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自內亂之後愈演愈亂,終於演化成了一種分裂的態度。
皇太極與多爾袞之間的矛盾,隨著兩個人之間的爭鬥,越發激化了起來。
但是,就算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內部矛盾再激化,但他們依舊有一個底線,一個不容踏破的底線,而他們之間所有的爭鬥,也是在這個底線的範圍之內進行的。他們之間再大的矛盾,也不會演化成分裂的狀態。
甚至,就算是皇太極對於多爾袞的優勢越來越大,兩人也沒有踏破這一步底線。
滿清一旦陷入分裂狀態的話,無論是對於皇太極來說,或者是對於多爾袞來說,都絕對不是一件什麼好事情。
因此,他們的鬥爭大部分都還保持在政治鬥爭的範圍之內,對於實打實的軍事鬥爭,一直都還有所克製。
隻是,滿清在皇太極和多爾袞之下,可謂是暗潮湧動。
沮渠蒙遜、段遼等人就像是蚩尤手底下的那幾位一樣,他們的心中有那麼一些野心,但滿清強盛的環境之下,沒有讓他們野心發展的空間。
尤其是努爾哈赤還活著的時候,努爾哈赤那些兒子的問題都被他鎮壓著,還沒有像現在表露的這麼直接。再加上滿清內部的大量人才,尤其是愛新覺羅這個家族之中本身就人才濟濟,沮渠蒙遜、段遼等人再有野心也隻能深深地藏在自己的心底。
沒有讓自己的野心發展的土壤,沮渠蒙遜、段遼等人原本的那一點野心也隻會一步步的走向枯萎員。
可是,隨著努爾哈赤由於在戰場上浪翻了,在這之後,皇太極經過了一係列鬥爭之後上位,滿清那幾位直接的矛盾開始顯露出來,並且一步步走向激化。
而這一切對於沮渠蒙遜、段遼等人來說,正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滿清自己在自己的內部發生了內亂,這對於他們本來就將近乾旱的野心來說,無異於直接澆了一次水,施了一波肥,讓他們再一次得到了成長的機會。
有沮渠蒙遜、段遼等人在內部躥火,皇太極和多爾袞倒是想要將他們之間的內亂控製在一個底線之上,可是,又怎麼可能是那麼容易就真正控製住的?
在很多的情況之下,已經被逼到了那個份上,就算是明知道下一步那樣做是錯的,但他們也沒有其他的路可選,隻能夠蒙著頭朝著那條明知道是錯誤的道路去走。
畢竟,就算是明知道那一條道路是錯的,但如果他們不去走的話,可能另一邊,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懸崖了!
因此,皇太極和多爾袞二人由最開始的以政治為主的對抗,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以軍事為主的對抗。
皇太極能有什麼辦法,多爾袞即將準備謀反的消息已經被清楚明白的這滿清曝光了出來,在鐵證如山的情況之下,皇太極隻能夠選擇派兵準備捉拿多爾袞。要不然,如果叛亂這種事情都視而不見的話,他這個滿清皇帝也就沒必要繼續做下去了,日後其他的人還不得有樣學樣。
就算皇太極早就已經知道多爾袞盯著他的屁股底下的這個皇位不放了,可這種事情就算你心底裡頭知道是一回事,大家一起心照不宣了就是了,但一旦宣揚出來,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旦這種事情宣揚出來的話,尤其是還是現在這麼一副鐵證如山的情況下,這件事情的處理方法絕對不可能像之前那樣同日而語。
而皇太極想要派兵來捉拿自己,多爾袞更加不可能坐以待斃了!
甚至,多爾袞還準備在這個時候反將皇太極一軍。雖然是這件事情鐵證如山,但多爾袞依舊還是打算營造出自己一副含冤受屈的樣子,作為大清的親王,為了大局著想,甚至甘願在承受冤屈的時候引頸受戮。
這番表現,就算騙不了滿清的那些高層,可卻足夠騙滿清之中的那些牧民們。最底層的百姓們,向來都是最好騙的那一批。誰的公關做的好,這些人大致就會偏向哪一邊。
當然,多爾袞也自然不可能真的伸出脖子等死了。等戲做的差不多的時候,護兄心切的多鐸自然會在關鍵的時候出現。
等到這一番基礎打好之後,多爾袞才會在滿清眾多慷慨正義之士的擁護之下被迫舉起了反抗皇太極這個昏君的大旗。
多爾袞這個劇本安排的相當之好,但皇太極光從手段上來說。確實還要超過多爾袞一截。
他雖然迫於無奈,確實是派出了兵馬去捉拿多爾袞,但卻根本就沒指望可以將多爾袞給捉回來,更不指望多爾袞會伸出脖子,等著他的刀來砍,多爾袞的反抗幾乎是百分之百的事情了。
既然雙方之間的爭鬥已經不可避免的走向這一步了,走向了他們最不想看到的這一步。
因此,皇太極也不妨最後利用這個機會再算計多爾袞一波。
於是,皇太極派去前往多爾袞部落之中,捉拿多爾袞的那一部分士兵在半路之上居然被自己的八旗士兵所殺,而動手的這一部分八旗士兵正是屬於鑲白旗的士兵,而多爾袞同母弟愛新覺羅·多鐸正是鑲白旗旗主。
皇太極要殺多爾袞,而在滿清之中,上上下下所有人都知道,多爾袞和多鐸這兩個兄弟絕對是穿一條褲子的,多鐸這個時候帶領他手底下的士兵們擊殺皇太極派出的人馬,實在是再正常不過那件事情了。真正看出極少數問題的,其實也隻有那麼少數的幾個人而已。
隻是,在這一件事情之上,終究還是皇太極更勝一籌,或者說是皇太極的手下的更快了一步,為自己取得了契機,讓多爾袞站在了相對不利的位置上。
可不論無論如何,隨著兩個人開始進行軍事上的對抗,也標誌著滿清徹底走入了分裂的狀態之中。
而隨著之後多爾袞的悍然稱帝,一時間,兩個滿清同時坐立在草原之上,東清與西清兩清並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