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謀
第569章 謀
“伐樓那。”
回到了船隊當中的敖丙也沉吟起來,斟酌著來自於燃燈老梵的消息。
按照燃燈老梵的說法,這祭染驪女的計劃,便是由伐樓那提出,並且主持。
伐樓那,乃是梵教兩位聖人從吠陀大天地當中度化來的真梵之一。
為天空之神,為水流之神,為海洋之神。
吠陀大天地破滅過後,其權柄坍塌,在盤古大天地當中化作道果。
——道果的構成,便同樣也是天空,是水流,是海洋。
從這一方麵而言,伐樓那的道果,和龍族的權柄,可謂是有著極高的重合度。
說得更準確一點,龍族的領域,風雨,雷霆,汪洋等等,不僅僅隻是和伐樓那,而是和吠陀大天地當中許許多多的失敗者們,都有著相當的重合。
這就是為什麼那些真梵的發現了龍族過後,就無比堅定的,要將龍族化作八部龍眾的原因。
他們他們從龍族的身上,真的察覺到了威脅。
“縱然跌落位格,縱然隻是聖人所選定的培育道果的工具——但道果在身的時候,伐樓那,便是一個真實的大羅。”
敖丙的神色,緩緩的變得沉重。
一位大羅親自籌謀,並且主持推進的計劃。
這便意味著,最終自己必定是要麵對這位大羅的。
哪怕是梵教有著趁此機會切割腐肉的心思,又有著燃燈梵祖這位梵教副教主的暗中配合,但最終都逃不過直麵伐樓那這位失格之大羅。
畢竟,梵教再怎麼切割腐肉,再怎麼暗中配合,他們所能做到的極限,也隻是拖一拖那些真梵的後腿,而不可能直接出麵和伐樓那這位大羅廝殺。
而且,若是彆的大羅要對伐樓那出手,燃燈老梵他們,還得出麵保一保著伐樓那——畢竟,到了大羅這個層次過後,隻要他們的立場還站在盤古大天地這一邊,那麼立場,就遠比對錯更重要。
“還是得借用人王的力量。”
“大羅無缺,唯有借助人王的力量,借助那人道之氣和人道至寶的壓製,才能讓我有麵對這位大羅的機會!”敖丙踏著波濤,緩緩的往人王所在的那一艘巨舟而去。
巨舟當中,人王姬燮和那些諸侯王,便都在此間。
坦白來說,那些諸侯王是不願意親自來這西牛賀洲的,但人王姬燮都親自來了,他們也隻得作陪。
“龍君至此,且快快上座。”見了敖丙過後,姬燮也是欣喜的將敖丙請上巨舟,也向其他的諸侯們介紹了敖丙的身份。
在這還講究禮,尊崇義的時代,所有的諸侯王們,也都對敖丙表示了極大的歡迎。
同時,這些擔心大家去了西牛賀洲過後,因為過往的矛盾而相互防備,甚至於相互坑害的諸侯王們,在見了敖丙過後,也是陡然間就找到了破解局麵的辦法一般。
由姬燮這位人王引著其他的諸侯王一起,在敖丙這位義龍君的見證之下立約,約定到了西牛賀洲過後,大家都要同進同退,互為援手,在中域的所有的恩怨,都要等回了中域過後,再做定論。
約定過後,這巨舟當中的氣氛,也是陡然間變得放鬆下來,甚至是有勇士都被叫到了這巨舟當中,在此間表演起了各家的戰舞。
同時,各位諸侯王們,也在相互之間,一定程度的向彼此展示了自己的些許底牌。
“對了,龍君來此,也是為了那通天之金身而來的嗎?”歌舞酒宴過後,姬燮才是問起了敖丙的來意。
他們是人王,是諸侯王,不是瞎子——燃燈老梵引動西海所有的梵教力量,化作龐大的金身歸於須彌山的時候,那動靜可謂是驚天動地。
姬燮和諸侯王們,自然也都是將其看得清清楚楚。
在這天地之間,有一個很是質樸的真理——大就是好!
一般來說,體型龐大的生靈,其力量,就越發的浩瀚。
而那金身通天徹地,其力量可想而知——而且,這種純粹的由體型所帶來的龐大力量,又恰好是人道之氣所無法壓製的東西。
在天地之間的諸多仙神,諸多異種當中,這種體型龐大的存在,可以說是人族最不願意麵對的敵人之一了。
在圍殺這種敵手的時候,縱然是能將其打殺,其損失,也會大到一種讓人痛徹心扉的地步。
尤其是一個運氣不好,讓戰鬥的地方,就在某一個諸侯國的腹地之內的話,那麼一場圍獵過後,那損失,簡直是無法想象……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在這些諸侯王們看來,那龐大無比的金身,便是如此——其就算是舍棄了一切的神通法力,隻是這麼倒下來,在這地上一滾,他們所帶來的這無數士卒,便是要死得七七八八了。
縱然那金身是生靈真身的可能性極小極小,但這種極小的可能,也必須是他們所要考慮的東西。
“那金身,不過是仙神法力所顯化,人道之氣一卷,也就蕩然無存了,人王又何必擔憂那金身?”敖丙舉了舉手中的杯盞。
“我所來,卻是為了比那金身更大的威脅而來。”
“我在船隊之外——不知道是錯覺還是怎麼回事,我觀各國之大軍,頗有一種自負之態。”
“此乃戰陣廝殺之第一大忌也,不知諸位君上,可有教我?”
輕敵。
這是人族的遠征軍從集結起來的時候就表現出來的東西。
敖丙實在是不知曉,跨海遠征這種事,西牛賀洲的天時地利人和,也全然不在他們這一邊,那些士卒,怎麼就能表現出這樣一種自負到了輕敵的狀態。
而這些在中域當中,也算是能征善戰,都有知兵之名的強勢諸侯王,又是如何對這種狀態,視而不見的。
敖丙也知曉,有些人族的統帥,為了能取勝,為了讓自家的士卒擺正心態,並不吝嗇於讓士卒遭遇一些失敗,用一些士卒的鮮血,來換取其他士卒的冷靜——此謂之萬般言語,不如一次經曆。
可遠征西牛賀洲,和他們在中域的角逐,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