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季漢當興 > 第三百七十七章 議定伐吳

第三百七十七章 議定伐吳(1 / 1)

推荐阅读:

張嶷一行人是直接從鹵城趕到上邽來的,他們並未先行去往天水郡治冀城,因此張嶷也隻在上邽呆了兩天就辭彆了楊清等人,前去冀城上任了。

當然這一次隨張嶷前往冀城的隻有雷雄和武安兩人,至於馮衝和鄂煥則被楊清留在了上邽,他已任命二人為州兵校尉,並征辟二人為刺史府的左部司馬、右部司馬,協助柳隱管帶州兵。

之所以雷雄和武安沒被留下,乃是因為張嶷身邊確實需要心腹人手。他已與楊清定好,雷雄就是新任的天水郡中郎將,以後天水郡兵就交由雷雄統領。

而武安依然擔任張嶷的門下督,負責護衛天水郡守府和張嶷本人的安全。

當然張嶷與柳隱也已約定好了,隻要他在冀城站穩腳跟,並有了另外的合適人選,就將武安放給柳隱,讓其到軍中發展。

“使君留步,嶷告辭了。”

上邽西城門外,楊清親自來給張嶷等人送行,張嶷不敢勞煩楊清送遠,遂作揖告彆。

楊清頷首道:“也罷,反正冀城和上邽也相距不遠,那某就送到這裡了。若是有事,儘可派人知會,或是過來相商。”

“是,嶷明白。”

張嶷拱手稱是,又與楊戲、柳隱、周興等人一一作彆。片刻後,數十騎往西馳去,轉眼間就已消失在了儘頭。

洛陽,魏宮大殿,禦座上的曹叡今天的心情難得不錯,原因是坐鎮揚州的大司馬曹休給他帶來了一個好消息,東吳的鄱陽太守周魴竟然有意舉郡歸順自己,這可是個不小的驚喜啊。

自去年末尾以來曹魏在西線戰場連連失利,損兵折將、丟失城池,一個占據數州的中原大國竟然被僻處一州的西蜀小國打得毫無招架之力,就連曹叡這個皇帝禦駕親征、坐鎮長安也未能挽回敗局,魏國君臣的臉麵被狠狠地抽打了一番。

如今不僅曹叡的心中憋著一口氣,就是朝中諸臣也想要厲兵秣馬一雪前恥,隻是礙於西線戰局暫時無法席卷重來罷了。

不過這下好了,西線一時不能出擊,但東線現下卻有了一個難得的戰機。

既然暫時不能從蜀漢身上找回場子,那先拿東吳開刀也是好的,這幾乎已經是目前魏國眾人共同的心思了。

所以當曹叡當眾將曹休請命出兵接應周魴一事通報出來的時候,殿內多數臣子都是讚同出兵的。

就連陳群、華歆、劉曄等一乾重臣也未在第一時間開口反對,他們同樣認為如今連遭敗績的大魏是得打場大勝仗出來安撫民心士氣以及震懾四方賊子,不然立國不久的曹魏很有可能會被天下人質疑正統性的。

“眾卿,對大司馬所請之事可還有異議?”曹叡最後一次問道。

群臣聽了皆無反應,曹叡見狀心中有了決斷,正欲下詔,忽聽一人出班奏道:“陛下,臣以為不宜這麼快就下決定,周魴歸順一事尚有蹊蹺,發軍南下必須慎重,故臣以為還是讓大司馬再探察一段時間,待情況明朗之後再下詔旨也不算晚。”

曹叡尋聲看去,原來是尚書蔣濟。此公曾在揚州為官多年,熟知東線的地理人物,對吳作戰經驗豐富。

建安十三年曾憑一封書信就將圍攻合肥多日的孫權嚇退,故而深得曹操曹丕父子倚重。曹叡繼位之後也對蔣濟頗為禮遇,去年曾賜封他為關內侯。

見是這位在揚州任職多年的名臣出言反對,曹叡也不由得鄭重起來,冷靜地問道:“不知蔣愛卿何以言說周魴投效一事有蹊蹺?”

“回陛下,臣也說不上來,隻是覺得此事透露出古怪,雖然收取鄱陽對我大魏自是極其有利,但這樣一來大軍必須要過江南下,如此深入東吳腹地怕是有些危險啊!故臣以為此事還須慎之又慎。”蔣濟拱手說道。

曹叡聞言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但又想到收取鄱陽郡的美好前景,頓時沉吟不決:“這......”

此時,久未開口的太尉華歆站出來對蔣濟反駁道:“蔣尚書此言差矣,既然說不上來緣由,又何以斷言周魴歸降有蹊蹺。

況且大司馬已對此事探察許久,周魴在信中所透露的軍情機密都得到了驗證,足見此人棄暗投明之心。我大魏若不接納,豈非失了遠人之心?

至於深入東吳腹地也是應有之義,豈不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要想獲得戰果,豈能一點風險都不敢擔?一旦我大魏收複鄱陽郡,那東吳腹地就儘在我手,縱然這一戰不能一舉滅吳,料想孫權等輩也堅持不了多久了。”

說著,轉過身子,又對曹叡說道:“陛下,東吳一滅,西蜀豈能長久?此千載難逢的良機,我大魏絕對不能錯過。東吳所恃對抗上國者無非水師耳,其陸戰絕非王師對手。

若是有了鄱陽郡這個江南據點,我大魏精兵就可源源不斷地渡江南下,到那時我大魏可從容選擇東取江東還是西攻荊州,此不世功業之基,還望陛下察之。”

曹叡微微點了點頭,正欲說話,又見尚書令陳矯出班奏道:“陛下,華太尉說的有理,正所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周魴既然有心歸降,我朝當傾力接納,不該無端懷疑東吳士人投效的誠意。

且這些年東吳眾官歸降我朝者不說多但也不算少,前兩年的韓綜就是現成的例子,足見孫權不得江南人心久矣,依大司馬抄送的周魴書信所言,此人歸順也在情理之中啊。”

又見一位重臣出言支持發兵,曹叡終於下定決心,朗聲說道:“朕意已決,允大司馬所請,發兵南下接應周魴。”

“臣等遵旨。”群臣躬身應道。

蔣濟雖仍持反對意見,但見大多數人支持出兵,而他自己又無過硬的理由,隻好輕輕地歎了口氣,跟隨眾人躬身領命。

既然決定了出兵,下麵就該商議進兵的方略了,此刻魏國朝堂上若論何人精通軍計,當首推侍中劉曄。

劉曄似乎也自覺當仁不讓,於是第一個出班奏道:“陛下,大司馬麾下雖有兵馬十餘萬,但隻揚州一路未免有獨木難支之嫌,且一路大軍,孫權應對起來也較為容易。故臣以為當以三路大軍南下,以雷霆之勢壓向東吳。

若戰況大利,則趁勢一舉滅吳,若戰況中利,則尋機大破吳軍,若戰況小利,則接應周魴收取郡縣,若戰況不利,我軍亦能立於不敗之地。”

“三路大軍,是哪三路?”曹叡興致勃勃地問道。

劉曄道:“陛下可命驃騎將軍司馬懿領兵取江陵、豫州刺史賈逵領兵向東關,再加上大司馬曹休率大軍往皖城進逼。

如此東、中、西三路大軍相互接應、同時進發、必讓吳軍首尾不能相顧,再加上周魴作為內應,孫權陸遜縱有呂望之才,也將難以抵擋,定遭敗績。”

“善。”曹叡越聽越激動,忍不住起身問道:“此計甚妙,眾卿以為如何?”

群臣也再無其他良策,遂躬身應道:“臣等附議。”

“好,既然如此,就依劉侍中所言即可擬詔,命大司馬曹休、驃騎將軍司馬懿、豫州刺史賈逵集結兵馬、伺機南下。”

隨著曹叡的詔書下達,荊州、豫州、揚州三地的魏軍開始集結往宛城、西陽、合肥三地集結。

如此大規模的兵員調動,自是瞞不過東吳的細作,早有探報飛馬送向武昌,孫權陸遜君臣得知後曉得詐降之計已成,同樣開始調兵遣將,準備施行下一階段的計劃。

於是,大江南北雄兵雲集,又一場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