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出家(1 / 1)

推荐阅读:

[]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帶著滿心的遺憾,李令月獨自一人從宣政殿出,回到了自己的鳳陽閣。

宮兒穿著一身縞服,見公主回來,趕忙命人備了些瓜果點心,在一旁小心伺候。

李令月外祖母離世的消息,鳳陽閣上上下下全都知曉,公主穿縞服,底下的奴婢們便自發地也跟著穿了。

等李令月一坐下,宮兒像往常一樣,從果盤裡撚起一顆葡萄,剝去外皮,將果肉遞到她嘴邊,她搖了搖頭,實在沒心思吃東西。

“公主,人死不能複生,您就彆難過了!”小丫頭見李令月愁容滿麵,遂貼心地勸慰道。

“哎,你不懂!”李令月歎了一口氣,揮了揮手:“你先下去吧,我想一個人靜靜!”

宮兒咬了咬嘴唇,很是大度地說道:“公主!你要覺得難過……宮兒可以陪著您去掖庭宮走走,有婉兒姐在……”

“下去!”李令月打斷宮兒的話,語氣冷了三分。

“哦……那奴婢告退!”宮兒擔憂地看了李令月兩眼,緩緩退出房間。

宮兒一走,李令月無力地趴在桌案上,腦子裡千頭萬緒,一片亂麻。

按照她了解的曆史,阿娘在楊氏去世後,並沒有赴洛陽守孝,而是繼續留在長安把持朝政。

可眼下這形勢,阿娘已經答應服喪了,自己提出‘改姓代孝’的法子也沒有被采納,到底是曆史發生了偏移,還是自己了解的曆史本身就是錯誤的。

“誰能告訴我,到底哪兒出了問題!”李令月雙手抓著頭發,無奈的長歎一聲。

話落,一個圓圓的小腦袋從門外伸進來,宮兒半張臉倚在門框上,關切地問道:

“公主,您怎麼了,是不是有心事?出什麼問題了?”

李令月抬起額頭,看著過於貼心的宮兒,瞬間氣不打一出來,抓起桌上的葡萄就朝她砸了過去。

“滾滾滾!本公主今天不想再見到你!”

宮兒嚇得圓臉一縮,快速進屋撿起地上的葡萄,一邊後退,一邊提醒道:

“公主消消氣,宮兒這就離開,不過午膳時,宮兒還得過來給公主傳膳!公主!公主!你有在聽奴婢說話嗎?”

李令月一臉的生無可戀,雙手托著下巴,語氣十分虔誠地說道:

“我有在聽,現在你可以離開了嗎?”

“哦!那宮兒告退!!”

“等等!”李令月不放心地又問了一聲:“你確定不會在午膳前再出現?”

宮兒狂點小腦袋,“放心吧!公主!宮兒知道您有心事,不會再來叨擾您了,也不許其他人進來!”

“噯!這就對咯!下去吧!”李令月總算放下心來。

打發走宮兒後,她很快又陷入了沉思。

然而沒一會兒,耳畔又傳來宮兒的聲音:“公主!公主!”

“阿西吧!”被打亂思緒的李令月氣得站起身來,走到門口一把拽住宮兒的衣襟:

“你有完沒完,不是說了不出現的嗎!!”

“公主!”宮兒一臉委屈地說道:“奴婢不是誠心要打擾您,是楊公公非得要見您,奴婢攔不住,才趕過來通報!”

楊公公?楊毅?他來乾什麼?難道母後那邊有事情?

李令月鬆開宮兒,隨即吩咐道:“快請他進來!”

“是!奴婢這就去!”

宮兒小跑出去,不一會兒便領著楊毅進到屋內。

李令月直奔主題:“楊公公,找我有何事?”

“公主,老奴是奉娘娘之命,來通傳公主一聲,明日辰時一刻,請公主隨娘娘一同趕赴東都,不得有誤!!”

李令月疑惑地問道:“楊公公,聽你的意思,我和我阿娘都要去東都服喪?”

楊毅躬身糾正道:“娘娘是去東都為榮國夫人主喪,而公主是留在東都為榮國夫人服喪,娘娘隻需待上三日,而公主要待上三年!”

李令月心裡‘咯噔’一下,臉上寫滿了不可思議,這才回來沒一會兒,怎麼局勢就突然反轉了,自己離開的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楊毅見李令月有些發愣,繼續叮囑道:“娘娘特彆交代,明日一早,請公主務必換上道家衣物!”

說著,朝身後幾個捧著托盤的小太監一招手,他們依次進屋,將手中的托盤放在桌案上,李令月放眼一看,隻見托盤內擺放著各式道家物品,有道袍、有浮塵、有頭冠、還有一些書籍。

什麼鬼?難道是讓我出家修道不成?

李令月下意識的問道:“楊公公,我阿娘這是何意?莫不是要讓我出家?”

楊毅點點頭,如實答道:“娘娘說,公主既然執意要為榮國夫人服喪,用公主的身份自然不妥,於是跟陛下商議,讓公主出家為道,賜道號‘太平’,以‘太平道人’的身份赴東都,這樣就不算違背禮法了!”

原來如此!

李令月突的想起來,曆史上,武後確實以‘替母守孝’的名義,讓她出家為道,並且命人在宮裡建了座道觀,取名‘太平觀’,後來她也因此被冊封為‘太平公主!’這就是太平公主的真正由來。

隻不過那次出家,更多的原因是武後為了幫女兒逃避跟吐蕃王子和親,采取的權宜之計,而且修道的地方是在皇宮,並沒有去東都洛陽一說。

李令月穆然發覺,曆史的軌跡終歸是在悄悄發生偏移,但大致的方向還尚未改變。

也就是說,自己這個穿越者,可能正在改變曆史,也可能正在被曆史改變。

送走楊公公後,李令月立刻叫來趙侍,讓她打點行囊,安排出宮事宜。

自己則換上宮女的衣服,又從床底翻出一個布包,然後急匆匆地趕往掖庭宮。

她得趕在離開長安之前,去跟上官婉兒好好道個彆。

這一次,她不能再像上回那樣連招呼都不打就閃人,萬一婉兒再來個絕食,她哭都來不及。

況且這一走就是三年,加上不日後,鄭氏母女將會獲準離宮,三年之後,也不知還能不能再相見。

所以有些話,如果趁現在不說,恐怕以後都沒機會了。

不多時,駐守在宮闕上的監門衛,看到了一個白色的身影,她像一隻飛過滄海的蝴蝶,在大明宮的禦道上,匆匆而過。

倩影掠過,歌聲悠揚!

一首傷感的《友誼天長地久》,回蕩在大唐的天空上:

寧有故人,可以相忘!

曾不中心卷藏。

寧有故人,可以相忘!

曾不鐫懷疇曩。

我嘗與子,乘興翱翔,

采菊白雲之鄉。

載馳載驅,微逐踉蹌,

怎不依依既往。

……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