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之世,騎兵在裝備上雖然已經有了馬鐙,但主要以布質馬鐙為主,鐵質的雙邊馬鐙尚未出現。
而且在鞍具上麵也比較簡陋,所謂的馬鞍也大都是一個放在馬背上的小布包或者方形的軟墊子,儘管這樣也能讓騎兵騎乘時感到舒適,然而與高橋馬鞍帶來的便利相比還是遠遠不如。
所謂高橋馬鞍乃是一種中間低兩端高的馬鞍,這種前後突起的裝置能夠將騎兵的腰臀前後夾住,有效防止騎兵的身體前後滑動的幅度過大。
在現今高橋馬鞍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的時代,騎兵想要保持縱向的平衡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若坐騎突然止步,則騎兵就很有可能順勢向前摔出,而若是坐騎突然揚起前蹄,那麼騎兵就有可能順勢往後摔下來。
所以當下的騎兵為了防止出現這種情況,就必須依賴雙手的幫忙,如此一來就極大地限製了騎兵的戰鬥力。
而有了高橋馬鞍之後,騎兵的雙手也就被解放出來,再配以鐵質雙邊馬鐙的幫助,騎兵將真正成為戰場上的王者。
楊清之所以直到現在還沒有將雙邊馬鐙和高橋馬鞍這兩大殺器搞出來,就是因為漢軍目前的騎兵規模還不算大,一旦操之過急,反而會有弄巧成拙的可能。
因為雙邊馬鐙和高橋馬鞍這兩大新式馬具雖然對提高騎兵的戰鬥力具有裡程碑的意義,但其本身並沒有多高的技術含量,一旦推廣使用,他人仿造起來甚為容易。
而眼下曹魏騎兵不僅數量比漢軍多,軍士的經驗也比漢軍豐富,若是雙邊馬鐙和高橋馬鞍被他們學了去,反而會讓魏騎如虎添翼,到那時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楊清打算等季漢這邊的騎兵達到一定規模後,在一次決定性的大戰中才將雙邊馬鐙和高橋馬鞍這兩大利器亮出來,這樣才能最大發揮這兩大利器的作用。
儘管這次阻攔魏騎增援涼州也是一件頗為重要的戰事,但楊清還是忍住了借助雙邊馬鐙和高橋馬鞍來迅速提高自家騎兵戰力的衝動,畢竟憑借目前的兵力和布置他有自信、有把握擊敗當麵之敵。
“使君,魏軍大舉壓上了。”忽然,柳隱指著山下說道。
這時,山下的戰況為之大變,魏軍在經過一番試探之後終於放下戒心發起了總攻。
魏軍主將蘇尚隻留下一千騎作為預備隊,剩下的三千騎全都派了出去,分為左右兩翼向漢軍大陣殺來,副將董弼也親自帶頭發起了衝鋒。
楊清見狀微微一笑,語氣輕鬆地道:“好啊,魚兒終於上鉤了。”
又對張嶷、柳隱吩咐道:“伯岐、休然,該下去做好準備了,隻要我一聲令下,汝二人就立刻率軍殺出,一舉擊破這股魏軍。”
“諾。”
張、柳二人齊聲領命後,自去整備兵馬不提。楊清則仍在半山腰觀察山下戰況,一旦時機成熟,他就會命令隱藏在山內的三千騎兵出動,給魏軍以致命的一擊。
“盾牌手穩住、穩住!”
“長矛手握緊手中的兵器!”
“弓箭手上前攢射!”
......
山下大陣中的高台上吳懿來回走動,不斷揮舞手中令旗,指揮著東南西北四方軍士迎戰。
四千魏軍精騎大舉壓上果真氣勢非凡,數千匹戰馬往來奔馳震動大地,給漢軍帶來了極大的壓迫感。
魏軍訓練有素、配合默契,一隊施展騎射本領壓製陣內漢軍,另一隊就趁機破除漢軍的防禦工事,妄圖給漢軍的大陣撕開口子。
兩軍竭力廝殺,打得是血肉橫飛、昏天黑地,不斷有人倒下,又不斷有人上前補位。雙方俱是精銳,此時殺得性起,皆死戰不退。
遊弋在外圍的漢軍騎兵雖然隻有兩千人,但還是不懼生死地衝上去全力纏住魏騎,隻不過這些騎兵終歸是才組建不久,武藝、經驗都不如魏騎,僅僅交手數個回合就已經死傷連連。
“給董將軍傳令,讓他先滅了這些蜀騎,然後再集中兵力破陣。”這時,在陣後觀戰多時的蘇尚忽然對身旁的傳令兵吩咐道。
原來是他見漢軍騎兵沒有采取遊鬥之策,反而直接衝了上來,心中登時大喜,正麵交鋒漢騎自然不是己方對手,既然漢軍騎兵趕著上來送死,如此良機又怎能錯過?
然而他不知道這是吳懿故意為之,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纏住他們,好讓山內的奇兵殺出之後能將他們一網打儘。
果然,山上的楊清看到兩軍已經完全混戰在一起後,輕聲吐出三個字:“可擊矣!”說完,就立即揮動手中的令旗,命張嶷和柳隱他們率軍殺出。
“殺啊、殺啊......”
軍令既下,藏在穀內許久的三千漢騎頓時出動,在張嶷、柳隱二人的帶領下分為左右兩路向魏騎包夾過去。
“什麼?怎麼會?”
見四支山內突然殺出大股漢騎,一眾魏軍皆被驚住,手上的動作也不自主地慢了幾分,霎時之間被打落馬下者甚多。
“不好,中計了!”
還是身為主將的蘇尚率先回過神來,後悔地大叫一聲,然後又趕緊下令前方的魏軍迅速撤回。
可是漢軍又豈會讓他如願?張嶷、柳隱等人片刻之間就已殺到了魏軍麵前,與陣內的軍士一道對敵軍發起內外夾擊。
董弼等人被漢軍圍住早已是驚慌失措,隻得左突右進、拚命猛衝,妄圖殺出重圍。
然而漢軍不僅兵力占優,而且氣勢如虹,不僅殺得眾魏兵哭爹喊娘、死傷慘重,還竭力穩住包圍圈,絕不讓魏軍走脫一個。
“眾位兄弟,某家來也。”
漢軍正殺得起勁,忽聽背後傳來一聲大喝,正是敵軍主將蘇尚領著一千預備隊殺到,妄圖將被困住的袍澤接應出去。
柳隱正好領著兵馬擋在中間,他見身後魏軍終於按耐不住殺了上來,當即命陶珙領率領本部兵馬上前截擊,絕不能讓這支魏軍打開缺口。
陶珙弓馬嫻熟,早早望見領頭敵將的位置所在,他深吸一口氣,張弓搭箭,微一瞄準,大喝一聲:“著!”
果然,箭隨聲至,正中蘇尚胸膛,蘇尚吃痛不住險些栽下馬來。身旁親衛眼快手疾,一把將其扶住,叫喊幾聲,不見回應,帶著自家將軍就往後走。
陶珙見狀立即讓周遭軍士齊聲呐喊敵將已死,圍中的董弼等人聽了又是一驚,回頭看去,果見前來接應的兵馬已然逃遠,均知此戰已敗,再無鬥心,紛紛四散奔逃。
漢軍乘勢掩殺追擊,直殺得魏軍丟盔棄甲、屍橫遍野,張嶷、吳懿、柳隱等人追出數十裡方才收兵還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