人是曹爽的親信?

“眼下蜀人蠢蠢欲動,隴西不可內亂。”夏侯霸有意無意道。

“屬下必以大局為重。”楊崢隻能順著他的話說。

隻要李彌不搞事,他也願意當沒這個人。

夏侯霸望著城外的青翠山川,忽而發出一聲歎息,“不錯,以大局為重。”

其實伐蜀戰敗後,夏侯霸的日子也不怎麼好過,夏侯玄失去人心,郭淮跟他不對付,南安太守鄧艾,更是司馬氏的人,背後還有安定胡家。

如果夏侯霸戰敗,不僅夏侯家的顏麵掃地,也預示著諸夏侯曹再無能統兵之人。

“枹罕有興雲在,本將無憂矣,狄道諸事繁雜,就不多留了。”夏侯霸風風火火,轉身就走。

第(1/3)頁

第(2/3)頁

楊崢知道這是實情,一個枹罕縣都這麼多事,更何況一個隴西郡。

也就沒有挽留,“將軍珍重。”

前麵無數句阿諛奉承的話,都沒有這句話真實。

很多時候,楊崢都把夏侯霸當做兄長看待。

也隻有他在這世道裡,對自己像個樣子。

當然,僅僅是在心中。

夏侯霸一愣,似乎也感覺到了一些真意,目光柔和的點點頭。

一直送出城二十裡,才返回城中。

夏侯霸走了,事情沒完。

也該跟李彌碰碰頭,摸一摸他的心思。

說句難聽的,現在枹罕城是楊崢的一畝三分地,李彌夾著尾巴做人,大家自然相安無事。

若有其他心思,楊崢也能不動聲色的為難他。

反過來講,李彌在自己手上捏著,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既然正牌縣令來了,楊崢把縣衙讓了出去。

讓春娘和孩子們搬到城南一處僻靜彆院。

李彌一到枹罕,首先就令人修葺他的宅邸。

看得出來,他對生活要求頗高。

李勝、鄧颺等人,都是當年被明帝欽點的浮華之人。

李彌自然也沾了些光。

不過枹罕不同於郡治狄道,處在百廢待興的狀態,漢民稀少,夷狄居多,沒有那麼多資源。

“李司馬彆來無恙啊。”演戲就要演到位,楊崢一團和氣。

李彌還是那張老實本分的臉,隻不過眼神不斷閃動,“好說好說,今後共事一城,還望楊都尉不計前嫌。”

原來這廝心中還是有數的,也知道服軟。

楊崢故作驚訝道:“同為夏侯將軍效力,有何前嫌?”

“楊都尉所言甚是,在下一心為公,就算有些嫌隙,也是出於公心。”

誇他兩句,他還喘上了。

這些鬼話也就說說而已,若當了真,那就真傻的不可救藥了。

不過李彌這種態度還是可以的,隻要彆搞事,到時候大家好聚好散。

兩人越談越是熱絡,仿佛是多年故人重聚一般。

雙方麵子上都過得去。

第(2/3)頁

第(3/3)頁

見他這個態度,楊崢的心也就放了一半。

其實現在李彌的處境也不太好,夏侯霸不待見,郭淮肯定不會青睞他,兩頭不討好,何必跟自己作對呢?

必要的防備還是要的。

枹罕城多多少少有一些秘密,被他知道終究不太好。

“你二人盯緊他,隱秘一些,你們自行挑選二十個人作部下,今後隻對我負責。”楊崢對身邊的趙阿七、公孫甫道。

“諾。”二人拱手應命。

手上明麵力量越來越多,暗中力量也需要培養了。

入鄉就要隨俗。

沒有家世,就隻能自力更生。

此後幾天倒也平靜。

李彌整天足不出戶,對治理羌人沒什麼興趣,羌人也不太鳥他。

偶爾在二十護衛的陪同下,尋訪附近漢民塢堡。

不過效果不大,能在遍地生存的漢民,其實比羌人更剽悍。

有些塢堡背後還有複雜的關係網,是名副其實的地頭蛇,一聲招呼,轉眼就能聚集十裡八鄉的漢民提刀而來。

彆說他李彌,就算李勝來了,也未必給麵子。

趙阿七、公孫甫辦事仔細,挑選的人也全都頭腦靈活手腳麻利之人,不止是武衛營,還有羌人、賨人,居然還從四十三名孩子中挑選了五人。

這正說明二人心思縝密,隴西諸族混雜,全是漢人肯定說不過去,很多事也辦不了。

楊崢一一勉勵他們,提升每月的軍餉。

此後楊崢每日在龍蛇穀、枹罕之間穿梭,訓練羌營,巡視屯墾。

地裡的莊稼一日高過一日,讓這片邊荒之地充滿了生機。

羌漢牧民的牛羊也漸漸壯實起來。

龍蛇穀也走上正軌。

孩子們教羌人學漢言的同時,也在學習羌言。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轉變。

楊崢總算能鬆下一口氣。

彆人對蜀軍北伐心有餘悸,但熟知曆史進程的楊崢知道,在蔣琬、費禕還在的時候,蜀人以休養生息為主,限製了薑維的兵力。

整個隴西夏侯霸手上有六千餘兵力,加上漢夷青壯,薑維未必能討得到好處。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