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夜色儘,黎明至
第747章 夜色儘,黎明至
雨幕下的夜色當中,所有人,都在做著自己的事。
劉三帶著遊俠,與黑台的人馬做著黑暗中無人知曉的廝殺。
秦國為水德,故而為黑。
又有五德輪轉,黃土而克黑水。
於是,秦國的方士們,借動靜之變,取黑水之靜,合黃土之厚,築下一台,以鎮秦國之運。
這台,便是黑冰台。
那黑水合於黃土,便是有彆於天地之間任何一種玄冰的冰。
其兼具水的流淌,又有冰的沉靜。
故此,其有映照天地萬物之效。
黑冰台上,便是秦國的暮色當中,最為恐怖的力量。
便是那些仙道大宗,那些天仙古神,都不敢確定,自己身邊,是不是就藏著黑冰台的眼睛。
這就是黑冰台。
大秦帝業之下的陰影。
為大秦剿滅一切隱患的陰影。
而現在,劉三便是帶領著遊俠們和這樣的陰影廝殺。
暴雨當中,點點的火光,忽而起,忽而滅——但最終,所有的一切,都被隱沒在黑暗當中。
此時,城中寂靜。
而軍中,同樣寂靜。
張良絞儘腦汁的籌集到的物資,被一車一車的送進營中,城中的精兵,也都是緩緩的往營中靠攏。
而在營中,作為主將的項羽,正檢查著營中的戰馬。
營中,士卒安靜,那些戰馬,也同樣安靜。
那是真正的神駿。
同樣是秦國的方士,將真龍的血脈植入戰馬當中而衍生出來的神駿——其在戰場之上,縱橫無可抵擋,而且,完全不受真龍的血脈所製,在天地之間,堪稱是沒有任何的天敵。
就算是秦國,這樣的龍馬,也不算多。
陳涉大澤起事以來,張良多方周轉,又有諸多的仙神,世家,暗中支持,這般的神駿在大澤之地,也不過零零散散三百餘匹,都是準備用來作為種馬,以改良其他戰馬血脈所用。
而現在,這所有的,三百餘匹神駿,便都被送到了項羽的軍中。
三百餘神駿,都檢查完畢過後,項羽便是披甲守在營門之前,一邊等著那些精兵聚龍,一邊積蓄力氣,調養精神。
城中如同星辰一般明滅的火焰,他自然也看得真切。
他知曉,那是城中的黑冰台探子,在想辦法將城中的消息給傳回去——而劉三,就正帶著遊俠和這些探子廝殺。
但他依舊不為所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也都要做好自己的事。
而且,他有足夠的自信,就算城中黑冰台的探子將消息傳了出去,他所率領的精兵,也足以鑿穿章邯麾下的大軍。
說起來,他對章邯其實有幾分興趣——自他踏進大澤以來,他和章邯廝殺整整十二次。
每一次,章邯都是兵甲齊備。
每一次,他都是以多擊少。
但每一次,都是項羽贏!
這樣連戰連敗,而且都是在優勢兵力下,被以摧枯拉朽的姿態反推,足足十二次!
這般的局勢下,換做其他人來,怕是早就已經信心崩塌,根本生不出和項羽敵對的勇氣,更是連戰場,都不敢再踏足。
可偏偏章邯,對此絲毫不以為意,完全不受那十二次戰敗的影響,依舊活躍在戰場上,也依舊敢於直麵項羽,敢於謀算項羽。
最有意思的是,就算接連戰敗十二次,章邯麾下的將領士卒們,也依舊是對章邯心服口服,既不曾對章邯的命令陽奉陰違,也不曾聒噪鼓動著,令秦國換將。
這堪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要知道,當初滅楚的時候,秦國隻是想要令王翦之子代替王翦統帥大軍,便是讓士卒們,直接鼓噪起來,幾乎鬨出軍變。
帶兵的將領,是最為看重勝負的。
一旦輸過一次,他麾下的士卒,便會對他生出之一——連輸十二次,卻依舊能號令大軍,這如何不令項羽好奇呢?
“項羽性子最急,若我所料不錯的話,明日一早,項羽必定會發動。”而在另一邊,章邯亦是踏上高台,望著遠處的夜色,似乎是看到了正在整備的項羽一般。
“那項羽,真有你說的那般出色?”而在章邯的身前,還有另外一個帶著玄冠,穿著黑袍的人。
不是彆人,赫然便是秦國的中車令,趙高。
他奉令決斷大澤之事,因為章邯的拖延,故而,他便親自來到了這裡,要看看這大澤的戰局,是不是真的如同章邯所說的那般‘艱難’。
始皇帝令他處理大澤的事,但這件事,其實並不如他預想的那般好處理。
因為秦國的那些將領,都不聽他的。
就連章邯,都是他無可奈何之下才‘提拔’出來的。
好在章邯給他掙了相當大的麵子,也讓帝國當中那些居功自傲的將領們知曉,他們也並非是那麼的不可替代。
所以,趙高一直都當章邯是自己的‘嫡係’。
故此,雖然章邯一直都在拖延戰局,令趙高很是不滿,但趙高也絲毫沒有要給章邯‘治罪’的念頭,反而是給了章邯更大的支持。
比如說,那介入了此間的,黑冰台的力量。
“比起傳聞,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人風采,唯當麵方可知之。”章邯說道。
“這人間,果然如陛下所言,是英雄遍地。”
“生擒他有幾分把握?”聽著章邯的言語,趙高亦是對項羽生出了無窮的興趣來。
趙高有一個很優秀的品質——那就是,專業的事,相信專業的人。
就如同他將戰事交給了章邯過後,有事便隻問章邯,要人給人,要糧給糧,而從來不曾越過章邯,對此間的戰事指手畫腳。
縱然此時著急了,也隻是親自來到此間觀望局勢,而不是讓章邯去給他一個交代。
不僅如此,他來的時候,還給章邯帶來了極大的支持。
那黑冰台,便隻是其一。
“難。”章邯毫不猶豫的就拒絕了趙高這提議。
“中車令是沒見過其人在戰陣上的本事,故此還能生出這般的念頭來。”
“若見過了,中車令便絕對不會生出這等的心思。”
“不瞞中車令,就算這一次能逼迫項羽出城而戰,就算我已經提前準備好了戰場,就算我在戰場上的兵力,是他百倍,但我的目標,也依舊隻是陳涉,而絲毫不敢生出留下項羽的心思來。”
“中車令,項羽其人,如神也!”
“也就其生得晚,不然的話,楚國是否破滅,都在兩可之間。”
“那是一個能以一己之力撐起一個諸侯國的人!”
提及項羽,章邯的口中,滿滿的都是溢美。
而越是如此,趙高那想要生擒項羽的心思,就越發的活絡。
章邯的能力有多強,天下雖然也都有正麵的看法——但唯有趙高才知曉,章邯到底有多強。
自大澤戰事以來,他一直在給章邯調糧,調人。
糧草補給,姑且不論——但和常人所想的不一樣。
他調給章邯作為補充的人手,從來都不是秦國的精銳士卒。
而是他從各處抽發來的刑徒。
隻是尋常庶民而已!
畢竟,秦國軍隊體係的將領們,和他趙高不是一路人,也不給他趙高麵子。
所以他能抽調的,也隻有那些刑徒而已。
然而,在章邯這裡,這從各處抽調來的刑徒,這些尋常的庶民,都變成了相當精銳的士卒。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換言之,便是這些年來,章邯幾乎是從無到有的,練出了這麼一支大軍來。
這就是趙高對章邯極具容忍的原因。
任何人知曉了章邯的本事,都會對他極具容忍。
這也是章邯在項羽手中連敗十二次,也依舊能穩穩的把控住軍心的原因。
因為從本質上而言,這一支大軍,便是章邯所練出來的。
他的存在,便等同於這大軍的軍心。
隻要他不崩潰,他的軍心,就不會崩潰。
“這些年以來,陛下收天下之金,鑄鼎以鎮天下。”
“此寶鼎,有鎮壓一切之功,乃是陛下皇權的象征——帝國當中,再有勇力的將軍,在這寶鼎的麵前,都是手腳冰冷,連兵刃,都拔不出來。”
“而且此鼎,鎮敵不鎮己。”
“我為陛下近侍,雖沒有李斯那調度大軍的權柄,但卻也能左右這寶鼎的動向。”
“我若將那寶鼎調來,將那項羽鎮住,你可能擒他?”趙高思索一陣。
始皇帝要見天下的英雄——而今,天下最大的英雄,無疑便是陳涉。
可章邯這直麵了陳涉的人,卻認為項羽是比陳涉更加英雄的存在,是‘近神’一般的存在。
那趙高,就有這個義務,將這位比陳涉還要英武的英雄,帶到始皇帝的麵前。
至於說這其中損失的人力,物力,趙高不在乎!
隻要能讓始皇帝滿意,那再大的代價,也都是值得的。
包括,那章邯這十數萬大軍去填,生生的將那項羽的力氣耗儘!
“若真如此,或可一試。”章邯思索一陣,似乎是察覺到了趙高為此下定的決心一般。
“那我今夜,便將最近的寶鼎調來。”
始皇帝所鑄之鼎,除卻隻有他和李斯知曉,藏於大地之下的九鼎之外,還有另外的許多仿製品——也就是趙高口中的寶鼎。
因為是一爐而出,這些寶鼎,便也有各種玄奇異力。
於是便發於各城各郡,使得各處郡縣穩定。
而以趙高的權柄,便正好能調動一個大鼎過來——便是人間得了敕封,能在人道之氣下動用法力的太乙仙神,以及那些能斬殺太乙的人仙,都要被這寶鼎所鎮。
就在各自的準備直接,雨勢緩緩的削弱,然後停下。
大澤之城關起來的城門,亦是緩緩而開。
陽光之下,一切的陰影,都消散於無形。
劉三無比疲憊的揉了揉自己的臉頰,毫無形象的雙腿攤開,再一處小巷的台階上坐下。
旁邊,開門的農戶,遞出一個略顯渾濁的青草泡出來的水,劉三亦是毫不介意的道謝,然後結果那青水,一飲而儘。
就正如劉三對陳王所保證的一般,他會竭儘全力的維係城中的平穩,不令任何人有機會作亂——於是,隻一個夜晚的功夫,蟄伏於大澤當中的,所有來自於黑冰台的探子,都被找到,然後絞殺。
那些沒被找到的,也完全沒有將消息傳出去的機會。
同時,那些有可能生事的遊俠們,也都知曉了城中有將領士卒的家眷被扣,陳王打算不計代價的,將他們的家眷給救出來的事,為此,城中的防備,會變得空虛。
所以陳王,將自己的性命,將城中無數人的性命,都托付給了他們這些遊俠。
於是,這些往日裡,極其不服管束的遊俠們,也都老老實實的,將左手衣袖扯斷,露出半條胳膊作為印記,第一次,集體的遵守了這城中的‘法度’,忍著廝殺過後的疲憊,在這城中巡邏起來。
而項羽此時,也已經整備好了自己的‘大軍’。
也不多,隻得八千。
但這八千,乃是這大澤之地,最最精粹的精兵。
是這大澤之地的骨架。
若這八千精兵覆滅,那大澤之地,也同樣會在瞬間崩潰。
“激勵士氣的話,我便不多說了。”看著這蘇醒過來的大軍,沉默了一夜的項羽,終於出聲。
“我當行於陣前,為諸君打開道路。”
“諸君,且隨我旗幟而行!”
“大旗所在,便是我項羽所在。”
項羽平靜的道。
“唯!”於是這八千精兵,便都是出聲。
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都不是第一次和項羽作戰了,也都熟悉項羽的風格。
戰場上,項羽的旗幟,永遠都在最前麵,永遠都在最醒目的地方。
大家隻需要追隨著項羽的旗幟而動,那麼勝利,便隨之而來。
以八千精卒衝擊二十倍的大軍——不止如此,最後還要護著大軍當中的‘人質’,一路殺回來。
自‘戰爭’在人間顯現出來,便從來沒有過統帥敢做這樣的夢。
但偏偏,項羽就敢。
而他麾下的這八千精卒——三百龍騎,兩千七的精騎,以及五千的步卒。
他們也敢!
而且,他們都相信自己能做到。
也更相信,項羽能做到。
“那就出發。”項羽揮動大旗,當先撥馬而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