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日。
杜寧在嵐州城文院講學傳道,開創杏壇聖地的事情刊登諸國文報頭條,引起了諸國文壇的轟動。
那些反對杜寧《華夏新律》的讀書人這時候才意識到,杜寧的法家聖道新思想將會對人族有著重大的貢獻和影響。
能夠開創杏壇聖地的思想,豈能是顛覆人族秩序的思想?
眾多法家讀書人開始進行了深思和反省,難道從一開始,真的是他們這些反對杜寧思想的讀書人錯了嗎?
如果他們沒有錯,那麼杜寧就不應該能開創出杏壇聖地。
同樣的道理,杜寧能夠開創出杏壇聖地,說明杜寧的思想並沒有錯。
更讓人感到難以置信的是,就連法家半聖彭星河也都在眾怒睽睽之下拜杜寧為師,向杜寧學習他的法家聖道新思想。
若是杜寧錯了,那豈不是說明法家半聖彭星河也錯了?
諸國許多法家讀書人極力反對杜寧,可對於法家半聖彭星河則是非常的支持。
結果彭星河跑去杏壇拜師杜寧,讓杜寧成了半聖之師,險些讓一些法家讀書人的文膽承受不住崩潰。
這實在是太荒謬了!
說來說去,最後還是那些針對杜寧的法家人錯了。
由於杜寧開創杏壇聖地,將眾多聖杏果實交由聖院分配,為了表彰杜寧的功績,聖院也投桃報李賞賜了許多神物送給杜寧。
比如能夠解百毒的神藥、增長才氣力量的寶玉、以及一些半聖手書。
半聖手書乃是半聖親手抄錄的儒家經典書籍,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通常隻有眾聖世家的讀書人才能夠資格閱讀。
然而杜寧的杏壇誕生了諸多聖杏果實,有大功於人族,所以聖院才會破例讓杜寧閱讀半聖手書。
對於能夠窺探聖道的杜寧而言,半聖手書可是大有用處!
同日。
雲國泓軒帝在金鑾殿上頒布政令,即日起在雲國施行《華夏新律》,在全國進行法律改革。
杜寧是雲國走出去的讀書人,開創杏壇聖地以後,又一次為雲國爭光。
於是,泓軒帝力排眾議,將《華夏新律》奉為治國典籍。
杜寧在嵐州城做了一個好榜樣,雲國又怎麼能夠沒有表示?
雖然依舊有許多頑固的法家官員反對,但是在朝堂之上,支持杜寧《華夏新律》的官員更多,那些頑固的法家官員萬般無奈,也隻能是任由潮流去了。
就在泓軒帝下令全國改革法律以後,雲國各州、府、縣境內的百姓們歡呼雀躍,好像是即將過年一般高興。
而許多世家則非常的不高興,因為雲國一旦施行《華夏新律》,將會間接性觸犯到他們世家的利益,於是便有一些世家帶頭反對,結果所有反對的奏折剛到中書閣,就都被泓軒帝不客氣的駁回。
蘇州文院。
葉驚鴻的鴻雁印收到了一封來自京城的傳書,在閱讀完其中的內容以後,葉驚鴻臉上流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開創杏壇聖地,革新法家思想,杜寧這小子,他已經遠遠超越了我……”
葉驚鴻想起就在兩年多前,杜寧還是一個剛剛踏上儒道的年輕學子,也正是因為杜寧寫的一首《竹石》,讓葉驚鴻注意到了杜寧,在得知賢王黨的官員要對杜寧不利以後,便親自前往南平府救了杜寧一命。
轉眼兩年多的時間過去,杜寧被封為人族文君,成為能夠探索聖道的大儒,甚至還成為了半聖之師,讓更多的人敬佩,無論是對人族的功績還是文壇上的成就都完全超越了葉驚鴻。
葉驚鴻高興的同時也有幾分心有餘悸,幸好杜寧當初並未被賢王黨的官吏所陷害,否則人族將會痛失一位文君,甚至痛失一位未來半聖。
葉驚鴻的心中堅信,既然杜寧能夠開創出杏壇聖地,能夠當上半聖彭星河的老師,那麼以杜寧的資質,將來也必定能夠封聖!
“隻可惜未能親眼看見杜寧開創杏壇聖地,也不曾親眼看見他詞成傳世,倒是一個遺憾……”
葉驚鴻由於公務繁忙,故而沒有參加杜寧的講學傳道,讓葉驚鴻感到幾分可惜。
因為雲國蘇州文院也要舉辦中秋文會,需要他這個院君主持大局,若不是因為實在走不開身,葉驚鴻又何嘗不想前往嵐州城聽杜寧講學傳道?又何嘗不想親眼目睹杜寧寫出傳世之詞呢?
葉驚鴻稍微歎了口氣,然後他使用鴻雁印傳書,將這個好消息傳達給了南平府文院的東方雄,也讓南平府的朋友們也跟著一起高興高興。
除了杜寧開創杏壇聖地的事情之外,在中秋文會之上,杜寧的《水調歌頭》與張石鬆的《望月懷遠》也成了諸國文壇之上熱議的話題。
一首傳天下詩,一首傳世之詞,成為了一段廣為流傳的佳話。
張石鬆在遼國文壇上發布文章,稱已經收到了杜寧的回禮,雖然他並沒有與杜寧見麵過,卻無比的仰慕杜寧的才能,他會將《水調歌頭》珍藏起來,代代相傳下去。
許多遼國讀書人氣得不行,特彆是秦家和柯家的讀書人,對張石鬆的這個行為非常的不滿,張石鬆這麼做法簡直是在助長杜寧的文名。
也有一些遼國人則是稱讚張石鬆的高風亮節,沒有因為文壇相爭而與杜寧結下仇恨,這樣的胸襟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大儒!
張石鬆的品德,讓大多數雲國讀書人很是好感,也讓不少雲國讀書人對張石鬆很是稱讚。
因為杜寧在嵐州文院開創杏壇聖地,成為杏壇之主,諸國讀書人皆前來嵐州遊玩,一同探索杜寧的法家聖道新思想。
一時之間,嵐州名揚人族,成為諸國讀書人向往的讀書聖地。
同時,還有許多法家讀書人意識到自己曾經錯誤的想法,皆來嵐州向杜寧賠禮道歉,並希望能夠成為杜寧的學生,學習杜寧的法家聖道思想。
杜寧欣然接受了這些人的道歉,都將他們收為弟子,傳授他們自己的法家思想,在嵐州文院廣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