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最開始有一些不理解,但是聽了諸位領導情真意切的分析,我才意識到我的不足。”
“我考慮的太遠了,反而沒有考慮現在需要什麼,這是我的問題。”
楊東‘靦腆’的開口,朝著陳國民講述自己的想法和心理活動。
哪怕自己一直不認同,自己也必須裝作認同。
自己隻是一個縣委書記,還沒有資格和權力任性妄為,也沒有決定國家該走什麼樣的路。
如果錸礦一直處於秘而不宣的狀態,自己可以隨意處置。
但現在已經擺在了陽光下麵,已經放在了秤上麵。
省委書記以及省委一眾領導都知道了,甚至連國土資源部的領導都知道錸礦的存在。
這個時候,自己裝糊塗沒用,自己反對也沒用。
如果自己不跟隨大部隊走,如果自己不跟著省委市委一條心的話,自己這個縣委書記,可是有成千上萬人可以做的。
多自己一個不多,少自己一個不少。
所以隻能藏鋒,隻能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骨子裡的堅守就不能暴露了。
唯有等!
等自己什麼時候真正的能夠一言而決的時候,才能有資格提什麼國家戰略,國家儲備,以及憂患意識。
現在?自己不過是個縣委書記而已,往大了說一肩挑,往小了說不過是基層最頂端的領導而已。
還沒有完全脫離基層的範圍。
“真是這麼想的?”
陳國民笑吟吟的看向楊東,他對楊東的這話有一些疑慮或者說不太信。
他了解楊東的脾氣,這麼快就認輸了?這麼快就改變行政觀,認知觀了?似乎不太像啊。
楊東歎了口氣:“我忽略了經濟發展這個客觀事實,也忽略了我們目前所遇到的問題是民生問題,也是經濟發展問題。”
“我隻考慮國家戰略,國家安全方麵,卻沒有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經濟發展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省委,市委,都著眼於經濟發展,那是因為國家也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我們縣委又怎麼能獨立於外?”
楊東繼續裝,繼續藏,繼續按照陳國民的意思來說。
適度的虛偽,是很有必要的。
什麼都暴露出來,在政治上也就離死不遠了。
“嗯,你能轉變想法,這很不錯。”
“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我們身為省委領導乾部都有急迫性啊。”
“尤其是在吉江省做官,在東北地區做官,你要知道每增長一百億的gdp有多難啊,這些年不縮水都不錯了,若能增長,這也是我們這些黨員乾部的存在價值和意義了。”
第(1/3)頁
第(2/3)頁
“我們不是沿海省份,也不是嶺南省份,更不是幾大直轄市和大城市,我們隻是內陸地區,東北地區的一個中部省份罷了。”
“錸礦的價值很重要,他不僅可以讓你們慶和縣gdp增長,更能增長靈雲市乃至吉江省的gdp,以及影響力。”
“手裡麵守著這麼大一份寶,怎麼可能無動於衷啊?”
“我也知道要把好東西留給子孫後代,要留給國家撐腰做底氣。”
“但是,等不到那一天。”
“如果這五噸錸礦儲量放在沿海省份,我又是沿海省份的書記,我自然可以揮手不去開發。”
“但我不是啊,錸礦也不在沿海啊。”
“守著這麼一塊肉,我們又都是饑腸轆轆的人,你說,不吃能行嗎?”
“考慮問題,不光要考慮大局觀,也要設身處地的去想一想,好好的因地製宜想一想。”
“北方缺水,所以南水北調。”
“南方缺糧,因此北糧南運。”
“這就是地域不同導致的做法不同,行政方式的不同。”
“揚長避短,本就是各地發展的基本宗旨,我們也不例外。”
“我跟你說這麼多,並非是在乎你心裡不痛快,你隻是個縣委書記,我也沒必要和你過多解釋什麼。”
“我在乎的是你這個年輕的小乾部,是你的未來。”
“我在現在點撥你幾句,適度增加你的私心,能讓你考慮問題更加細致。”
“有些時候自私一些,沒什麼不好的。”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楊東啊,天上不會掉餡餅,因此要把握住身邊能利用的一切。”
“當官要考慮的是為官一任,而不是任後十年。”
“在你任上,你就得想方設法的讓老百姓過的好,讓你的財政充盈,這才是身為領導該做的事情。”
“如果什麼都是拖拖拖,等等等,藏藏藏,好東西都留在最後?且不知最後會便宜誰?而且真的會肉爛在鍋裡?”
“你能篤定你的下一任,你的下兩任,就是目光長遠之人?就是眼界高遠之人?”
陳國民說到這裡,目光凝重的盯著楊東問。
楊東為之沉默。
“你不能!”
“你好心好意的把錸礦藏起來,可萬一後麵幾任領導隨手就把錸礦賣了怎麼辦?你又能說什麼?”
“原本自己可以依靠錸礦來提升經濟,來提振民生作用,甚至充當自己的政績,結果因為你自我束縛,反倒是便宜彆人了,這是什麼行為?”
第(2/3)頁
第(3/3)頁
“這是傻!”
“這是愚蠢!”
陳國民接連的兩聲喝,讓楊東明白了陳國民的意思。
不要指望後麵的人有更高的素質,意思就是說不要去相信後麵的人,能相信的永遠隻有自己。
機會把握在手裡,自己不去占領,反而留給後人,這就是愚蠢。
縱然按照說的那樣,國家戰略,國家底氣,國家安全,憂患在未來。
可是沒有人能把握未來,也沒有人有這麼高的道德標準去衡量未來,去相信未來。
一個人連三年後的事情都決定不了,又豈能去想十年八年之後的事情?
楊東張嘴欲辯,因為他發現陳國民這番話有漏洞,有邏輯上的漏洞。
但是,又不得不承認。
陳國民的這番話,很有道理。
可自己之所以不辯,並非因為陳國民是省委書記,地位比自己高。
而是自己即便爭辯,也會掉入陳國民挖好的坑裡麵。
楊東其實隻需要一句話,就可以破解陳國民的這番道理。
這句話就是,隻需要國家領導有決心有意誌,集中力量之下,那麼個人的想法就不重要了,後任者是自私還是大公無私,都無所謂。
是眼光短淺,還是眼光長遠,也都無所謂。
因為國家意誌之下,個人的想法不重要。
但自己不能這麼回答,也不能這麼說。
陳國民隻需要反問一句,那你是國家領導嗎?
就可以絕殺自己。
因此,他隻有沉默。
並非陳國民的道理有多好,也不是自己有多被動。
終究是自己話語權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