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飛鵬對傅嶽小聲道:“也不知道杜寧會立下什麼樣的誌向,他想要撼動十一口刹膽鐘明顯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可他如果隻能撼動十口刹膽鐘的話,也隻能是和孔承墨持平。”
傅嶽說道:“就算杜寧隻能撼動十口刹膽鐘,那再加上他之前寫下來的兩首鎮國詩,他也是穩穩的諸國文會魁首,孔承墨依舊稍遜一籌,但就怕杜寧連十口刹膽鐘都共鳴不了,反而會被柯家人和孔家人取笑。”
“十口刹膽鐘,這可不是一個小數量,隻有像孔承墨這樣的天才,才能夠撼動十口刹膽鐘,而想要讓十一口刹膽鐘發出共鳴實在太困難了。”田飛鵬無奈道。
“田兄這是對杜寧沒有信心了嗎?”傅嶽問道。
“不是……畢竟……太難。”
田飛鵬眼中閃過一道異色,輕輕地歎了口氣。
其他學子陸續立言明誌。
不久後,終於輪到了杜寧上場。
杜寧來到十二口刹膽鐘的案桌前,深深呼吸了一口氣。
點評席位上,柯長秋突然對範河山開口:“這回輪到你們雲國的才子立言明誌,也不知道他能夠撼動幾口刹膽鐘,但我相信他一定可以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到驚喜。”
說完以後繼續保持微笑,眼神中流露出了彆樣的目光。
範河山看了一眼對方,緩緩說道:“那我們就拭目以待好了,不管杜寧能夠撼動多少刹膽鐘,隻要他儘力而為就好。”
“河山先生所言甚是。”
柯長秋看出就連範河山都對杜寧抱以的希望不大,心裡也就更是高興,再次看了眼杜寧,嘴角揚起譏嘲的笑容,心想杜寧也不過如此而已,真要比較起來的話,也隻能說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這一刻,無論是諸國學子還是在場的所有觀眾,又或者是點評席位上的諸國大儒,大家都將目光集合在了杜寧的身上。
孔家人與柯家人都麵帶譏嘲的微笑,孔承墨和柯鴻威也是滿臉的戲謔之色,他們沒有多說什麼話,那是因為不管他們說什麼,都改變不了杜寧失敗的命運。
觀眾席上的孔承安和孔譽二人也是笑得合不攏嘴,仿佛已經看到杜寧無法撼動比孔承墨更多數量的刹膽鐘而失敗的場景,他們已經做好了隨時嘲笑杜寧的準備,
在場的雲國人則是神情緊張,他們不怕杜寧比不過孔家人和柯家人,而是考慮到杜寧不僅僅得罪了遼國柯家,還得罪了孔城至聖世家的學子。
一旦杜寧撼動的刹膽鐘不及孔承墨與柯鴻威,那麼孔家人與柯家人就會迅速對杜寧發起猛烈的嘲諷。
世家學子的嘲諷足以影響到一個讀書人的心智,萬一杜寧的文膽不夠堅毅,就有可能出現問題,後果也將不堪設想。
雲國好不容易出了一個麒麟般的天才,若是折損在這場諸國文會上的話,那可就太不值得了。
醞釀了好一會,杜寧開始動筆了。
片刻後,杜寧的紙頁上空才氣浮現,凝聚出了他的書法文字。
“不以安危易節,不以禍福易心,不以生死易誌……”
看到杜寧才氣所化的文字後,四下裡一片討論。
“筆走龍蛇,沒想到杜寧也將書法修煉到了第二重境界。”
“哼!書法好又有什麼用?立言震鐘考驗的是讀書人的誌向,可不是書法!”
“如果杜寧就隻有這點誌向的話,那彆說是撼動十口刹膽鐘,哪怕是撼動五口刹膽鐘也難。”
“與孔承墨和柯鴻威的立言明誌比起來,杜寧的這三句不知道差了多少倍。”
“杜寧要輸了。”
許多人麵露失望之色,本以為杜寧會立下大誌向,再不濟哪怕是寫幾句豪情萬丈的內容也好。
可他們卻沒有想到,杜寧的立言明誌居然如此平凡,這如何能夠撼動更多的刹膽鐘超越柯鴻威與孔承墨呢?
“哈哈……”
孔承安放聲大笑,他認為杜寧也就隻有這點出息而已,杜寧已經不可能超越孔承墨了。
不!可能連第一個立言明誌的許靖笙都不如。
孔譽看到這一幕情景,也是毫不掩飾的流露出了輕蔑之色,心裡也感到些許失望,沒想到杜寧的誌向也就如此平平無奇,居然還敢站在大庭廣眾之下立言明誌,真是笑死人了。
“哎……”
範河山輕歎了一口氣,心裡麵對杜寧抱以的那一點僥幸之心也蕩然無存了。
“不過如此而已,沒想到竟然是我高看杜寧了。”
柯鴻威一聲冷笑,流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來。
田飛鵬和傅嶽搖了搖頭,隻能是為杜寧無助的歎息了。
但是杜寧的立言明誌還沒有結束!
隻見杜寧用毛筆沾上墨水,在後麵補上了最後一句話。
“為華夏之崛起而讀書!”
最後一個字寫完的時候,全場所有的讀書人都感覺自己的文膽猛然一震,與杜寧的文字產生了非常激烈的共鳴。
“好一個‘為華夏之崛起而讀書’,這是何等的氣衝霄漢!這是何等的驚天動地!”
範河山猛然一拍桌子,情不自禁的站立起來,滿臉的激動之色,被杜寧最後一句所震撼到。
“不以安危易節,仁也!不以禍福易心,義也!不以生死易誌,勇也!為華夏之崛起而讀書,大誌也!”
柯長秋也站了起來,他不喜杜寧,甚至對杜寧帶著敵意。
可現在,他竟然對杜寧的立言明誌無比佩服,因為他的文膽也在那一瞬間發起了共鳴。
“大仁!大義!大勇!大誌!好一個讀書人!”
“前麵三句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是在為自己的言行立言,而最後一句才是畫龍點睛之筆,為自己的誌向立誌!”
“這才是真正的立言明誌!真正的立言明誌啊!”
許多大儒讚不絕口,不為其他,就為那一句“為華夏之崛起而讀書”。
“哼!寫得再好又有什麼用?隻要他無法撼動十一口刹膽鐘,他就不可能勝過我們家的孔承墨。”
孔承安很是不以為然和不屑一顧,根本就不相信杜寧會創造出這種不可能會發生的奇跡。
旁邊的孔譽猛然站起來,呆呆地看著杜寧最後一句,臉色既是震驚,又是無比的嚴肅。
孔承墨與柯鴻威的笑容也是僵硬在了自己的臉上,相比於杜寧的“為華夏之崛起而讀書”,他們的立言明誌簡直顯得微不足道!
眾多孔家學子與柯家學子都心生不好的預感,感覺杜寧的立言明誌可以撼動比孔承墨更多的刹膽鐘,哪怕他們心裡很不願意相信,都情不自禁的往那一方麵去想。
田飛鵬和傅嶽二人迅速對視一眼,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流露出了看到希望的表情。
一股無形的文膽力量四散開來,撼動刹膽鐘。
“咚!咚!咚!”
刹膽鐘接二連三的發出共鳴聲音,每一口鐘聲的響起,都仿佛可以撼動每一個人的心靈。
僅僅是片刻之間,刹膽鐘響起了五聲,但還在繼續奏響。
“咚!咚!咚!”
“刹膽八鳴!”
“追上來了!”
“好!”
人群中響起陣陣叫好聲,讓孔承安很難忍住自己的情緒,瞪大了自己的眼睛,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了。
“咚!”第九道刹膽鐘聲響起。
柯鴻威和柯家人萬分緊張,擔心會響起下一道刹膽鐘,那樣一來就是杜寧反超柯鴻威了。
就在他們這麼想的時候,第十道刹膽鐘“咚”的一聲敲響。
柯鴻威差點就要站不穩自己的雙腳,不敢相信杜寧會後來居上反超他,這簡直就是對他的一種打擊。
與此同時,孔承墨的胸口一陣激烈起伏,即便是儘量保持著自己的冷靜,也感覺自己的胸口壓著一塊大石頭似的非常難受。
觀眾席位上的叫好聲更是激烈,大多數都是雲國人。
這樣一來的話,杜寧就不會輸給孔承墨,那麼今日這場諸國文會的魁首也就是非杜寧莫屬了。
許多雲國人為杜寧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
“哈哈……”
範河山大笑起來,杜寧這一回可真是給了他一個很大的驚喜,原以為杜寧必輸無疑,沒想到事情居然還會有如此驚人的反轉。
“可惡!杜寧算個什麼東西!區區一個雲國的學子,憑什麼可以撼動和我一樣數量的刹膽鐘!”
孔承墨在內心低吼,身為至聖世家的讀書人,可不能忍受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咚!”
第十一道刹膽鐘響起。
這一瞬間,全場所有人都呆若木雞,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甚至都以為自己聽錯了。
“刹膽十一鳴!我沒聽錯吧!居然是十一道刹膽鐘響起!”有人大叫起來。
“不可能!這根本不可能!杜寧怎麼會做到這種事情!”
孔承安發出了歇斯底裡一般的怒吼,他簡直是目眥欲裂,怒發衝冠,甚至是氣急敗壞。
“怎……怎麼會……”
“不……不可能……”
孔承墨和柯鴻威都先後張大了自己的嘴巴,不可思議的看著杜寧,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孔家人與柯家人則是氣得不行,原本是勝券在握,居然被杜寧如此翻盤,這簡直就是天大的玩笑。
田飛鵬與傅嶽二人看到孔家人和柯家人一個個都被驚呆了的模樣,心裡彆提是有多麼解氣。
“好樣的!不愧是我雲國的鎮國侯!”
“這是我雲國麒麟!人族麒麟!將來必成大儒,甚至有封聖之資!”
“天佑雲國!天佑人族!”
觀眾席上傳來陣陣激動之極的吼聲。
就在眾人以為刹膽鐘聲就要結束之時,又聽“咚”的一聲,第十二口刹膽鐘也響了起來。
點評席位上的眾多大儒起立,觀眾席上的諸國讀書人起立,全場所有的進士學子也紛紛起立。
杜寧居然震發了十二口刹膽鐘!
“我們沒有聽錯,也沒有看錯,杜寧立言明誌震發十二口刹膽鐘!”
“刹膽十二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天縱之才!真正的天才!”
全場無不激動佩服,甚至五體投地。
孔承墨差點要氣暈過去,他之前還在為自己震發十口刹膽鐘而沾沾自喜,甚至不將其他人放在眼裡。
現在看來,他才是那個自大的小醜。
杜寧用他的實力,狠狠地抽了孔承墨一個巴掌。
孔承墨心中恨意滔天,認為是杜寧搶走了他的威風,今日真正名揚諸國的人不是他孔承墨,而是他曾經所蔑視的雲國學子。
孔承安更是氣得全身顫抖,連自己的臉色都青了,無法相信杜寧可以做到如此荒謬的事情。
“願隨杜寧之誌,為華夏之崛起而讀書!”範河山大聲道。
“為華夏之崛起而讀書!”
觀眾席上許多讀書人跟著大喊。
“為華夏之崛起而讀書!”
大儒們也紛紛開口,表示也願隨從杜寧的誌向。
“咚!咚!咚!”
十二口刹膽鐘持續震發,產生的文膽力量向著四麵八方激蕩開來。
在場許多讀書人的文膽,包括田飛鵬和傅嶽在內,都因此獲得共鳴,紛紛突破瓶頸。
有人原本剛剛形成文膽沒有多久,現在進入了第二境的“動魄驚心”。
也有儒道翰林的文膽因此突破,提前達到了第三境的“震膽如鐘”。
但是,像柯長秋、柯鴻威、孔譽、孔承安等人卻沒有獲得提升文膽的好處,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敵視杜寧,甚至不將杜寧放在眼裡,而且他們也沒有任何支持杜寧的態度,所以沒有讓文膽晉級。
而在場不對杜寧有敵意,並認可杜寧才能,甚至是非常支持杜寧的讀書人,都讓文膽的境界提升。
“我的文膽居然變強了,是刹膽鐘的效果嗎?”
“一定是!刹膽鐘可以和文膽共鳴,同樣可以給予讀書人文膽力量,杜寧的立言明誌震發了十二口刹膽鐘,所以也讓我們因此獲得了福報!”
“我們不曾給杜寧任何好處,杜寧卻讓我等文膽提升,當遵之為師。”
一個翰林對杜寧作揖道:“學生拜謝老師。”
“拜謝杜師。”
許多讀書人也對杜寧作揖行弟子禮,將杜寧尊為半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