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以天賦聚權柄,鑄天庭 > 第兩百零四章 出兵東進,占應天

第兩百零四章 出兵東進,占應天(1 / 1)

推荐阅读:

1635年,崇禎八年六月,救民軍兵分數路,悍然攻入湖廣。

一路由王朝親自率領,自陝西興安所,過洵陽,沿漢水東出,進入湖廣鄖陽府。

一路王大虎領軍,自四川的瞿塘衛,沿長江過巫山,進入荊州府。

與此同時,李魚、王石二人率軍,自貴州進入辰州府以及靖州。

共計四路大軍,齊攻湖廣。

因為先前為了圍剿高迎祥等起義軍,所以湖廣的大部分軍隊,都被調到了湖廣與河南、南直隸的交界地。

這導致了湖廣?的南方空虛。

無數的鎖鏈將其束縛,沒有一絲龍氣泄露出去。

而火炮,那比起一般的導彈也是不差。

一日占領上津,一日占領鄖西,一日占領鄖陽府。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分彆占領兩府之地,開始進入湖廣其它州府。

王石以及王大虎,也隻是分彆派遣了一支偏師,進攻靖州宣慰司以及嶽州府。

而在這個時候,可以說是大明上下,全都已經收到了消息。

麵對殺神一般的王大虎以及救民軍,剩下的三十多萬士卒,根本沒有半點的抵抗勇氣。

在援軍進入南直隸以後,立即便就迎來了王大虎率領救民軍的迎頭痛擊。

到了此時,麵對黑洞洞的槍口,以及神色冰冷的救民軍,他們方才醒悟過來。

隻可惜,他們所麵對的卻是當世最強,更是有著無數槍械、火炮的救民軍與王朝。

特彆是見到國運、領土消失的速度之後,他險些再次吐血,那些守軍都是乾什麼吃的?難道都是廢物嗎?

崇禎有心再次分化龍氣分身,攻擊救民軍所在。

就更不用說是麵對救民軍了。

可以說,應天府是萬分的重要,絕對不容有失。

可以說,那個時候的大明國將不國,已經進入滅亡的倒計時了。

他們,已經被圍困在了中間。

若非救民軍主要的進攻目標,乃是不斷的向東,恐怕就是這四地,他們也是守不住的。

雖然在高迎祥他們率軍進入陝西之後,盧象升等人在經過一番商議之後,便就率領大部分軍隊東進,重新返回河南圍剿張獻忠等部了。

本來在基本上圍剿了起義軍之後,洪承疇便已經再次撤回練兵。

不要說是十萬大軍,他就是再來百萬,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反倒是崇禎,倒是第一時間察覺到了不對。

但是,為了防備高迎祥殺個回馬槍,鄖陽府也依舊是駐軍將近十萬的。

此時的他們,又拿什麼阻止救民軍對於湖廣的進攻?

隻是一個月的時間,救民軍已經占領湖廣大部分地區,也就隻有施州衛以及周邊一片區域,還在洪承疇以及秦良玉的抵抗之下,勉力維持。

第一時間,崇禎便是連下數道聖,急命盧象升南下剿匪,又命洪承疇、秦良玉抵抗救民軍。

反正救民軍就算占領了城池,也隻是會拿那些高官達貴,豪門富商下手,他們這些底層的士兵,不過就是成為平民而已。

四省總督盧象升,也是顧不得剿滅張獻忠、李自成了,立即便是率軍馳援湖廣。

再加上後無援軍,糧食物資匱乏。

南方各省以及應天府,都在調兵遣將,準備抵擋救民軍的進攻。

“一切照舊!”

所以,就算崇禎下了聖旨,他們大概率也是收不到的了。

這,不是他們一直以來的渴望嗎?

在大明,兵籍轉民籍,那是何等的困難?

而現在,這一切卻是近在咫尺。

不過,他們倒也是知道了救民軍,已經東出進攻的消息,畢竟就在隔壁,他們的主要防備對象,也正是四川的救民軍。

八月,盧象升一路趕到了陪都應天府的北方,與應天府隔江而望。

一條千丈國運金龍,在王朝頭頂上方盤旋,無儘的龍氣金雲擴散,壓製一切敵對超凡。

實在是因為有了先前的戰績做襯托,王朝他們一路所過城池,大部分都是望風而降。

從靈性層麵看去,整個湖廣西部,正有一片明黃色的國運力量翻滾向東,迅速的覆蓋湖廣。

此時的二人,心中已經喪氣到了極點,他們心中已經明白最終的結局了。

另一邊,王朝已經率軍進入了南直隸,進逼應天府。

七月二十,王朝帥軍圍困了南京,王大虎開始率軍收複長江以南的南直隸地區。

但是,他又擔心再次被救民軍的國運金龍吞噬。

而自長江而下的王大虎,雖然遇到的阻力更強一些。

還在他們掌控之中的,也就隻剩下了施州衛、永順宣慰司、靖州宣慰司、嶽州府四地,周圍已經儘被救民軍占領。

若不是這裡乃是國內,王朝更是一再交代不可殺戮過甚,這四十萬人的援軍,恐怕剩不下幾個人。

而要說起來,王朝所麵對的明軍,才是最為強大的一股。

如此之大的變故,崇禎又如何察覺不到?

第一時間,他便溝通國運金龍,以國運金龍的視角,查看湖廣地區的情況。

麵對五千救民軍的看守,沒有任何人敢於造次。

到最後的時候,王大虎他們竟然足足俘虜了二十多萬,逃跑者不足十萬。

就是如此,也是足足造成了近五萬人的傷亡,可以說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完全沒有王朝出手的機會,在被壓製了真氣力量之後,對麵的明軍麵對槍炮子彈,根本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便如那待宰的羔羊。

到時候,真正為大明所掌控的區域,也就隻剩下了京師所在的北直隸,以及山西、河南、山東三省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