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鷹獵大隊成立(1 / 1)

推荐阅读:

第431章 鷹獵大隊成立

第431章 鷹獵大隊成立

麵對陳大爺的詢問,嶽峰微微抿嘴笑了笑,他沒有正麵回答,而是反問道:“大爺,您聽過老輩兒修道的人裡,提到過一種修行的做法,叫做辟穀嗎?

就是有意識的單獨拿出一段時間來,隻喝水,不吃東西!”

“辟穀?我還真聽過這個說法!但是這玩意兒跟籠鷹有啥關係啊?我是問你,這大小食兒抻著,是乾嘛用!”

“嘿嘿,如果這入了籠的大鷹,活動量比較大,可以隨意的飛行活動,自然不需要大小食兒抻著喂。

但是咱普通籠鷹,不都是放在相對狹窄的空間裡嘛,就算是您單獨收拾出來一間倉房,也就十來個平方的距離,鷹還是施展不開!

這時候,籠鷹期間的食物,就不能持續的充足供給,要讓它有點起伏波動!

這樣,鷹時刻有點饑餓的壓力,身體代謝就會比較旺盛保持在一個更加健康的狀態上。

鷹如果養的太胖,代謝又低,舊羽反而不容易從身上脫落!

說到底,這是一種沒辦法保證較大活動量前提下的折中行為!

道士辟穀跟這個大小食兒抻著點從原理上也有些類似。

平日裡生活不錯,有意識的餓幾天,身上的器官機能反而會被激發,吃的鬨滿肥腸不愛動彈,反而容易出毛病!”

聽完嶽峰解釋,陳大爺點點頭:“你這麼說,我聽懂了!反正那意思就是為了讓鷹更好的換毛唄!”

“對!!這大鷹如果一夏天都是吃雜鳥的肉換毛,那毛色質量啥的肯定不會差,您就按照我說的這個方法來試試,絕對不會出問題!”

“行,那我就聽你的,間隔三四天,就食物減半一天唄!你那架鐵背紅換毛進度咋樣了?”

“鐵背紅大鷹,被我送到山上養殖場那邊去了,我趙大爺幫忙伺候著呢!

那邊籠鷹的籠舍也就跟倉房麵積差不多,鷹食吃的是之前積攢下來的一些死掉凍起來的沙半雞雜鳥啥的,等鬆子兒出了活兒,後麵也就能吃到新鮮的血食兒了!

對了,大黑鷹跟小白矛生了五枚蛋,我之前抽空用手電筒照了下,蛋已經孵化了,估計再有半個月就能出殼,到時候給您一隻呀?”

換成其他人,嶽峰還真不舍得把子一代的矛隼雛子送人。

但陳大爺不是外人,後麵還要幫忙張羅歸攏鷹獵大隊的事兒,家裡的鷹孵了雛子,總要提一嘴,要不然,可就顯得小氣了。

不過聽完嶽峰的詢問,陳大爺卻沒有表態要,而是非常睿智的搖了搖頭:“這矛隼確實好,但送我我也玩不轉!

家門口逮個野雞跳貓啥的,大鷹就夠使喚!再多了反而照顧不上。

再說了,你之前不是跟我說過,這從小養大的雛子,容易有各種毛病呢,你會擺弄,我不精通這些,可不伸手了!”

“那行吧!!您先養著這架慢桃尖,等秋天過大鷹的,我抽空再上山逮,有好的再淘換也來得及!”嶽峰順勢借坡下驢。

……

爺倆喝著茶水兒聊著天,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飯口,到了家裡了,陳大爺肯定不讓嶽峰回家吃,陳大娘提前就開始忙活著張羅午飯了。

中午整了兩葷兩素四個硬菜,爺倆小酌了幾杯,吃飽喝足嶽峰在陳大爺家呆到下午三點多,這才騎上摩托三輪回家。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嶽峰基本保持著相對穩定的作息狀態。

一早一晚去布置鷹網的地方巡網檢查,有撞網的小鷹用得上的就拿鷹褂子捆回來,回到家栓到鷹杠上。

經過前後六天時間的下網捕捉,嶽峰這邊總共逮到鬆子兒14隻,擺胸9隻。

總數,23隻,跟前期的預判數量大差不差。

另外,在嶽峰的持續指導下,小濤跟張家兄弟手中第一批開訓的小鷹,也前後腳都成功下地成鷹逮到了第一隻小鳥。

這下,第一批能乾活的獵鷹數量達到了六隻(嶽峰兩隻,小濤一隻,孝文兩隻,孝武一隻)。

這鬆子兒在剛出獵沒有徹底貼到圓膘之前,拿來乾活兒多少也要愛惜一點,逮到一定的數量,就要貼點肉,休息休息。

現在家裡有了六隻訓成的小鷹,除了嶽峰手裡那隻極品的淨毛鬆子兒越放越硬乾活兒的效率見長之外,彆的小鷹多多少少都會有所輪換。

比如說,早上天剛亮就起床,然後小哥幾個,各自選擇一個方向,在村頭就分道揚鑣,各自單獨行動逮小鳥。

到了八九點鐘天氣熱起來再帶著新鷹找地方闖臉繼續開始新兵的訓練。

等到了傍晚天黑之前,再換一隻鷹出去放一圈,讓儘可能多的新兵小鷹都在確保體力膘情健康的情況下,得到更多的實戰鍛煉。

該說不說,嶽峰手中這架淨毛鬆子的實戰表現,再一次印證了了老一輩贏獵人總結下來的真知灼見。

選擇大於努力,小鷹品相好,馴養得當,下地乾活兒的表現就是比普通鷹要強出一截。

其他幾個人,兩隻小鷹一早一晚還要輪換一次,平均出去三四個小時,也就能逮到十幾二十隻鳥的樣子。

而嶽峰用這隻淨毛小鬆子,大半上午的功夫,就能乾夠其他人忙活一天的成績。

趕上春天下了一場小雨,太陽不毒,人跟鷹都舒服。

嶽峰扁著小淨毛,就在隔壁興華村跟生產道邊上來回溜達,一天就逮了41隻大小的雜鳥。

等回家的時候,小家夥還依然沒有疲態呢。

等到了五月中旬,嶽峰這邊手裡的小鷹,能乾活兒的數量已經到了15隻左右。

院子裡鷹杠上,齊刷刷的拴著一排,看起來頗為壯觀。

隻剩下最後幾隻品相略差體質也一般的替補生鷹,見了人還會象征性的掙紮兩下。

就在嶽峰獵隊小夥伴們放鷹訓鷹穩定發展的時候,陳大爺那邊的鷹獵大隊組建情況,也開始顯露成果。

老爺子在嶽峰送來小鷹的第二天,就帶著兩隻鷹褂子緊好的鬆子兒去了大集上靠近象棋攤的位置蹲了下來。

有了前麵擺弄大鷹跟小蘭花垛子的經驗,陳大爺擺弄這小鬆子兒根本不在話下。

兩隻小鷹解開褂子打水條的功夫,就被幾個老相識朋友給注意到了,立馬詢問起來。

老爺子不卑不亢,將這小鬆子兒的能耐,以及乾活兒的收益,大致提了一嘴。

聽到一隻小鷹玩好了,一天就能逮二三十隻鳥,更是兩分五一隻無限回收,幾個人立馬就生出了加入的心思。

陳大爺也沒急著答應,而是跟第一批發展出來的熟人朋友,一起見證了新鷹從闖臉到掐食兒訓鷹然後出獵的大致過程。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具體的訓鷹技術要點沒露,但是陳大爺在這幾架小鷹上下的功夫卻被幾個人看在了眼裡,並且有了心理準備。

等陳大爺手裡的鬆子兒訓好了,幾個人跟著老頭兒走街串巷又放了兩條鷹,這放小鷹逮鳥既能耍,又能掙錢的活兒,可就徹底把幾人給迷住了。

很快,陳大爺家裡另外三隻也成鷹帶活兒的鬆子兒,就被反應最快的熟人給交了押金討了過去。

老爺子用的是跟嶽峰獵隊差不多的方式,小鷹是團隊資產,每天早上來家裡取,等放完了鷹之後,傍晚再送回來,老爺子按照各自的收獲數量,兌現相應的現金。

一時間,嶽峰這邊,兄弟幾個一天逮鳥大幾十隻,陳大爺那邊,四隻鷹也能逮百十隻麻雀金翅雀等各種小鳥。

鷹獵大隊按照嶽峰之前設想的模式開始運轉起來,這下好了,又能穩定的給二食堂提供活的小鳥當做食材了。

牛師傅那邊也沒含糊,隻要是嶽峰送來的活禽小鳥,全都按照最低五分錢一隻的價格收購。

這玩意兒在牛師傅的手裡,不管煎炒烹炸都是一道好菜,一時間小食堂這邊的大小領導食客們,反響非常不錯。

一天一兩百隻的供應,做一盤油炸麻雀就得用十幾二十隻,這點供貨量,遠遠填補不上食客們的需求。

在陳大爺發展的第一波隊員們掙到錢了之後,很快各自的親朋好友人員開始井噴。

這種好事兒可不好找,最多的時候,陳大爺家裡,一天能來四五波人,都是托著各種關係門路來‘找工作’的。

畢竟都是熟人,陳大爺對不同的人是個什麼成色,那是非常了解,挑挑揀揀的又發展了第二輪的鷹獵大隊人選。

前後不到二十天的功夫,嶽峰夏至前後逮的小鷹,除了兩架備用之外,全都被陳大爺組織的放鷹人員,給瓜分殆儘。

一時間,每天收獲的各種雜鳥數量再次飆升,從開始的一百多隻,翻了一倍有餘。

這下,嶽峰也開始忙活起來了。

每天傍晚,都會騎著標誌性的軍用摩托三輪車來陳大爺家收貨,挨個清點數量,統計交割貨款。

品質最好的那部分,挑選出來送到二食堂去賺取收益差價。

有些死了殘了或者個頭瘦小的雜鳥,嶽峰就挑選出來送到山上林場去,當做山上籠鷹以及紫貂的口糧。

整體來看,嶽峰這個鷹獵大隊的成立,實際效果比預期還要強上不少。

那些種上莊稼地裡沒有太多農活的普通農民,跟著放鷹就能獲得每天至少五毛甚至更多的現金收入,這幫人的積極性太高了。

時間一點點往前過,鷹獵大隊日常收貨送貨等事情已經完全走上了正軌,嶽峰也從最開始的忙碌狀態,慢慢放鬆下來。

五月二十一號,就在嶽峰例行送貨回家,回新房這邊例行檢查鷹舍的時候,大黑鷹的窩裡傳來了小鳥的叫聲。

聽到動靜,嶽峰心頭一跳,矛隼雛子出殼了!!

(本章完)

最新小说: