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諸葛亮初時驚疑了一下,隨即明悟此人來意,歎了口氣,道:“讓他進來吧。”
“興見過丞相。”一位身材挺拔、英武過人的青年將領進入房中,走到諸葛亮麵前躬身行禮道。
諸葛亮聞聲轉過了身子,將來人扶起:“興國不必多禮,坐。”關興在下首坐定,遂道:“丞相,不知相府為何將興的名字從南征名單上拿掉?是興不夠資格嗎?”
“興國多慮了。”諸葛亮微笑著說道:“此次南征調走了大部分兵力,成都算是有些空虛了,天子不可無親近重臣護衛,汝任侍中,乃是天子近臣,又是中監軍,由汝這員大將留守成都再合適不過了。”、
這般解釋雖也是重要原因,但諸葛亮不讓關興同去的真正原因還是出於愛護關家的緣故。
自被先帝三顧茅廬邀請出山以後,在創立基業的歲月裡諸葛亮和關羽、張飛等元從舊人皆下了深厚的情誼,尤其是關羽。
昔日先帝入蜀,留守荊州的文武重臣就是他與關羽兩人。二人配合默契,不僅將荊州治理的井井有條,而且還確保荊州萬無一失,曹孫兩家無一絲可趁之機。
關羽雖是個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的性子,但他隻是看不起那些隻會空談的士人,而對於諸葛亮這種治國興邦的大才他向來是欽佩的。
因此當年這個小他幾十歲的年輕人用美髯公來誇他時,他對馬超位列高位的不滿就立刻變得煙消雲散了。
如今關氏一門隻有關興頂門立戶,故而諸葛亮不想讓關興遠涉險地,若是有個萬一,他將來還有何麵目見關羽於九泉之下。
況且關興目前還算年輕,他的才能也是非凡,諸葛亮對他寄予厚望,認為他日後的作用當是在北伐的戰場上。
關興心中也猜到諸葛亮些許用意,隻是作為名將關羽的兒子,他不願在國家舉大兵時躲在後方享受安逸的生活,況且朝中尚有不少人對關羽丟失荊州一事有著抨擊甚至怨恨,如此一來他早就想建功立業重振關家的門楣了。
關興感激地看了諸葛亮一眼,隨即躬身拜道:“丞相心意,興銘感五內,隻是興身為關家之主,豈可在朝廷南征一事上落於他人後麵,這豈不是愧對先父的英名?
楊明之也不過長興幾歲,他能在南中做出大事,興也可以。望丞相憐興忠君報國的一片真心,允興參戰。”說著揖拜在地。
諸葛亮沉吟半晌,輕輕歎了一口氣,上前將關興扶起。微笑道:“安國不必如此,吾明白了,回去好好準備吧,數日後隨吾一同南下。”
“真的?謝丞相!”關興激動地說道。
諸葛亮道:“當然是真的,我的話還有假的?不早了,回去歇息吧。”
“諾。”關心邁著矯健沉穩地步伐離開了。諸葛亮看著他的背影,微微搖了搖頭,輕聲笑道:“這小子!”
三日後,正當成都各官署加緊籌備南征事宜之時,一個噩耗突然傳到了諸葛亮的麵前。
“什麼?文儀公走了?”諸葛亮起身驚道,手中的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掉在了地上。
馬謖一臉悲痛地回道:“是的,其子王山適才親來相府報喪,謖已先派人前往王府協助他處理文儀公的後事了。”
“嗯。”諸葛亮頹然地坐了下來,半晌後平靜地說道:“幼常先行代我擬文上奏朝廷優加撫恤,下午陪我前去王府拜祭。”
“諾。”馬謖應下離去。
諸葛亮一臉悲傷地走到窗前,仰頭視天,良久後長歎了一口氣,南征未行,國家又損一位重臣實在令人難受。王連這一年重病纏身、藥石無靈,諸葛亮雖早有心理準備,但此刻仍是傷心不已。
他想起王連先是管理鹽業多年,為蜀漢大業積累了豐富的財貨,在壯大國力一事上實是勞苦功高。後來入了丞相府擔任自己的長史,又能儘心勸諫輔佐自己,使得自己能夠避免許多錯誤,可謂固節不移啊。
諸葛亮傷感了一陣,又想起王連去後丞相長史的位置就又空了下來,丞相長史為掾屬之長、職權最重,此職人選不可不慎重。
尤其是在自己南下之際,更好用心甄選,按理說府中已有張裔署理府事,由他升任長史也是順理成章之事,但君嗣公從東吳回來之後功績畢竟不顯,此刻升任還是威信不夠。
“有了,此公當可勝任。”諸葛亮忽然有了人選,轉身回到案桌前又提起了筆。
七日後,南征事宜皆是準備妥當,諸葛亮以步兵校尉向朗接替王連兼任丞相長史,與張裔、馬謖一起留在後方統領丞相府諸事,而以參軍楊儀、廖化隨軍讚畫。
是日,諸葛亮先去皇宮辭彆了天子,以趙雲、關興、馬忠等為大將,親統兩萬五千兵馬往南中進軍。
王連、張裔、馬謖等重臣親送至都門數十裡外,臨彆時諸葛亮將馬謖喚到麵前囑咐了幾句。
雖對馬謖不曾請纓隨軍南下略感失望,但諸葛亮轉念一想將其留在成都主持府事也是重任,故而諸葛亮倒也未糾結於此。
“幼常,大軍開拔在即,不知君有何可教吾的?”諸葛亮語重心長地問道。
他對馬謖的才能一直是相信的,尤其是在大略上他尤其重視馬謖的看法,如此相問既有考究之意,又有期待之感。
馬謖整了整衣裳,沉聲道:“丞相,謖有微言,望公深察之。南中蠻夷恃其地偏遠險阻,不服王化久矣,今丞相親統大軍必能平服。
不過一旦大軍班師凱旋,眾蠻必定再反朝廷。故謖以為夫用兵之道,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若能服其心,則南中定安矣。”
諸葛亮聞言笑道:“幼常所言正合吾意,真知吾肺腑也。”
“謖也隻是有感而發、從心而論,望丞相察之。”馬謖謙道。
得了想知道的答案,諸葛亮帶著笑意辭彆了眾人,坐在車中,他暗自欣慰道:“看來幼常仍是智計過人,一眼就看穿南中問題所在,日後必能挑起重任啊。”
南征大軍水陸並進,沿途所經之處,於民秋毫無犯,很快大軍就到達了預定的集結所在犍為郡僰道縣,在這裡諸葛亮彙合了早已準備多時的益州太守王士和趕來領命的庲降都督、交州刺史李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