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後國,這是上杉謙信最核心的一塊地盤。東北是出羽國,東是陸奧國,東南是上野國,南是信濃國,西南是越中國。西向日本海,隔海與佐渡國相望。與各國均通過山地連接, 利於國土的防衛。
而這裡,更是倭國為數不多存留的土地之一。
隻可惜,隨著武田元繁戰敗,李唐棄盟,上野國與陸奧國已失,越後國的防禦也被強行破開了兩個大口子。
大漢聯軍由西向東, 由南自北,層層推動,倭軍經過了幾次大敗之後, 織田信長、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他們的地盤先後丟失,到了如今,也就隻有上杉謙信依舊還保留了一定的地盤了。
“上杉君,大漢軍霍去病部已至城外十裡!想來,用不了多長時間,大漢其餘各部也該到了!”武田信玄進入一個大殿,語氣沉重地開口道。
雖然武田信玄雖然是這個聯盟名義上的盟主,可他這個時候已經輸的差不多了,也就隻剩下上杉謙信還保有最後的一點本錢。因此,很多事情隱隱之中又變成了以上杉謙信為首。
就算是同一個聯盟之中,究竟誰在掌握真正的話語權,還是看大家的實力的。很顯然,上杉謙信現在成了眾人之中最有實力的一個。
當然,眾位大名這個時候也並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 他們也沒有這個資格去計較這些了!
大殿之內,大名齊聚,但卻隻剩下上杉謙信、織田信長、武田信玄、德川家康、真田幸隆戰死後繼任的真田信繁這最後的五位大名。
至於其他的, 在之前的交戰之中自然不可能沒有損失, 如最上義光、北條綱成之流。
可是,也同樣有一些可恨的叛國者,如淺井長政之流。
甚至,這淺井長政當真是厚顏無恥,將自己的三個妹妹淺井初、淺井江、淺井茶茶獻給了白起,以換取他們淺井家的生存。
淺井初、淺井江、淺井茶茶在曆史中本應該是淺井長政與織田市之女,隻是,在這一世之中,淺井長政雖然與織田市有過婚約,但之後卻又因為和織田信長的衝突而廢除,淺井初、淺井江、淺井茶茶被平衡出來之後的身份也不再是淺井長政的女兒,而是他的妹妹。
大漢已經決定了以倭製倭,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光憑尼子氏的力量肯定是不夠的,因此,陳平這才又逼降了被俘虜起來的淺井長政。
同時,這也是為了平衡尼子氏, 也不能讓尼子氏過得太舒服了, 有競爭才會有壓力。尼子與淺井有的壓力之後,他們大漢一方才能更舒服一點。
而對於淺井長政獻上淺井初、淺井江、淺井茶茶之事, 白起並沒有拒絕,這也是為了安淺井長政之心,以便於讓他們更好地被大漢軍所服務。
當然,倭女也同樣彆有一番分昧,大漢軍眾將又不是和尚,在這途中搶上幾個倭女的大有人在。
比如說,關二爺在斬殺了倭軍將領源義經之後,就將其愛妾靜禦前一並強了過來。靜禦前在倭國曆史中有三大美女之一之名,姿色上當然是頂尖的。因此,這段時間以來,關二爺也過得好不滋潤。
傳聞曆史中就有關二爺多次向曹操索要秦宜祿的妻子杜夫人的說法,由此可見,關二爺也絕對是一個性情中人。
不過,淺井初、淺井江、淺井茶茶雖然也是倭國有名的美女,但白起也畢竟不是一個追求享樂之人,也隻是留下了一個淺井初,而將淺井江、淺井茶茶分給了這一戰之中,立下大功的霍去病與王翦二將。
隻是,王翦畢竟年紀已經不小了,和霍去病這樣的小夥可不同,有些福分實在是消受不起,無奈之下反手將淺井茶茶給了他的兒子王賁。
不過,倭國大殿之中,雖然大名沒剩下幾個了,但強將卻比比皆是。畢竟,倭國剩下的那些人基本都集中在這裡了。
名將如立花道雪、高橋紹運、豐臣秀吉等人。
還有素盞嗚尊、天照、月夜見尊、建禦雷、禍津日神、火之炫毗古、久久能智、大山津見、誌那都比古、天手力男神、綿津見、酒吞童子、玉藻前、大嶽丸、大天狗、絡新婦、源賴光、藤原保昌、渡邊綱、卜部季武、阪田金時、碓井貞光,這些倭國高手也已經齊聚之堂。
當然,這中間少了一個八俁遠呂智,這貨並不是殞落了,而是跑了!更加準確來說,應該是去投奔李唐了!
也正是因為,八俁遠呂智和淺井長政一樣,被倭國人視為倭國之恥。
八俁遠呂智在逃跑的時候可謂是理直氣壯,聲稱他祖上乃是北海道人,既然倭國已經將北海道割讓給了李唐,那他八俁自然就成了李唐國民,自然要與李唐共進退。
沒辦法,倭國眼看著就是要完了,素盞嗚尊、天照、月夜見尊、建禦雷這些人願意為了倭國而陪葬,而八俁可不願意,終究在他的心中,還是他的小命最重要。
於八俁而言,在他手中,上麵的漢軍將領還是小事,畢竟也沒有什麼重要人物,況且這又是沙場爭鋒。可他在大漢之中,從侵入徐州開始,不知多少大漢百姓喪命在他的手中。妖魔出身的八俁,怎麼可能是什麼好人?因此,八俁可沒有膽子去大漢那一邊!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李唐就成了他最好的選擇。更何況,是織田信長等大名親自將北海道割給了李唐,並承認北海道為李唐所有,八俁自認為,他從來都沒有叛國,而是真正回歸了祖國的懷抱。
至於八俁祖上究竟是不是北海道人,八俁形單影隻的,有誰又知道這些事情?
將視線再轉回到大殿之內,當聽說到大漢的先鋒軍已經到了之後,大殿之內的所有人都是臉色一喪。或許,這最後一戰,真的馬上就要來臨了!
上杉謙信聞言,眼中寒光一閃,沉聲道:“走,去城牆上看看。”
“同去!”織田信長、德川家康幾人同樣站起身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