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第340章 ‘敵機’就在二十公裡外
第340章 ‘敵機’就在二十公裡外
前幾天下的這場大雪足夠大。
哪怕今天已經出太陽,開始融化了。
但是大地依然白茫茫一片。
兩架藍白塗裝的教8教練機就像兩隻靈活的雨燕,一左一右在天空中馳騁。
大概飛了兩百來公裡。
通訊頻道裡突然響起了梁正宏的聲音,“‘黔之驢’、‘插翅虎’,你們距離敵機已經不足30公裡,敵機已經朝你們這邊趕過來了,注意警戒,發現後不用請示即可發動攻擊.”
“‘黔之驢’收到。”
“‘插翅虎’收到。”.
江辰和張勇一前一後,立即回複。
回答完了。
張勇就抱怨道,“媽的,這不公平。”
江辰微微蹙了蹙眉,“什麼不公平?”
“大四師兄飛的是殲教7,殲教7機頭裝備的有測距雷達,所以人家其實早就已經知道我們的具體位置了,但是咱們就隻有飛控係統,想要發現敵機隻能依靠目視,現在敵機在哪都不知道.敵在暗我在明,你覺得公平?”張勇憤憤道。
不過他也不是真的想要抱怨。
而是想要用這種方式排解心裡的緊張。
是的。
殲教7是有機載雷達的。
不過並不是較為先進的火控雷達,而是測距雷達。
火控雷達和測距雷達最大的區彆,就是前者不但能搜索並發現‘敵機’,而且還能鎖定並輔助攻擊,也就是指引空空導彈對目標進行打擊。
所以一般裝備火控雷達的戰機都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
但是測距雷達就不一樣了。
就隻能探測和發現目標,並沒有輔助攻擊的功能。
但是這已經很不錯了。
因為‘七爺’一共有十多種型號,殲7e以前的型號乾脆連測距雷達都沒有,和教8一樣,隻有飛行控製係統。
所以老型號的殲7必須在地麵雷達的協同下才能作戰。
否則就隻能送菜。
但是測距雷達也僅僅隻有發現和搜索目標,然後得到與目標的相對距離。
至於其他方麵,也隻能依靠地麵雷達輔助。
對地搜索?
沒有!
火控鎖定?
對不起。
沒這功能!
是一款典型的二代機。
不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
‘七爺’的所有型號中,唯一符合2.5代機的,就隻有千禧年後才首飛的殲7g了。
殲7g是殲7e型基礎上的改進型,主要在雷達、平顯和頭瞄等30多個方麵實現了改裝,使飛機的綜合性能又上了一個新台階。
殲7g裝備了多普勒火控雷達,終於實現了超視距作戰能力,也終於能打中遠距離的空空導彈了。
但是殲7g首飛的時候,殲10猛龍都已經快服役部隊了。
而等到殲7g開始服役部隊的六年後2012年),東大的第一款隱身型戰鬥機——殲20猛龍也已經首飛成功了。
不隻是殲20.
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堪稱是東大航空航天事業井噴的十年。
殲10猛龍的後續改進型,殲11b,殲11bs,殲16,甚至殲35等等先進戰機陸續被研發並服役部隊。
使得東大空軍實力得到跨越式發展。
殲7g各項性能再優越,但注定是一款失敗的產品。
倒不是說殲7g不好。
而是這款飛機研發出來以後就注定落後於時代了。
這倒也怪不著殲7g,以及殲7g背後的研發團隊。
要怪。
就怪東大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吧。
不過殲7係列戰鬥機實在是太經典了,而且東大空軍欠賬太多。
所以彆說2014年了。
就算十年後,2024年。
東大空軍的某些二線部隊都還在飛‘七爺’呢。
算是老而彌堅了。
殲教7高教機是1981年,黔州航空集團以殲7ii戰鬥機為原型研發的高教機,1985年7月首飛,1987年定型。
這款高教機主要作為殲7和殲8兩款戰鬥機飛行員的飛行訓練。
殲教7首飛成功後,成功填補了東大沒有高教機的空白。
也就是說,殲教7也是一款典型的二代機,不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所以聽完張勇的抱怨之後,江辰頓時笑著道,“這有啥不公平的,殲教7是有測距雷達,但是那玩意兒也不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也就是說,他們雖然看得遠,但也得到了跟前了才能發起攻擊。”
“他們到了跟前了,咱不也能發現他們了?”
測距雷達不是火控雷達。
最大的區彆就是在打空空導彈的時候,‘敵機’必須要在空空導彈的有效射程之內,然後再由導彈的導引頭對‘敵機’進行鎖定。
也就是說。
發射導彈的戰機是沒辦法通過指令給導彈下達命令。
但是空空導彈要麼光學製導,要麼紅外製導。
隻能依靠本能追蹤目標。
效果可想而知!
也就是說,打的就是緣分彈。
而且今天的對抗演練隻能近距格鬥,沒有發射空空導彈的環節。
“有測距雷達就已經很不錯了,如果是我飛殲教7,在發現‘敵機’之後馬上一分為二,前後包抄,你覺得兩架沒有測距雷達的教8打的贏人家?”張勇馬上反駁。
“彆吵吵了~~~”
這時候。
通訊頻道裡響起了梁正宏的聲音,“兩架‘敵機’距離你們已經不足20公裡了,在你們三點鐘方向,而且人家是來給你們充當磨刀石的,不是來和你們決鬥的,你瞎擔心乾哈?”
不足二十公裡?
三點鐘方向?
江辰的表情瞬間變得凝重。
“‘插翅虎’,開加力爬高度,先把製高點給搶了”他立即道。
話還沒說完。
江辰就已經把油門閥檔杆推到底,同時加開了加力。
隻見他向後上拉操作杆。
這架教8教練機的發動機頓時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咆哮聲。
聲音震耳欲聾。
機頭高高仰起,爬升角度甚至超過了七十度。
朝著更高的空域持續爬升。
幾乎是眨眼功夫。
這架教8教練機的速度就超過了一千公裡每小時,與超音速也僅僅隻有兩百多邁的距離了。
‘插翅虎’張勇也不甘示弱。
緊緊跟在江辰的右側,也在昂頭爬升。
就在飛機高度迅速爬升到了三千米,江辰才向前推杆低頭,改為平飛。
而在他把飛機機頭推平的時候,正好看到遠處兩個小黑點,也在不停地朝這邊一邊爬升,一邊迅速拉近距離。
這兩個小黑點。
應該就是他們今天的‘磨刀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