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第453章 分成,泰囧(1 / 1)

推荐阅读:

460.第453章 分成,泰囧

第453章 分成,泰囧

雖說出演陳導作品,票房虧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至今仍尚無敗績。

但道理是這麼個道理,按照合同來,是沒錯的。

眾人眼熱無比的看著陳麟風,這是財神啊。

我們也願意把片酬轉成分成的,下回帶一帶我啊。

就算是範瑋,老一輩演員,心裡也多了點渴望。

誰都不嫌錢多不是。

然而陳麟風又不是傻子,他願意給出分成是有前提的。

第一,演員所演角色,在電影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份量,這樣才具備資格。

其次還要其本身正常片酬很高,高到已經壓製正常的電影製作了。

隻有在這個前提下,他才會采用部分片酬加分成的模式。

這也是華影、華藝等眾多投資方,願意搞分成的原因之一。

他們當初簽合同,是以4億左右為基準。

一切都是算好的。

超過這個票房數據,演員可以多拿分成。

低於這個數字,演員們則可能要虧一些片酬。

而考慮到陳麟風此前的兩部電影,一個3億,一個9億,波動還是有的。

當前市場上大導的普遍水平,也就在26億徘徊,因此4億算是取中。

單考慮陳麟風導演的話,眾多投資人其實都有預期,主演們會在分成上多賺點錢。

但分成是電影上映後發的錢,片酬則是早就能到手裡的。

演員甚至要擔心,分成的錢能不能實實在在發到手裡,總歸是承擔了風險的,其實說起來還算公平。

何況演員分成隻涉及國內票房,海外的不算,總體上已經足夠保守了。

唯獨誰也沒想到,《你的名字》能一下子在國內爆了21億票房。

這一遠遠超出當前市場數據的情況,才是兩位主演提前拿到幾年後片酬的最重要原因。

韓山平知道要發出去錢的金額時,臉都是綠的,再怎麼大方,也不舍得給一個人七八千萬片酬啊。

其他投資方更是心痛,這不是糟踐錢嘛。

都應該是我的錢!

而且這裡麵還有一些不滿的聲音,劉茜茜拿大幾千萬,陳麟風的更多,直接就是翻倍的拿。

這還不算麒麟公司投資所應得的分成。

真是大頭都給小陳掙了。

要不是大家這回都賺的多,再有項目的關鍵是人小陳,說什麼也得耍賴搞點事了。

其實已經有想耍賴的。

陳麟風回國快半個月,沒少因為發錢的事和各方糾結。

然而當初的合同規定的很明確,以票房分賬之後,直接進行分成。

不核算製作成本。

雖然麒麟才是主製片公司,成本都是陳麟風說了算,就算想要弄假,也是他來搞。

但當初簽合同的時候,他就有考慮到麵對後來者的示範效應,專門把這種可能出現的波動因素給去掉了。

好萊塢都不怎麼用利潤分成了,國內不能再走老路。

因此這個分成,在票房出爐之後,直接就能算出來,任誰也做不了假。

在分錢這件事上,陳麟風的立場其實很飄忽。

畢竟他不光是製片、投資這樣的資方,本身也是導演、演員這類拿工資片酬)的打工人。

給資方節省成本、增加收益,他樂於見到,給另一方爭取利益,他也能接受。

而這一次,他明顯就是站到了演員這邊。

當然,最主要還是為了省出前期片酬,增加製片費用比例,加強作品質量。

如今看來,是有一些希望達成效果的。

發錢的消息迅速在圈內傳開,劉茜茜一部片子收入8千萬,驚爆了同行們的眼球。

陳麟風發錢之後,回到家要不了多長時間,就不斷接到谘詢的電話。

劉茜茜那邊也是一樣。

打過來電話的,好多都是圈內一線。

他們是最有可能受到影響的人群,都想詳細的問問情況。

不管是具體的條款,還是賺多賺少,都是他們關心的點。

《你的名字》畢竟是極端特殊的例子,這一點大家都能分的清。

陳麟風在溝通的時候,基本都是建議他們,要看導演和製作班底,不要盲目的簽分成合同。

這本身也考驗合同雙方眼光。

要不要拿分成,基準點設在多少,都是博弈的重要環節。

如果行業內開始流行這類合同,肯定會出現虧錢的現象。

但考慮到這兩年胡亂上電影都能賺錢的市場,說不定是最好的時機。

至少虧錢的人會少一些。

等日後時間長了,大家自然會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規則。

打電話來問的,不僅有演員,還有很多影視製作公司的老板,以及投資人。

他們也關心這種模式,是不是真的有可能降低前期成本。

對於廣大的中小公司來說,拍電影是很有風險的一件事。

如果能壓低成本,哪怕後期多分點錢,他們也是願意的。

這是陳麟風所樂見的,同時也是他一開始想要達成的目的。

當然,這種情況下,演員反而不一定願意承擔風險,說不定會更傾向於拿錢,入袋為安。

還是那句話,看雙方的博弈。

一線演員不是其他行業的卑微打工人,他們是有談判資本的。

在這其中,有一個電話,是王保牆打來的,問的也是典型的分成問題。

《人在囧途》之後,徐錚打起了導演的念頭,並且瞄準的就是這部電影的同類型續集。

當然,徐光頭是沒拿到相關版權的。

但這種事業內早不是第一次乾了,等真出事了再說唄,反正賠不了多少。

徐錚找到王保牆和黃博,邀請他倆加入。

兩人礙不住情分,是有加入的意思。

而這時候,《你的名字》搞分成合同的消息傳開。

徐錚於是也想學著這麼搞,就跟兩人商議。

王保牆本身是不想整這種虛頭巴腦的事,就想著拿點片酬就行,哪怕這錢遠低於市場價。

還是黃博勸了他一句,“你不是跟陳導關係好嗎,問問唄,又不費什麼事。”

“所以,小風,你覺得我該簽這個合同嗎?”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王保牆現在和石小龍關係很好,兩人又恢複了兒時的情誼,因此在陳麟風這邊,也好朋友的叫法。

陳麟風沒有直接回複,而是先問道,“黃博簽的也是分成合同?”

“是,100萬的片酬,加上後期分成,跟我的一樣。”

這就又和前世不同了。

前世《泰囧》這事還挺出名的,徐錚拉來的投資不多,隻能給黃博300萬,王保牆200萬。

黃博沒要那300萬,想著賺個人情算了,給折算成了投資,結果最終拿到4000萬。

隻有王保牆吃了大虧,本身就以友情價出演,結果還被對比成了傻子。

“我建議你簽了,畢竟就算你不簽,徐錚也給不起你市場價的片酬,還不如搏一個可能性呢。”

王保牆有過《警察事件》的經曆,算是在大熒幕上有過成績,因此相應的市場價片酬,是比前世同期要高的。

這也是為什麼,前世黃博比他片酬高,今世兩人卻一樣的原因。

一個金馬影帝,一個演過高票房電影的三番,也說不上誰更值錢。

王保牆這人還是聽勸的,回頭二話沒說就簽了合同。

而徐錚聽說了此事,立馬把這個消息當成噱頭:

小陳導演都看好我的電影能賺錢!

要不能建議朋友簽分成合同麼。

彆說,還真引來不少關注。

他還借此找上麒麟,問願不願意投資,畢竟這可是你們老板都認可的電影。

隻能說,徐光頭確實是個會順杆爬的主。

相關信息報到陳麟風這,他自然是收下了這跑到自己眼前的錢。

其實如今業內不少本子,都是先遞到梅姐那裡,陳麟風如果看到好項目,就會聯係對方要求投資。

然而幾年過去,徐錚屬實有點草台班子,根本不知道這茬,讓陳麟風險些給錯過了。

反倒是出品方光線那邊獲知消息,王長天直接打來電話。

“徐錚那個本子,陳總你覺得有潛力?”

“感覺應該不錯,王保牆在前作的表現,看起來很有喜劇天賦。”陳麟風實話實說。

“這樣啊。”王長天沉吟片刻,準備拉高這部電影的資源評級。

“不過這本子算侵權了吧,王總不把前作《人在囧途》的版權給弄好?畢竟名聲上不好聽。”

陳麟風作為編劇,屁股決定腦袋,還是挺討厭這種侵權的。

“嗯?還有這事?”王長天身處高位,還真不知道這個。

“我問問,如果屬實,那肯定是得提前解決隱患,我先謝謝陳總的提醒。”

“沒什麼。”

4月初,陳麟風做電影籌備之餘,去北冰洋酒吧和眾多朋友聚了一會。

大家還是對新的合同模式很感興趣。

尤其黃小明、陳昆、周訊他們幾個,因為片酬處在一線水準,如今接本子的局限性很大。

幾乎沒法去接那些投資成本偏小的作品,哪怕劇本看起來不錯。

隨著時間流逝,他們的拍片量正在明顯減少,主要原因,就是符合他們片酬水平的作品,太少了。

片酬是無論如何不敢降的,降了就很難再升上來。

而演員的其他商業代言、演出定價,都是和片酬掛鉤的,一降有可能都降,屬於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周訊道,“這個合同等於是給我解套了,我拿分成,分成的比例還是一線演員的水平。

萬一電影沒達到預期,不能算降片酬,至少對外能維持住價格了。”

陳昆提醒道,“還是儘量找能賺錢的片子,否則時間久了,還是會受影響的。”

“這我當然知道,”周訊白了他一眼,“我又不傻。”

“其實還是國內在文藝片和商業片上的區分不明顯,”

黃小明歎了口氣,“國外那些頂級明星也有這樣的問題,片酬到頂以後,產量會逐漸降低。

但他們拍文藝片的時候,降片酬也是不受影響的。”

深受其害的幾人點頭,這些他們都仔細研究過。

其他諸如雷嘉音、秦浩等人麵麵相覷。

說的這麼艱難,他們也想經曆一下這樣的苦惱啊。

聽他們在那歎息,就有種身處兩個世界的感覺。

大家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眾人聊自己的現狀時,王保牆說到了他此前拍的《heo!樹先生》。

“聽導演說,已經報了威尼斯電影節,想要嘗試嘗試。”

眾人立馬看向陳麟風。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