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漢軍在成都的總兵力已不下四萬人,包括虎步軍、突將、無前等多支部隊,而全員步卒的虎步軍則最受諸葛亮的看重,軍士都是出身清白的良家子,訓練之法則是他所創的八陣圖。
諸葛亮對虎步軍寄予厚望,他們是日後在北地平原以步抗騎的主力,因此所選的統兵將領不是趙雲這種經驗豐富的宿將,就是關興這類智勇雙全的名將種子。
現在虎步軍兩萬多人共分為中、左、右三個營,每營兵力皆有七八千人,所選戰士不僅身強體壯,而且不少人還能識文斷字,可謂一時之精銳。
自從楊清在越巂郡兵中推行識字和講武兩堂製度取得非凡效果之後,諸葛亮也逐漸在全軍推行識字講武製,他本來就推崇治戎講武的練兵之法,一見到楊清的法子,更是觸類旁通,經過增添修補,練兵之道愈加圓滿精熟。
此刻成都城外中軍大營內,金鼓齊鳴,喊聲震天,兩萬虎步軍正從四個方向集結到校場,然後按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分列成八個大陣,前四為正陣,後四為奇陣,另外還有一個中軍大陣位於陣中。
高台上,諸葛亮、楊清、馬謖等人看得不住點頭,對大軍的集結速度非常滿意。
尋常軍隊若想做到快速有序地集結實非易事,就是原本曆史上晉武帝司馬炎的精銳中軍某日集結仍是混亂不堪,幸得有精習諸葛亮陣法者出手整隊這才成功集結,可見統領一支上萬大軍對為將者的要求不是一般的大。
一柱香後,虎步軍統帥虎步監關興催馬來到台下稟道:「啟稟丞相,虎步軍集結完畢,請丞相下令。」
諸葛亮微微點了下頭,然後羽扇一揮:「開始吧。」
「諾。」
今日諸葛亮率一乾重臣至校場,乃是為了檢查八陣圖訓練的成果,此等檢視也是慣例了,為了驗證和完善陣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一次。
按照演練之法,關興令旗一展,先命眾軍擺出防禦大陣,接下來則演練天覆、地載、風揚等陣型。
「明之覺得現在的虎步軍如何?」諸葛亮指著校場中的軍士問道。
「軍紀嚴明,戰陣嫻熟,器械精良,訓練有素,實乃我大漢一等一的強軍,隻是戰火淬煉不足,還有提升的地方。」楊清不假思索地回道。
他調任漢中太守一事朝議已經通過,天子詔書估計明日就會下達,因此他離開成都的日子也就快了,所以諸葛亮想借此次檢閱大軍的機會再對他提點一番軍務,這才邀他一同前來。
對諸葛亮的練兵之法楊清自是一萬個放心,在原本曆史裡第一次北伐時因新兵較多漢軍的戰力還有欠缺,然而到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時,經過前麵三次北伐戰火的曆練,漢軍戰力已達巔峰。
漢軍在上邽、鹵城等戰役中以少勝多、以步擊騎,大敗司馬懿,擊殺張郃,顯示出了睥睨天下的強軍風采。在這些戰役中,作為步卒主力的虎步軍自是發揮出中流砥柱的作用。
尤其在最後一次北伐中的武功水一役,數千虎步軍因武功水猛漲而與西岸的漢軍主力分隔成為孤軍,從而受到魏軍上萬鐵騎的圍攻。
在麵對如此危局時,虎步軍絲毫不亂竟然硬抗住了魏軍騎兵的衝鋒,後在援軍的幫助下成功擊退魏軍,達到了控製武功水東岸的戰術目的。
故而虎步軍自成軍時,就以成為天下第一步軍為目標,現在時間已過三年,又在南中得到了實戰,足以勝任北伐主力。
諸葛亮自然曉得虎步軍實戰不足的劣勢,笑道:「所以他日北伐用兵我們
得謹慎萬分,在漢軍戰力提至巔峰前決不能輕易冒進,大漢再也經不住夷陵之戰那樣的慘敗了。」
「明之、幼常,你們仔細看,八陣圖的精妙就在於圍陣用兵倚伏之法,甲乙校標幟之製。
就比如此刻虎步軍從主將以下,到校尉,到司馬,乃至到最低官階的伍長皆各有令旗,軍士一觀便知是何號令,是以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隅落勾連,曲折相對。」
楊清和馬謖現在諸葛亮心中是相府內兵法韜略最厲害的參軍,二人也都被他傳授過自己的兵書,隻是書中所得自然比不上親眼所看,諸葛亮這才趁機指點二人。
馬謖還好,軍士演練八陣圖他已看過多次,而楊清因不常在成都,所以這還是他第一次看見八陣圖的實操。
聽了諸葛亮的講解,看著台下變換陣型的軍士,想到學習兵書的體悟,楊清對八陣圖的領悟又深了一層,以往想不通的地方此刻豁然貫通,臉上自然浮現出歡喜的笑容。
諸葛亮看到他臉上的神情,頓時明白他必有所得,點了點頭,心想也不枉費自己的一番教導。
台上趙雲高翔吳班等將也聽到了諸葛亮的講解,心中也對八陣圖有所領悟,而且他們都是征戰多年的宿將,在運用八陣圖對戰魏兵方麵恐怕比楊清馬謖二人想得還更深。
此時台下大軍的陣型已經變化至完全狀態,原先的八陣已經化作六十四陣,另有二十四個小陣布於後方,以作機動遊兵。
隻見八陣圖變幻莫測,看得眾人眼花繚亂,軍士來往跑動帶起漫天煙塵,刀光閃耀,殺意凜冽,陣勢既成,不敢侵犯。
到了此時,虎步軍演練完畢,鳴金收兵,眾軍回歸整齊陣列後,關興打馬來到台前稟報今天演練已完。
諸葛亮高聲勉勵了關興與眾軍士一番,又照例宣布了中午加餐酒肉的決定,引得眾軍歡聲雷動,士氣大振。
眾軍各自帶回後,諸葛亮又帶著眾將回到帥帳總結起今日的演練,諸將各訴想法,他都一一采納,八陣圖還有改進完善之處,仍須集眾人之智。
到了第二日,任命楊清為漢中太守的詔書終於下達,楊清領詔後照例被劉禪留了下來勉勵了幾句,當然接下來皇帝又拉著他踢了一場蹴鞠比賽後這才放他回去。
領了詔書之後,楊清本欲第二日就啟程北上,哪知秦宓忽然在翌日清晨病逝,驚聞噩耗,他悲痛莫名,不得不將行程推遲。
秦宓作為季漢重臣和知名文士,他的葬禮自是隆重非常,公卿王侯皆來拜祭,諸葛亮也親至秦府吊唁。身後哀榮如此,想必秦宓在天之靈也會欣慰。
對這位於自己有舉薦之恩的老先生,楊清在葬禮上執弟子禮,親自扶棺送了他最後一程。
「伯正兄請節哀,三年後若兄願意可至漢中尋我。」秦宓入土為安之後,楊清來到秦匡身邊說道。
大漢以孝治天下,秦宓去世秦匡自是要守孝三年,因此楊清這才讓他三年後來漢中入仕做官,如此也算沒有辜負秦宓臨終前的托付。
「匡多謝楊府君!」秦匡感激一拜。
楊清點了點頭,遂告辭離去,此間事了,他也準備邁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