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
時至如今,諸國文壇之上依舊還是有大量的讀書人在發布文章抨擊杜寧,強烈反對杜寧前往嵐州任職,質疑杜寧的《華夏新律》,認為杜寧的《華夏新律》將會危害人族秩序,要求聖院收回成命。
還有一些嵐州官員則是以辭官威脅,若是杜寧前往嵐州擔任州牧,他們就集體辭官,讓杜寧成為一個光杆司令。
然而讓人感到詫異的是,原本反對杜寧革新法律的柯家讀書人在文壇上卻忽然間失去了諸多動靜,遼國文壇方麵,也就是以秦家為首的幾個世家讀書人依舊在大張旗鼓謾罵杜寧。
眾所周知,遼國柯家與杜寧之間的恩怨近乎達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在得知杜寧要革新法律廢除刑罰的時候,也是柯家跳出來反對的最為激烈。
在聖院公布杜寧要前往嵐州任職州牧的時候,也是柯家的讀書人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可以這麼說,隻要是有關於杜寧的主張,柯家都會極力的反對,和杜寧唱反調。
可是這才沒有幾天的功夫,柯家居然迅速淡出了遼國文壇,停止了對杜寧的抨擊。
這讓許多遼國的讀書人非常不滿,雖然說柯家曾經也讓遼國蒙受諸多恥辱,可現在,諸國眾聖世家都極力反對杜寧的主張,如此局麵忽然間消失的無影無蹤,這一反常的舉動讓許多讀書人都感覺到非常的奇怪。
杜寧時刻關注著文壇上的眾多消息,即便杜寧的心智再怎麼堅韌,麵對諸國讀書人長期的質疑和各種負麵評論,心中也難免一陣惱火。
可是轉念一想之下,杜寧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主張。
難道放眼諸國,就沒有多少人支持杜寧嗎?
其實並非如此。
反對杜寧主張的多數都是世家中人,因為杜寧的主張嚴重影響到了世家的利益,是在剝削眾多世家在法律方麵的所有特權,這是眾聖世家讀書人所不能夠容忍的。
而許多寒門學子長期被世家子弟欺辱壓迫,自然非常的支持《華夏新律》,如果《華夏新律》可以獲得推廣,就可以讓寒門與世家子弟處在相同的起跑線,做到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實際上,支持杜寧《華夏新律》的讀書人也很多,隻是那些有權勢的人都在文報之上霸占了頭條,不讓支持杜寧主張的文章刊登上去,所以在文壇之上才聽不見支持杜寧的聲音。
退一步來說,就算文壇上出現支持杜寧的文章,也會立即遭到許多讀書人的群起而攻之,如此就算是有空白的部分讓寒門學子刊登,也不敢有人貿然出頭。
不過在雲國的文壇之上,則是可以看見少數讀書人公開支持杜寧的《華夏新律》,不是彆人,真是以範如龍為首的多名世家讀書人,以及杜寧的好友。
對於杜寧的《華夏新律》,雲國的半聖世家選擇站隊支持,雲國有範家帶頭,所以基本上沒有人敢抨擊堂堂半聖世家,隻能是選擇無視。
而對於那些身份背景比較普通的讀書人,諸國文壇上的眾多世家學子照樣怒噴。
“老爺。”
就在此時,管家走進了杜寧的書房,說道:“孔家托人送來了一份請帖,請您過目。”
說完之後放在案桌上,然後就退了出去。
杜寧拾起請帖打開遊覽,臉色微微一變。
這是一封文會邀請函,邀請杜寧參加正月十五日夜晚,在“春江樓”所舉辦的“元夕文會”。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
杜寧陷入了沉思,現在諸國文壇抨擊杜寧的人太多,許多世家讀書人假借文會之名,想要將杜寧約出去,都被杜寧謹慎的推辭。
彆人的文會請帖,杜寧還可以想辦法推脫掉。
可是至聖世家的請帖,還真不是那麼好推辭掉的,搞不好還會被彆人利用攻擊,說杜寧成為文君之後越發囂張,連至聖世家都不放在眼裡,那樣一來的話,又會平白無故增加許多不利於杜寧的負麵消息,使得諸國文壇更加的八卦。
“既然是至聖世家的請帖,那便去一趟吧……”杜寧心想。
…………
轉眼到了正月十五日。
孔城舉辦了許多民間活動,猜燈謎、放煙花、遊龍燈、舞獅子等等,無比的熱鬨。
時至傍晚。
杜寧來到了春江樓,遞上了請帖。
“原來是雲麒君,請上三樓。”
夥計的態度無比恭敬,急忙將杜寧迎上了三樓的文會場地。
杜寧到場以後,身邊的夥計立即吆喝了一聲:“雲麒君到。”
隨著夥計話音落下,諸國讀書人都投來了各不相同的目光,有人熱情,有人冷笑,有人憤怒,有人譏嘲。
“見過杜君。”
“見過雲麒先生。“
諸國讀書人紛紛從座位上站起來見禮,杜寧也立即向眾人還禮。
“哈哈……雲麒君大駕光臨,蓬蓽生輝啊!”
一個男子迎了上來,乃是孔家的讀書人孔承順,如今已晉升為儒道大學士,也是元夕文會的主持。
“我就知道,你一定回來的,我們大家都盼著你。”
孔承順很是高興,同時又流露出些許歉意,“大家”二字還故意提高了音調。
杜寧仔細琢磨之下恍然大悟,必然是諸國一些讀書人極力推薦杜寧參加這場文會。
原本孔家舉辦元夕文會的時候,考慮到杜寧在文壇上的處境無比尷尬,所以就沒有邀請杜寧的打算。
但是,諸國讀書人私底下都強烈請求孔承順邀請杜寧,所以孔承順不得不向杜寧發了請帖。
杜寧瞬間意識到這場文會似乎彆有文章,猜測諸國讀書人都知道自己明天就要前往嵐州赴任,卻故意請求孔家邀請自己來參加元夕文會,極有可能是想趁著自己前往嵐州赴任之前,以文會的手段打擊自己的信心,影響自己推行《華夏新律》。
其他讀書人見杜寧發愣片刻,一個個都麵露譏諷,正欲出聲。
杜寧搶先一步道:“彆人的文會可以不參加,但至聖世家舉辦的文會,杜某可不敢不來。”
那些正欲譏諷的人頓時愣在原地,他們本想嘲諷杜寧辭去了多數人的文會邀請,卻來參加至聖世家舉辦的元夕文會,結果杜寧先下手為強,先把其他人想要說的話搶先一步給說了出來,反倒是讓其他人無機可乘。
“杜君請坐。”
孔承順熱情的招呼杜寧在席位就坐。
杜寧入座以後,諸國讀書人才緩緩坐下。
許多人交頭接耳議論,也有一些人對著杜寧指指點點,頗有微詞,但是都不敢大聲。
杜寧目光掃過全場,發現今天參加元夕文會的人都是諸國文壇有頭有臉的人物,有許多熟悉麵孔的同時,也有不少陌生麵孔,而且全部都是儒道大學士。
就在這時,一個大學士目光看向杜寧,流露出了不懷好意的目光。
此人不是彆人,正是秦家的大學士秦文溪。
杜寧又看了一眼其他的席位,發現在這場文會之中,竟然沒有柯家讀書人,讓杜寧感到很是詫異。
按理說以柯家的尿性,必然會參加今日的元夕文會,想方設法與杜寧唱反調,不惜一切的讓杜寧聲敗名裂。
柯家雖然已經被降為名門世家,可說到底柯家也是有半聖的人,孔家不可能邀請了諸國世家讀書人參加文會,卻把柯家遺漏。
這時候杜寧又聯想到最近文壇上確實少了遼國柯家讀書人活躍的跡象,難道二者之間存在著什麼聯係?還是說柯家忽然間就淡出文壇,人間蒸發了?
雖然不知道柯家為什麼沒有參加今天的元夕文會,但是少了柯家讀書人的搗亂,也讓杜寧感覺到無比的清淨。
夜幕降臨,元夕文會正式開始。
孔承順先是向大家介紹了一下元夕文會的規矩。
今天的元夕文會圍繞元宵節寫詩作詞,眾人寫好詩詞以後遞交到中央的案桌之上,先由孔承順閱讀詩文,再由三位德高望重的大儒進行評判,名列前三者可得一套大儒文寶,第四名和第十名可得大學士文寶,皆是由孔家讚助提供,出手絕對不會小氣。
杜寧目光看向大儒桌席的三位大儒,分彆是遼國的大儒魯雄華,雲國的大儒範河山,還有一位則不認識,稍作打聽才知道那是法家大儒衛伯清,乃是衛伯誠的堂兄。
大儒衛伯清也看向杜寧,眼中閃過一道狠厲之色。
衛伯誠因為在杜寧的府邸麵前與杜寧辯論失敗,而導致文膽徹底破碎,使得衛伯誠的儒道再也無法進階,讓衛家痛失一位未來的法家大儒。
這對衛家而言簡直就是奇恥大辱,若不能找回場子,衛家的顏麵何在?法家的尊嚴何在?
杜寧心中思忖,既然參加了文會,自然是免不了要寫詩作詞,若是連一首詩文都不肯留下,不僅有失文君的氣度,而且也讓孔家的麵子上有些難堪。
而文會之上爭的就是文名,若是杜寧的詩文寫得好,沒有人會說杜寧的閒話,若是不儘人意,衛伯清和魯雄華必然會攻擊杜寧的文名,讓杜寧在前往嵐州之前,打擊到杜寧的士氣。
杜寧在詩詞方麵頗有名譽,在文壇之上絕對是一杆大旗,若是說杜寧要爭奪文會魁首,恐怕無人能與杜寧較量。
然而在最近一段時間,諸國讀書人都在文壇上抨擊杜寧,在眾多負麵的影響之下,杜寧未必可以寫得出什麼好的詩文。
寫詩作詞,讀書人的心境最為重要。
就算杜寧心智堅韌,麵對諸國的質疑和諸國抨擊,不可能一點負麵情緒也沒有。
所以在眾多讀書人看來,杜寧今晚未必可以正常發揮,極有可能會寫出拙作。
到了那個時候,眾多讀書人群起而攻之,將杜寧激怒,讓杜寧出醜,毫不留情的踐踏杜寧的聲譽。
哪怕杜寧沒有爭到魁首,而是取得第二名的成績,諸國讀書人都有的是個各種辦法讓杜寧難堪,甚至尋找諸多借口讓杜寧成為笑柄。
對於諸國眾多世家讀書人而言,隻要可以影響到杜寧推廣《華夏新律》,他們就會無所不用其極。
許多人暗中得意洋洋,看向杜寧的表情充滿了濃濃的輕蔑和不屑。
隨後,杜寧不經意間對上了範河山的眼神。
範河山衝著杜寧微微一笑,給與鼓勵。
這讓杜寧心中一暖,範河山肯定是擔心自己參加文會的時候被魯雄華和衛伯清針對。故而自告奮勇擔任文會的評委。
不管魯雄華和衛伯清如何針對杜寧,有範河山在,便可以和他們二人據理力爭。
孔承順宣布文會正式開始以後,諸國讀書人便開始了創作。
杜寧則是坐在桌子上喝著酒,一語不發。
不多時,一名讀書人呈上了自己的詩文,乃是秦文溪。
孔承順打開詩文,對眾人道:“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欣賞遼國大學士秦文溪先生的作品。”
“桂花香餡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孔家滴粉好,
試燈風裡賣元宵。”
念完之後,四下裡響起陣陣叫好聲。
“秦先生這首詩寫得極好,非常附和元宵節的意境和氣氛。”
“若是不出意外的話,極有可能名列前三。”
“恭喜秦先生。”
許多人向秦文溪恭賀。
此時此刻的秦文溪簡直是春風得意,一邊向眾人拱手,一邊說著謙虛之語,“哪裡哪裡,諸位實在是過獎了,秦某拋磚引玉,讓諸位獻醜了。”
隨後下意識的看向杜寧,似乎是在向杜寧炫耀。
“哈哈……”杜寧忍不住發出輕笑聲。
就在杜寧麵露笑容的時候,法家大儒衛伯清忽然扭頭看向杜寧,笑著道:“雲麒君,您在一旁何故發笑?莫不是認為秦先生所寫的詩不過爾爾?”
就在這時,旁邊的魯雄華陰陽怪氣道:“衛先生此言差矣,杜君在諸國文壇極具才名,曾經寫過不少著名的詩詞,自然是有資格不將秦先生所寫的詩文放在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