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睡到天亮。
早上七點,楊東起床洗漱。
然後就來到中堂裡麵,因為鄭老早就醒了,正在練八部金剛功。
老爺子雖說九十多歲,可身體是真的硬朗。
同樣是九十多歲的童老,身體就不行了。
而鄭老這個精神頭,這個樣子,活個十年八年,估計問題不大。
這也得益於鄭老退休之後,也沒忘記鍛煉身體,每天都要練功。
再加上京城保健醫的質量,還是要比吉江省的保健醫質量高,技術也高,國家級中醫很厲害。
畢竟鄭老可是在副幗的位置退下去的,無論是安保還是衛生保健,人家都更高。
童老退休的時候,也隻是正部級而已。
待遇差遠了。
這也是為什麼當官的,削掉頭都得往前擠的原因。
“小東,你四舅昨天飯桌上跟你說,今天去財政部找他。”
“你打算幾點去啊?”
鄭老朝著楊東問道。
昨天飯桌上,鞏紅讓楊東在今天去財政部,把一些扶貧款的事情再敲定一下,研究一下,落實一下,怎麼安排都有章程。
楊東朝著鄭老開口道:“八點去。”
楊東要提前一個小時過去,畢竟部委高門大院的,不提前去,你根本就擠不進去。
更不要說是財政部這種財神爺部門了。
聽說財政部的一個司長,都能對個彆窮地方的省長愛搭不理的。
一個項目處長,都可以卡的副省長嗷嗷叫。
所以,楊東對財政部這樣的部委,不敢怠慢。
雖然說鞏紅是副部長。
可規矩就是規矩。
不能因為朝中有人,就忘了規矩。
“嗯,早點去。”
“不過你去了之後,給鞏紅的秘書打電話,他會接你去辦公室。”
“要不然,你這種級彆的小官,估計連大門都進不去。”
老爺子嘿嘿笑著,又拿著楊東打趣。
他練了兩遍之後,隻覺得氣血通暢,渾身舒服,滿臉紅朔。
便收功,不練了。
“小東,我昨天想了一下。”
“你第一個兒子改姓鄭,有些不妥吧?”
鄭老臉色嚴肅下來,朝著楊東開口問道。
“為什麼不妥?”
楊東問鄭老,一臉的不解。
昨天老爺子,不是很開心嗎?
怎麼今天說這種話?
“你是肖家子弟,你縱然不改姓,但你兒子還是要改的,尤其是長子。”
“如果你長子姓了鄭,你對肖家就沒辦法交代。”
“所以,你第一個兒子,還是得姓肖,改回祖姓。”
鄭老朝著楊東開口,一臉的凝重。
這也是為了楊東著想,為了楊東以後考慮。
楊東沉默不語,他之前的確答應過大伯肖建國,自己的兒子至少要有一個姓肖,這是答應好的事情。
不過自己並沒有說是第幾個兒子。
現在鄭老主動提起來了,讓楊東也不得不沉思起來。
“我也是為了你好,更是為了你兒子好。”
“你想啊,等你兒子長大了,知道肖家比鄭家更好,他會怨恨你,也會埋怨我。”
“所以啊,這長子還是得姓肖,次子嘛,姓楊姓鄭都可以。”
“當然,你和沐芸還是得商量好,要讓沐芸心甘情願才行。”
“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庸,也不是生孩子機器,人家也有自己的想法。”
“過去生孩子多,那是沒辦法,戰爭把人口都打沒了,不生怎麼建設國家?怎麼重振家族?”
“現在不一樣了,要懂得理解女人,愛女人。”
鄭老的這番話,讓楊東很是佩服。
他本以為過去時代走過來的老人家,都很古板,也很封建。
沒想到老人家,卻這麼開明,還知道為女人著想。
“既然這樣的話,那長子姓肖,第二個兒子姓鄭。”
楊東做了決定。
“那你豈不是要生三個兒子才行?”
鄭老笑著調侃道。
一個姓肖,一個姓鄭,一個姓楊。
這萬一蘇玉良也想這種事,那就得生四個兒子,姓鄭。
這對蘇沐芸來說,未免太苛刻了。
“我有弟弟,楊南的兒子肯定姓楊,不會讓楊家斷了傳承。”
“所以我隻需要生兩個兒子,就可以。”
“再說不管姓什麼,都是我的種,我的血脈。”
楊東之前的確想讓兒子姓楊,但是現在看來,還是得考慮蘇沐芸。
蘇沐芸也是要打拚政壇的,生孩子太多,對她來說不是好事。
因此,自己隻能放棄一些東西。
反正自己有弟弟楊南,他的兒子肯定要姓楊。
“那就行。”
鄭老點了點頭,如此安排,也好。
“走吧,去吃早餐。”
“廚房的廚師是以前迎賓館的禦廚,包子餃子,都是拿手的。”
鄭老招呼著楊東吃飯。
“我去喊沐芸起來。”
楊東則朝著鄭老開口,準備去喊蘇沐芸。
“彆喊了,那丫頭也在廚房忙活,她要給我熬粥,說儘一份孝心。”
鄭老笑著開口。
楊東聽了心裡卻是一緊,有些擔心,也有些埋怨。
都懷孕了,那麼大肚子,怎麼能做這種事?
“你也彆怪她,她這麼多年因為她媽媽,而不敢回我這裡,也是怕我們多想法。”
“給我煮一次粥,也是替她媽媽儘孝了。”
“哪怕我死了,閉眼了,我也瞑目了。”
鄭老歎了口氣,一臉的複雜。
楊東見老爺子都這麼說了,自己也隻能如此。
早餐並不豐盛,但是都是很地道的早餐。
不過楊東拒絕了品嘗豆汁,他怕自己一天都吃不下去東西。
老爺子卻很喜歡的連乾三大碗豆汁。
楊東覺得老爺子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邪惡的人了。
吃過了東西。
楊東和蘇沐芸交代了一番話,主要是不讓她操勞,好好養著,不許忙活這個,忙活那個。
蘇沐芸自然答應,她保證就跟外公在中堂說話聊天,哪都不去,什麼也不做,等楊東從財政部回來。
楊東親了一口蘇沐芸的小嘴,然後轉身離開。
鄭老派車送楊東去財政部。
這裡去財政部,可有一段距離,至少二十公裡。
他鄭家老宅在五環外了,圖個安靜。
一個小時之後,楊東坐車來到了財政部。
望著這個建築頗有特色的灰白色大樓,氣派的很,而且這棟建築也頗有年代感。
隻是非常不巧合…
剛一下車,就看到對麵的黑色專車下來一個人。
兩個人幾乎是同一時間下車。
而且彼此距離不足三米。
麵對麵看了一眼。
楊東愣住了。
對麵的人也愣了一下。
而後對麵的人目光頗為古怪,似笑非笑的看向楊東。
“楊東同誌,挺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