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納烏。
歐冠決賽下半場的較量即將開始。
利茲聯與國際米蘭的球員回到場內換邊擺好陣型。
沈豪來到教練指揮區域依舊是那副氣定神閒負手而立的姿態。
穆裡尼奧看他一眼,不禁百味雜陳。
他真希望自己猜錯了。
勝不驕,敗不餒。
這個道理歐洲人也懂。
在綠茵世界,敗不餒是很常見的。
因為失敗才是常態。
頂級聯賽18或20支球隊,即便隻算強隊去爭冠,一年才隻有一個冠軍,失敗的球隊是大多數。
放在歐冠賽場,每年隻有一支球隊成功,32支進入正賽的球隊,砍掉70,有機會角逐冠軍的球隊8到10支,絕大多數還是失敗的。
所以保持著卷土重來的決心與意誌,這是強隊的必備精神素質。
他們不會被失敗,連續失敗所擊垮。
但是勝不驕?
太難了。
小到登頂便下山的巨星屢見不鮮,大到能輝煌一個時代的頂級豪門也比比皆是。
當年五年三冠的皇家馬德裡在奪冠後乾了什麼?
弗洛倫蒂諾直接放出豪言壯語:我們會立即成為贏下歐冠十冠王!
皇家馬德裡連奪冠慶功都還沒享受呢,仿佛就被主席鞭笞著前進,而且言語中透露著對整個歐洲足壇的蔑視!
仿佛冠軍唾手可得。 可樂
再然後,皇家馬德裡的歐冠第十個冠軍遲遲不見,甚至成為了歐冠十六郎。
反觀沈豪執掌利茲聯才是真正做到了勝不驕。
他從來不會輕視任何對手。
也不會盲目地跟對手比拚進攻火力。
去年激戰巴塞羅那用防反。
今天打國際米蘭的攻守平衡偏謹慎。
在排兵布陣運籌帷幄方麵,他絕對不是把自己放在了強者的高位,居高臨下的藐視對手。
穆裡尼奧心頭不禁有些沉重。
下半場比賽開始了。
兩隊的姿態都沒有變化。
利茲聯這邊仿佛回到了上半場開局階段。
兩翼齊飛邊路衝擊。
給麥孔和齊沃施加壓力。
加雷斯貝爾有種感覺,他能打爆麥孔,但差了些許空間。
假如利茲聯技戰術進攻重心側重在他身上,為他營造更好的空間以及配合上的輔助,那麼他能絕對壓製住本賽季被認為是世界第一右邊後衛的麥孔!
但他並沒有任何對團隊的不滿或是委屈。
因為利茲聯高手如雲。
他單憑感覺是不能站得住的。
而白衣暴君在球員心中的形象就宛若勝利的神明,他的判斷與抉擇不僅僅是不容置疑,而是讓球員心悅誠服,壓根就不會有質疑的念頭。
如果利茲聯沒有以他為重心,那麼隻有一個原因:實力。
實力沒到位,就彆顧影自憐無病呻吟。
但加雷斯貝爾因自我產生的積極感覺而變得格外亢奮。
他在邊路的衝擊確實也讓麥孔焦頭爛額。
麥孔進攻能力強,防守也很不錯。
可是作為防守一方,終究是被動的。
加雷斯貝爾不講理的外線趟球加速超車,讓麥孔轉身回防時屢屢隻能去扼守內線,竭儘全力不讓加雷斯貝爾趟球殺入禁區內!
穆裡尼奧在場邊看得心驚肉跳。
利茲聯這些年輕俊彥真是各個都具備著隨時一飛衝天的潛質!
麥孔啊,好不容易本賽季打出了世界級的高度。
可是硬生生被壓製得幾乎要防守崩塌!
當然,穆裡尼奧本場歐冠決賽的戰術設置也極大程度上限製了麥孔的進攻能力。
邊後衛要登上世界級的寶座。
那必然要在進攻端轟出令人信服的表現。
沒有進攻威脅的邊後衛,永遠不可能跟世界級沾邊。
沈豪並不意外。
加雷斯貝爾的表現隻能說在邊鋒位置上漸入佳境。
有特點,能打優勢。
但現代邊鋒要跨入頂尖行列,少不了的是穩定的得分能力或助攻能力。
他就算真的把麥孔打爆了,也不代表他登上了巔峰。
追根究底,過人突破隻是一方麵,如何將個人打出的優勢轉化為團隊的優勢以及得分機會。
這才是更關鍵的一步。
談不上多大的驚喜。
但至少在既定戰略中效果還不錯。
沈豪把姿態擺得很低。
他是連續三年的歐冠冠軍,可依舊對穆裡尼奧如臨大敵。
說難聽點兒,他如果要去搏命,其實很不負責任。
卡卡,莫德裡奇這兩位實打實的世界級中場,要冒險也應該給他們更強的隊友再去談搏命。
本身他們就是帶著坎特,加雷斯貝爾打上來的,這賽季還有蒂亞戈席爾瓦不斷成長。
多層因素,沈豪不能枉顧莫德裡奇,卡卡他們的付出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